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辉光日新,创造现代化新疆的文化力量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5日 14:28 5 admin

今年国庆遇上中秋,新疆8天假期累计接待游客1863.84万人次,处处是舞台,遍地闻歌声。游客们惊喜地发现:景区设施升级,酒店民宿井喷,文旅融合加速,精彩演出不断……不少人表示:这是一次“疗愈之旅”。

辉光日新,创造现代化新疆的文化力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近年来,宏大的物质文明建设,助推新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刻的嬗变随之发生,“第二个结合”成果不断涌现,新的文化生命体之新疆形态不断丰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天山南北人的现代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力量。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新疆是精神高地,深刻的“化学反应”一直在发生

今年9月30日,是我国第12个烈士纪念日。和田县“问勇路”路牌下,摆满了鲜花和烈士陈祥榕生前最爱吃的桔子。

“问勇路”源于“陈母问勇”——2020年6月,战士陈祥榕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中牺牲,部队问烈士母亲姚久穗需要什么帮助,姚久穗问:“我只想知道我儿子在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连长回答:“祥榕勇冠三军!”人们由是感慨:“古有岳母刺字,今有陈母问勇!”2024年10月,“问勇路”在和田县新区人武部门前的大街揭牌,之后迅速成为和田新地标,和田鲜花网店里涌入大量订单,网友留言“请一定替我给英雄献一束花”。和田随后又建成了“问勇广场”、“问勇”主题雕塑,构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新高地。许多网友建议将“陈母问勇”纳入成语词典,成为像“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一样的典故,铭记伟大的母亲和儿子。

“问勇路”揭牌两个月后,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联合民政部地名研究所、自治区民政厅、和田地区及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等,共同启动和田地区乡村“著名行动”。昆仑山景区一处海拔6300米的高峰被命名为“定远峰”,取自功勋卓著的东汉定远侯班超。另一山峰得名“博望峰”,纪念“凿空西域”的西汉博望侯张骞。

无论是“问勇路”的诞生,还是“定远峰”“博望峰”的命名,都赓续了古老文明,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是“第二个结合”在新疆的具体呈现,构成了新的文化生命体之新疆形态。

是什么塑造了今日之新疆?是自然造化,更是文化。在这块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广袤土地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累积、浸润、交融,深刻的“化学反应”不断发生,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感染力吸引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新疆“左宗棠热”持续不断。100多年前,左宗棠“舆榇出关”,驻节哈密162天。如今,哈密用一座城来纪念一个人。哈密市与对口援建的河南省,一起深度挖掘左宗棠历史文化遗产,积极构建左公文化新IP,成为左宗棠文化的研究高地、转化基地、展示平台。

哈密市左宗棠凤凰台历史文化公园融合历史纪念、文化传承与时代表达于一体,现代风格的主体建筑“天地正气塔”高高矗立,四片塔身分别镂刻“家国情怀”“耕读务本”“经世致用”“清廉为民”,人们徜徉其间,感悟历史智慧与时代内涵。

正是这“天地正气”,支撑着中华文明历经重重磨难而不消亡。从呐喊“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的左宗棠,到一生坚持巡边的魏德友、布茹玛汗·毛勒朵、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再到以生命践行“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誓言的陈祥榕和战友们……作为中华文明核心理念,“大一统”远不只是宏大叙事,而是烙印在一代代中国人的血脉中。

“新疆,何止北疆看风景、南疆看风情?汉唐以来,直到今日,这块土地都被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持续而深刻地改变着。”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导演任杰近年来多次到新疆拍摄,他念念不忘一个真实故事:修建独库公路时牺牲了168位烈士,有战友余生守墓。墓碑上一长串名字,让他热泪难抑、思绪难平、终生难忘。

今天,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工业大国,再也不必以牺牲的代价来打通一条路,但牺牲的价值过时了吗?任杰动情地说:“你如果真正了解新疆,才知道新疆除了风景风情之外,更是一个精神高地。我希望能拍出他们的故事,共同铭记:这个世界上,有人舍生忘死,有人一诺千金。何以新疆?是因为这些人,和他们创造传承的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关键是人的现代化

北疆塔城地区的雪季即将到来。家住额敏河畔的伊力亚尔·伊力,又开始翘首期盼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的天鹅。

伊力亚尔最引以为荣的身份,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志愿者。2008年冬天,他发现额敏河飞来了两只天鹅,从此开始义务照料它们。天鹅有灵性,感受到了善意,家族越来越壮大。每年冬天,他自己掏钱买一吨玉米喂天鹅。很多人说他傻,毕竟在农村,“志愿者”还是个陌生的词。但他乐此不疲,时常拍天鹅的视频在朋友圈发。慢慢地,和他一起保护天鹅的人越来越多。

十月,南疆阳光依旧灼人。和田市肖尔巴格乡肖尔巴格村团结小巷的麦提尼亚孜·阿木提每天洒扫庭除,迎接游客。他在自家开了一个免费参观的“农村万物收藏馆”,展出1.5万件老物件,有铜器、古钱、家具、窗棂、地毯、传统服饰……虽不如专业收藏馆那般分类整齐,但也琳琅满目。

