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医生多次苦劝:过了65岁的人,宁可坐着休息,也别频繁做这3运动

抖音推荐 2025年10月15日 15:09 7 admin
医生多次苦劝:过了65岁的人,宁可坐着休息,也别频繁做这3运动

在社区里,老吴是一位出了名的“健步达人”。自退休后,他每天准时晨练,甚至上了年纪还要挑战跳绳、爬楼梯。家里人总劝他悠着点,老吴总笑着说:“动才健康,闲下来人就废了!”

可前段时间,老吴刚爬完两段楼梯就感觉头晕胸闷,被送往医院。医生叹了口气:“您这个岁数,这些运动真不能频繁做。”家人的担忧,这才落了地。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医生反复提醒:过了65岁,宁可坐着休息,也别频繁挑战某些运动?“锻炼身体”几乎成了老年朋友的共识,可并不是所有运动都适合年纪大的人。

医生多次苦劝:过了65岁的人,宁可坐着休息,也别频繁做这3运动

一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隐藏着意想不到的健康风险。尤其是本文提及的3种常见运动,更是让不少老人吃了大亏。

运动适度有益,但过量和选择不当,反而悄悄“偷走”了健康。哪些运动最应警惕?

忽视了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如果你家里也有长辈跃跃欲试,今天这篇文章,一定别错过答案。

运动养生,因人而异。65岁以后,哪些动作必须慎重?医生给出的答案往往让人意外。

医生多次苦劝:过了65岁的人,宁可坐着休息,也别频繁做这3运动

高龄锻炼:哪些“运动习惯”正在悄悄伤害你?专家解读真风险

不少中老年人习惯用“量大从优”的思路来判断运动效果,觉得甩手快走、跳绳、爬楼梯等越做越健康。然而,研究表明,65岁以后,这3类看似普通的运动,却因生理特点改变,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

跳绳。 跳绳看似简单,实则对膝盖、踝关节冲击极大。进入65岁后,肌肉力量和骨密度平均下降了15%-25%,韧带弹性和反应能力也随之减退。

跳绳时短时间内反复跳跃,容易造成软组织损伤、踝关节扭伤甚至骨折。尤其对有骨质疏松、膝关节退变的老人,一旦失衡摔倒,后果不堪设想。

爬楼梯。 不少老年人喜欢爬楼锻炼心肺。实际上,经《柳叶刀》子刊2024年追踪1.2万名65岁以上样本发现,高龄人群频繁爬楼,心血管急性事件风险提升20%

严重时会引发心律失常、急性心衰。原因在于老年心血管弹性差、供血能力减弱,剧烈爬楼导致心脏负荷骤增。如果晨起、空腹或未进水时进行,更易诱发低血压和晕厥。

医生多次苦劝:过了65岁的人,宁可坐着休息,也别频繁做这3运动

快走冲刺。快走看似温和,但65岁后如果追求速度或突然加大强度,反而增加摔倒风险。研究显示,老年群体因协调能力下降,跌倒概率比年轻人高出2.1倍

而一次严重跌倒,很可能带来骨折、慢性疼痛甚至长期卧床。

坚持风险运动,身体或出现的三大变化,不少老人亲身经历

医生门诊中,不乏因为锻炼方式不当而引发的悲剧。坚持高强度、频繁做上述3种运动的结果,隐藏着三方面健康危机:

第一,关节损伤与慢性疼痛。跳绳和快走冲刺,都对膝关节、踝关节造成频繁冲击。数据显示,65岁后3个月内重复做高冲击运动,膝关节慢性炎症发生率提升40%,且愈后困难,经常导致走路困难、夜间疼痛。

第二,心血管意外风险显著上升。《柳叶刀》报告显示:高龄爬楼、空腹运动,跌倒及心血管急症风险分别提升至平时的1.4倍,门诊急救案例中近六成为60岁以上人群。心律失常和短暂性脑供血不足成为常见急诊诱因。

医生多次苦劝:过了65岁的人,宁可坐着休息,也别频繁做这3运动

第三,运动相关跌倒、骨折增加。数据显示,每五名高龄快走“挑战者”,就有一人半年内出现过一次以上摔倒。一旦股骨、腕部骨折,恢复期动辄数月,甚至影响独立生活。

有不少长者一开始自信满满,不曾想到,一场“自我挑战”竟变成了健康转折点。很多悲剧的共同点,就是“以为适合,实际却过猛”。

医生建议:运动要适度,这3个调整让锻炼变安全,高龄人群收效更佳

其实,运动对健康依旧重要,但65岁以后选择和执行方式要更细致。权威老年医学指南,以及协和医院等权威机构建议,这样做,更适合高龄人群:

优先选择低冲击、平稳节奏的运动。如日常散步(步速控制在慢到能说话但不能唱歌)、八段锦、太极拳、水中活动等。它们对关节和心脏负担小,同时有助于平衡功能改善。

锻炼前准备“3步法”:合适穿着(防滑鞋)、先热身5-10分钟、运动过程中随时留意自身感受。缺乏准备运动的人,跌倒风险提升近30%,热身能有效减少拉伤和心血管过载。

医生多次苦劝:过了65岁的人,宁可坐着休息,也别频繁做这3运动

运动量“碎片化、少量多次”最有效。一天分段累计30分钟轻度活动,不必一次做完。运动强度用“自觉舒适无气喘”为原则,有不适立即休息。如遇高温、疲倦、空腹时,建议当日改为静态活动(比如坐着做上肢操、手指操)。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柳叶刀》子刊:老年人锻炼风险追踪

《老年人运动损伤临床分析与防治》

《高龄心脑病患者运动管理实践指南》

《中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报告》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