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牛马们都在用的App,要去上海IPO了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15日 13:01 6 admin

文 | 融中财经

牛马们都在用的App,要去上海IPO了

牛马们都在用的App,耗时一年的IPO之路终于迎来新进展。

10月10日,企查查IPO申请获受理,拟于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十年前,企查查刚成立一年多,员工不足30人,刚拿到220万元天使投资。彼时谁能想到,如今这家从江苏走出的数据查询小团队,估值已近100亿元——不仅自建了耗资3亿元的新总部大楼,更计划于今年冲刺IPO上市。

故事还要从2014年说起。陈德强和他的朋友们都爱打球,可找场地时总因为分不清中间人与真正场馆经营者而屡屡碰壁。为了解决这个麻烦,他开发了个公众号——输入场馆名,就能查到其工商注册信息,帮球友们精准对接球馆背后真正的老板。

也是在这一年的3月,看着这个“打球工具”逐渐火起来,陈德强与同为80后的杨京、施阳一道,在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文昌院的一间办公室里搭建核心团队,开启了创业之旅。

同年6月,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发布——国家战略层面宣布将公开企业工商信息,让公众能查询企业登记资料,这对初创公司“企查查”来说是大大的利好消息。他们凭借过往的技术与经验积累,用爬虫和SQL快速研发出了首款“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平台”。

创业初期,企查查资金紧张,团队通过微信公众号页面为用户代查数据起步。很快,数据时代的产品需求爆炸式增长。“查企业,上企查查”,这个如今广为人知的口号背后,是创业团队对商业信用信息透明化的执着追求。

当年想了解一家企业的真实情况,普通人可能得跑工商局、翻档案,甚至购买昂贵报告。而企查查的出现,让这一切在手机上点点屏幕即可完成。企业信用查询由此走入全民时代。

业历

2014年3月12日,陈德强在江苏苏州正式注册成立企查查科技有限公司。

这位出生于1985年的温州籍工程师,此前在海外积累了丰富的大数据开发经验。创立企查查时,他携手联合创始人杨京、施阳等组成核心团队,共同开启商业查询这一全新赛道。

他们的目的明确:让企业数据不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而成为大众触手可及的必需品。企查查上线首款移动端APP后,立刻填补了市场空白——成为国内首家商业工商信息查询平台。

2015年,成立仅一年的企查查率先实现盈利。彼时其C端用户已达150万,日均查询量15万次、系统自动查询量200万次,最初其C端基础查询免费,盈利主要依靠为金融等机构提供深度数据服务的B端业务——这和如今AI大模型的初期推广逻辑相似,国内付费软件大多靠免费模式降低用户门槛、快速打开市场,当时的企查查也不例外。

同年6月,企查查B端月销售额突破150万元。同时,管理层面对外资竞品开出的高价收购邀约,经历了一场艰难抉择。对方开出的数亿美元诱人价格一度让团队心动,但最终陈德强、杨京等管理层投票决定拒绝收购。

“大家怀揣着民族企业情怀,担忧一旦出售可能导致整个行业的消亡,”杨京在接受铅笔道采访时说,“回望今日,这份拒绝成为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事实证明,坚持换来了更大的成功,企查查在后续市场爆发中稳居赛道头部。

随着行业参与者增多,2017-2019年的商业查询市场掀起了一场烧钱“营销大战”。企查查与竞争对手天眼查在全国地铁、电梯密集投放广告——天眼查宣传投入近2亿元,企查查则携手新潮传媒霸屏100个城市的电梯视频。不过企查查始终坚守底线:仅用当年盈利投入市场,绝不亏损扩张,这让其在消耗战中保持财务稳健,比竞品更早具备IPO条件。

大战后,全国用户基本都被“科普”了一遍,商业查询平台开始由粗放获客转向精耕细作。企查查转而将更多资金投入研发,靠产品与服务留存用户,多年积累的技术与品牌口碑成为核心护城河。

截至2025年6月,企查查已获发明专利73项,研发费用占收入比常年维持在17%左右,自主研发了商查搜索、企业关系图谱等核心技术,可实现每日上亿条数据自动更新与毫秒级查询响应。