麦提尼亚孜今年57岁,一家四代铜匠、三代收藏家,他说:“父亲小时候穷,新中国成立后才过上好日子。改革开放后,父亲从收藏毛主席像章开始,逐渐扩大收藏范围,我接手后,跑遍南北疆寻找藏品,现在大儿子也迷上了收藏。”

有人问他,为收藏投入了不少钱,又不收门票,图啥?他回答:“通过收藏,让大家看看过去的苦日子是啥样,明白现在的日子有多好,就够了。”

北疆志愿者伊力亚尔,南疆收藏家麦提尼亚孜,两位普通农民,却实证了近年来天山南北物的全面丰富与人的全面发展,口袋里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

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模空前的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新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凝心铸魂,开展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精神文明建设。

在肖尔巴格村附近的合尼村,67岁的老支书木塔力甫·库迪热提跟记者回忆起当年睡土炕、用旱厕、喝涝坝水的往事,谈起当下用上抽水马桶、天然气入户、自己冬天到三亚旅游……不胜唏嘘。他的儿媳妇迪力拜尔·外力亚提坐在一边,不时插话补充,谈笑风生,她现在经营着一家超市。老支书同样唏嘘——曾几何时,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女性被束缚在家里,很少抛头露面。现在,无数女性走出家门,找到工作,获得经济地位从而获得家庭地位、社会地位,南疆各族群众精神层面发生巨变。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关键是人的现代化!

如诗的大地,融入日用而不觉的生活方式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10月4日晚,“山歌响起的地方·刀郎2025巡回演唱会”乌鲁木齐站开唱,第一首歌是《新疆好》。

刀郎本名罗林,祖籍四川。他曾说,新疆是他的第二故乡,国内很少有一个地方,像新疆有这般深厚的艺术土壤。

今年夏天,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与小红书共同发起了“烟火生活季”活动,主打“乌鲁木齐处处是舞台”,政府负责舞台搭建,把城市叙事权交给市民,街头快闪、文化沙龙、沉浸式演出……数万名市民参与即兴表演,众多网民既惊讶又羡慕,发现乌鲁木齐原来如此时尚、开放、浪漫。

对很多人来说,新疆是“诗和远方”的代名词。湖南援疆举办湘吐青少年交流活动,湘西女孩李柏霖来到吐鲁番,和当地小伙伴一同创立“葡萄诗班”,她很佩服新疆孩子的诗歌天赋,一个女孩写道:“葡萄叶是妈妈的手,紧紧裹住紫珍珠的孩子。”一个小男孩把鸽哨比作“天空的呼吸”。李柏霖也写下佳句:“晒过太阳的风”“葡萄熟时,诗会继续长”。诗意,不只在壮美的自然风光层面,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书写新疆的新作就叫《如诗的大地》,分为“史”“诗”“史诗”三部分。确实,新疆的诗意,是人与美丽自然、丰饶物产、厚重历史、多彩文化融汇于一体呈现的精神气质与生活方式——浪漫、包容、友善、松弛感、艺术范……

新疆足够广袤,人们有时间也有空间与自己与自然对话。作家刘亮程久居木垒乡下菜籽沟村,院子里有40多棵杏树。杏子成熟时,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告诉朋友:“千万不要在一棵杏树面前说它的果实不好吃,树听见了会生气的,它本身就是一个生命嘛,你说它不好吃,人家长出来又不是为了让你吃的……”

2024年,新疆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亿人次。不少人玩着玩着选择了留下,在新疆旅居,感受诗意的生活方式。

在布尔津县禾木村,有一批来自全国的年轻“村民”,他们在这里做起了民宿管家、咖啡师、旅拍师、滑雪教练……

22岁的湖南女孩周怡萱大学毕业来禾木旅行后,决定留下来做一名民宿管家,3名同事分别来自重庆、江西和湖北。目前,禾木村四成民宿经营者来自疆外,当地村民和疆外经营者们和谐相处、互帮互助,成为一个大家庭,禾木村也因为共融共生,被称为“文明交融的活态博物馆”。这是一种属于中国年轻人的崭新生活方式,传统与现代、静谧古村与商业气息实现了微妙平衡。

新疆,何止一个禾木?

江巍长居厦门,有一家自己的传媒公司,今年夏天,夫妻自驾环游全国,抵达特克斯县后,突然不想再走了。江巍回忆:“河谷的风景和当地的人文,让我们强烈地想留下来,甚至憧憬拥有一栋自己的木屋和院子。”他们租了一个院子,租期20年。这个国庆中秋假期,两人忙着盖木屋。旅途中的一个地方,变成了新的家。

新疆的魅力在哪?江巍说:“无垠、自在,能让人放下束缚、尽情呼吸。我很喜欢一句话‘广袤的土地生长不出狭隘的爱’,在这样一片辽阔而自由的土地上,人们的热情和需要释放的压力,都能找到安放与承载的空间!”(肖春飞 钱泳文 王晶晶)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