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把安世半导体的设备扣在仓库里那一刻,欧洲车厂的老板们先慌了。 宝马慕尼黑产线直接砍掉三成产能,大众ID系列交车单往后拖,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在柏...
2025-10-21 1
当央视那张我们看了二十多年的“国脸”开始在直播间里叫卖“鱼油”时,一种荒诞感击中了所有人。这不是简单的恶搞,而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它意味着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基本的信任方式,可能已经过时了。
那个直播间里的“李梓萌”,从西装、假发到说话的腔调,都和《新闻联-播》里一模一样。背景甚至是那个熟悉的演播室。短短时间,八十多万人涌了进去,没人觉得有哪里不对劲。直到骗局曝光,大家才恍然大悟,这根本不是真人,而是一个用AI技术深度伪造的“数字人”。
这场骗局能成功,恰恰是因为李梓萌这个符号承载了太重的信任。要理解这份信任是怎么来的,就得回到2006年。那年,29岁的李梓萌成了《新闻联-播》最年轻的女主播,青春靓丽,但也引来了不少观众的质疑,觉得她太年轻,压不住场子。
面对这些声音,她没去争辩,而是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戴上一顶显成熟的假发。这顶假发,后来成了她标志性的一部分,也成了她职业生涯的一个象征。她用这种方式,主动把自己的一部分个性藏了起来,让自己更贴近那个“国家喉舌”的庄严角色。
这顶假发只是外在,真正让她封神的是一次直播事故。当时提词器突然黑屏,稿件长达近两千字,现场气氛紧张到冰点。李梓萌不慌不忙,全凭记忆在八分钟内完成了播报,全程零失误。这次教科书级的救场,让她“救场王”的名号响彻业内。
她的专业不是靠一次救场撑起来的。十几年如一日,她总是提前三小时到岗,反复熟悉稿件,核对每一个名字和数据。这种近乎苛刻的自律,把“李梓萌”三个字打造成了“绝对可靠”的代名词。观众信任的,就是这张面孔背后日积月累的专业精神。
骗子们看中的,正是这份坚不可摧的信任。他们利用的不仅仅是李梓萌严肃、权威的A面,更是她不为人知的B面。台上的她不苟言笑,台下的她却被同事评价为风趣幽默,爱开玩笑。这种反差感,让她从一个冰冷的符号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同事倪萍就曾开玩笑说,央视对播报口误的罚款极严,一个字可能就罚200块,李梓萌工作这么多年,搞不好都还在“贷款上班”,甚至至今还在租房住。这种接地气的传闻,让她在观众心里变得更亲切,更像一个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这种亲切感,恰恰是骗局最致命的催化剂。人们相信她,不仅因为她是“国脸”,更因为觉得她“真实”。当一个权威符号同时又具备了邻家姐姐般的亲切感时,人们对她的防备心几乎降到了零。
骗子团伙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他们收集了李梓萌海量的影像和声音素材,用深度学习技术喂养出一个高度逼真的AI模型。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换脸,而是从眼神、手势到说话时的微表情,都进行像素级复刻,最后生成了一段近二十分钟的“直播”视频。
“技术正在让‘眼见为实’变成一句笑话,我们最大的信任,正在变成骗子最锋利的武器。”
一位姓王的女士就是因为这份信任,毫不犹豫地花了两千块买了所谓的“特效鱼油”。她收到货后才发现,那不过是成本不到二十块的糖果。她买的不是商品,而是对那张熟悉面孔的情感寄托,最后却被这份寄托狠狠背刺。
这绝非个例。从奥运冠军全红婵到乒乓名将孙颖莎,许多公众人物的形象和声音都被AI技术盗用,变成了虚假营销和诈骗的工具。一条成熟的黑色产业链已经形成,专业团队分工明确,利用境外服务器、虚拟货币结算,给追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当信任被技术劫持,一场反击战也迅速打响。李梓萌工作室第一时间声明并报警,央视也迅速成立了专门的小组,捍卫主持人的形象权。这种来自“国家队”的正面硬扛,态度非常明确。
国家层面的动作更快。网信办紧急出台了《深度合成服务管理规定》,白纸黑字地要求,所有AI生成的内容都必须打上明确的标签,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就等于给所有“数字人”办了张身份证,是真是假,一目了然。
抖音、快手这些平台也紧急上线了AI内容的识别系统,用技术对抗技术。一场从个人到国家,从法律到平台的立体“防火墙”正在快速建立起来。这不仅是在保护李梓萌一个人,更是在保护我们所有人赖以生存的社会信任体系。
李梓萌被AI换脸这件事,给我们所有人都提了个醒。在未来,我们可能再也不能仅仅依靠“看见”来判断真假了。当一张面孔、一个声音都可以被随意复制和操控时,我们的信任该放在哪里?这或许是我们每个人都将面临的终极拷问。
相关文章
荷兰人把安世半导体的设备扣在仓库里那一刻,欧洲车厂的老板们先慌了。 宝马慕尼黑产线直接砍掉三成产能,大众ID系列交车单往后拖,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在柏...
2025-10-21 1
一觉醒来,心头还存着昨晚那团缱绻甜腻,不料一抬眼,床边的男人名字都叫不出口!简直让人气得牙痒痒,又羞又恼,想抓起拖鞋把他踹下床——但还是硬生生憋下去,...
2025-10-21 1
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显示,目前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今年流感有何特点?主要流行的毒株是哪种?今年流行毒株与去年不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
2025-10-21 1
2025年10月18日中午12点整,杨振宁这位物理学大牛在北京走了,享年103岁。清华大学官网直接发了讣告,说他因病离世。新华社也报道了,提到他是诺贝...
2025-10-21 2
杨先生走了。消息传来的时候,我正对着屏幕,窗外是北京深秋的黄昏。那一瞬间,时间仿佛凝固了。一个世纪的传奇落幕,整个世界都在悼念。清华园里,人们排着队,...
2025-10-21 1
那年头,谁信一个出生在上海老弄堂、穷得叮当响的孩子,最后能把上海这座城市推向世界舞台?大家都说上海起飞是改革开放的红利,其实背后有那么几位顶梁柱,有人...
2025-10-21 1
“跑个半马破2,怎么比当年考985还卷? ” 北京半马刚出炉:2024年能跑进2小时的只剩28.6%,比去年又掉4个点。 朋友圈刷到这条数据,我直...
2025-10-21 1
共享单车作为一种低碳出行的工具,方便了市民的生活,但因其投放大,大街上随处可见,竟让人盯上,动起了歪脑筋!近日,媒体曝光了一起团伙盗窃共享单车案,11...
2025-10-21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