2023年5月,公司推出了行业首个大模型“知彼阿尔法”,将AI融入商业信息服务。同时,企查查注重数据质量与合规,数据源来自政府、司法机关公示信息,同时亦是业内较早获得人民银行企业征信备案、第一家通过国家网信办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企业,合规资质既扫清业务障碍,也抬高了竞争壁垒。

十年深耕让企查查完成了从工具到生态的蜕变,如今它的C端产品满足大众日常查询,B端产品嵌入金融、政府、大型企业等机构流程,成为信用风险控制的重要支撑。

商业模式与盈利之道

企查查是如何赚钱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靠卖会员,躺赚服务费。

根据招股书披露,企查查主要通过向用户销售会员制的数据查询服务来创收。其中,个人用户的会员收入是绝对“大头”:2022-2024年,C端会员业务收入分别为4.03亿、4.77亿、5.34亿元,占主营收入的比例高达75%-78%。换言之,企查查有近八成收入来自广大个人付费用户,小至求职者、大至小微企业主,都是其会员用户。

剩余约两成收入则来自B端的数据产品和服务,包括企查查专业版(面向企业用户提供深度查询、监控、尽调工具)、数据接口/API服务(提供数据接口给第三方平台调用)等。这部分To B业务虽然占比不大,但客户含金量极高。截至2025年6月,公司B端客户已覆盖5大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50+证券公司、80+保险公司、200+律所和上百家中国500强企业。许多金融机构的风控部门、政府监管部门、律师事务所等深度依赖企查查的数据服务,可谓“大客户扎堆”。

值得一提的是,企查查的老客户贡献率超过50%,会员续费率稳定在55%左右。这说明企查查产品已经深度融入用户工作流程,具备很强的用户黏性和复购率。

在成本结构上,由于上游数据多为政府公开信息,取得成本极低,企查查得以保持惊人的高毛利率——报告期内毛利率常年在87%-90%之间,有人称之为“软件界的茅台”。

漫长的IPO之路

企查查谋求上市的消息“由来已久”。

2023年末,公司已与中信证券签署辅导协议并向江苏证监局备案,当时计划于2024年通过辅导验收后择机申报IPO;直至2025年10月10日,上交所官网才显示其招股书获正式受理,IPO冲刺由此进入实质阶段。

为何战线被拉长了?

首先是监管层面,当前数据类企业上市要求日趋严格,企查查作为行业内首例冲刺上市的企业,需确保合规万无一失,筹备工作自然更为审慎。

其次是政策因素,2023年底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发布《“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支持数据商上市融资。企查查身处这一政策东风下,选择在政策明确鼓励后申报主板IPO,无疑能获得更大支持力度;同时公司在2023年10月引入中信证券资本独家投资D+轮为上市铺路,可见企查查是在“万事俱备”后才按下上市快进键。

此外还有市场环境的影响,2022-2023年A股新股发行节奏趋缓、投资者情绪低迷,直到2024年随着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受追捧,上市窗口期才逐渐显现,对一家稳健盈利的独角兽而言,选对时机远比抢跑更重要。

透过此次招股书可见,企查查报告期内经营表现亮眼。

2022-2024年,企查查营收稳步增长,分别为5.18亿元、6.18亿元、7.08亿元,复合增长率16.89%;净利润从2022年的1.6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9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35.42%,净利率也从2022年的31%提升至2024年的42%,盈利能力持续增强。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3.75亿元、净利润1.61亿元,延续了这一增长势头。

近三年,企查查的毛利率均维持在88%左右,2025年上半年更达到90.74%,意味着其每收入1元就能留下将近0.9元的毛利,足见其商业模式之轻与盈利空间之大。

客户结构上,招股书披露企查查拥有庞大的C端用户基础和优质的B端客户群。截至2025年6月,公司累计注册用户超1.5亿,月活跃用户突破8000万,2024年底付费会员数也稳定增长至104.8万人;B端合作客户则涵盖银行、保险、证券、政府、公检法、地产、媒体等众多行业龙头,几乎囊括金融行业头部机构和大部分500强企业。这表明企查查服务的行业渗透度极高,且业务具有一定抗周期性——经济下行时企业更需要查风险,经济上行时投资活跃也需要查背景,需求始终稳定。

成本构成方面,由于数据获取成本较低,企查查主要费用集中在研发人员与技术投入,而销售费用率因前期广告战告一段落有所降低。公司近年来持续保持盈利的状态,也反映出其费用管控成效良好。

募投项目上,企查查计划通过IPO募集15亿元资金,分别投向四大方向:4.58亿元用于C端产品升级,1.71亿元投向B端产品的升级工作,3.68亿元用于多维大数据库的升级项目,另有5.03亿元投入商业大数据领域的AI研发。这些投资将进一步强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天企启”竞逐与格局演变

在企业信息查询领域,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并称“三查”,形成长期竞争格局。

从成立与先发优势看,2014年3月企查查率先成立,成为国内首家商业查询创业公司。5月启信宝上线,10月天眼查由柳超在北京创立。企查查凭先发优势在2015年最早实现盈利,2016年用户超1800万、日活破100万时,天眼查仍在研发,启信宝则已于2015年9月被合合信息以3000万元收购。

在当前的市场地位上,天眼查后发逆袭——依托技术背景(柳超北大及美国UIUC硕博学历)与大额融资,自研ACID图数据库,2018年用户破亿登顶C端,2023年以存量用户、活跃度居首;企查查2023年市场份额、移动端活跃用户均处行业第二,但应用商店下载量第一;启信宝深耕B端,C端用户量远逊于前两者。

策略与融资层面,企查查完成了8轮(股东含万得信息、中信证券);天眼查获1.3亿人民币A轮等多轮融资(股东含DST、高瓴),资源最为充裕;启信宝无独立融资,受母公司合合信息战略限制,手握大量企业数据与B端客户,但缺乏C端影响力。

整体来看,“天企启”三强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多年,新玩家中只有依托百度生态的爱企查凭借流量优势与免费模式于2020年快速崛起企业征信本就是小众市场,持牌征信机构130多家,但大多专注B端深度服务;而大众化的工商信息查询这片细分市场,天眼查、企查查凭借先发和规模效应基本瓜分了主要用户群,再想进入的后来者大多都“无迹可寻”了。

商业大数据服务行业有“三高”:

这些壁垒筑起了行业护城河,让头部玩家的领先地位更加稳固。

不过对于企查查来说,仍有不少挑战。

一是收入结构偏科,C端会员占比超75%,若未来行业内像爱企查这类依托巨头生态的免费工具加大研发投入,可能影响企查查收入的稳定性;

二是数据同质化加剧,主流平台核心功能差异缩小,若自身技术创新节奏放缓,用户粘性易被削弱;

三是合规成本持续攀升,随着数据监管政策细化,后续合规投入增加,可能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站在国家政策的风口上,企查查等商业数据服务商被寄予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角色期望:其之于商业社会,恰似高速公路之于物流,大幅提升了信息流转效率。但要真正成为基础设施型企业,还需经受中立性、可靠性考验,需始终以高标准保证数据准确、客观,不被利益诱惑篡改数据。

结语

从2014年那个默默无闻的查询工具,到2025年备受瞩目的A股IPO候选,企查查用十余年实践证明了商业信用信息服务巨大的社会价值。

如今,站在资本市场门口的企查查被寄予厚望。上市不仅是公司成长的里程碑,更被视作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可以预见,登陆主板后,在资本加持下企查查将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强化AI、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巩固领先优势;通过并购和合作拓宽数据版图,向“世界级的数据产业集团”目标迈进;同时依托资本市场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为中国数字经济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企查查冲刺IPO的故事,体现了中国数据服务行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历程。在未来,更智能、更精准的商业大数据服务将不断涌现,竞争格局或有变化。

无论如何,身为先行者,企查查已在业内留下了不可忽视的一笔。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