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搜文章正文

蚊子更容易被饮酒人群吸引吗?科学家赴身音乐节一探究竟

抖音热搜 2025年10月02日 15:55 5 admin
蚊子更容易被饮酒人群吸引吗?科学家赴身音乐节一探究竟

地球是一个奇迹

物种|全球

蚊子更容易被饮酒人群吸引吗?科学家赴身音乐节一探究竟

按蚊搜寻人类或动物目标吸血。科学家想知道,为什么部分人比其他人更招蚊子?|摄影:VOLKER STEGER, SCIENCE PHOTO LIBRARY

蚊子更容易被饮酒人群吸引吗?科学家赴身音乐节一探究竟

音乐节之于蚊子,就是一场无限量吃到饱的自助餐。而一项新研究提示,部分畅饮人士可能比其他人更容易被叮咬。

上月发表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的一篇新研究发现,喝啤酒、不涂防晒霜等特定行为可能让会让一些人变成蚊子磁石。该论文还未经过同行评审,但却是迄今考察卫生与醉酒等因素如何影响蚊子开餐选择的最大规模的研究。

蚊子寻找下嘴对象的第一步是嗅探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体温和气味也会吸引它们。既往研究表明,更容易被叮的人,可能其皮肤表面菌群多样性较低,也可能遗传性招蚊。其他有关血型的研究分析,结果参差不齐。那么,这群不幸的人身上到底有怎样的配方让吸血者欲罢不能?答案尚且成谜。

了解吸引蚊虫的因素,不仅对防叮咬有重要作用。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蚊子是全世界最致命的动物。它们传播疟疾、登革热和寨卡病毒,在全球多地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当你说起,你正在研究疟疾,具体来说是蚊子,人们有时确实会问:‘哦,是哦,我总是被叮。这是为什么呢?’所以说,这是个许多人都会想到的话题,尤其是在夏季。”新研究合著者、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医学中心(Radbou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生物学家莎拉·林恩·布兰肯(Sara Lynn Blanken)说。

什么造就了蚊子磁石?

为了进一步了解吸引蚊子的因素,研究人员转而选择了世界上卫生程度最低而且最混乱的场所之一:音乐节。荷兰比丁赫伊曾(Biddinghuizen)农区低地音乐节(Lowlands music festival)就有这么一个项目,研究人员可以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开展一场实验。

于是,2023年8月,布兰肯和同事在集装箱内搭建了临时实验室,招募音乐节参与者加入实验。每位参与者都填写了一张调查问卷,内容涵盖活动期间的睡眠、洗浴、饮食、血型和服药情况。研究人员还用呼气检测仪测定了血液酒精水平,并用拭子粘取了每位参与者的皮肤表面。最后,参与者将手臂伸向一个笼子一侧,笼内装着斯氏按蚊,它们的运动就被相机拍摄下来。每个塑料笼子上的网格状小孔洞让蚊子们能够闻到气味,但是叮不着人。

“许多人与朋友或伴侣同往,他们先前就有“某人总是挨叮”的概念,或类似的想法。因此,人们对于最终能把想法投入检验倍感兴奋。”研究另一合著者、拉德堡德大学医学中心生物物理学家菲利克斯·霍尔(Felix Hol)说。

随后,研究人员将这些镜头投喂给算法,分析每只蚊子的喜好,计量每位吸血者落在人身上的次数。人群聚集在货箱外,每有一位参与者的吸引力分数跃上外面的显示屏,就响起一阵欢呼。“我真的被那种纯粹的热情深深震惊了。”霍尔说。

在这465名参与者中,团队发现,蚊子更偏向落在下列人群身上:他们自述12小时内喝过啤酒或葡萄酒,48小时内吸食过大麻,不涂防晒霜,或者与他人共用床铺。最近没有淋浴过的人更不容易体现防晒霜优势,香水则没有影响。

此前研究就已显示,链球菌属细菌与蚊子引诱力有关系,而且这类细菌在吸引力分数更高人群的皮肤上稍微更为普遍。

啤酒真的吸引蚊子吗?

尽管该研究的规模在同范畴中已属最大,纳入考量的行为也相当广泛,但霍尔和布兰肯指出,音乐节不是一个受控的环境,况且蚊子面对实验小臂只能闻,不能吃。活动参与者大多年轻,他们很可能已经适应摄入超出平均水平的酒精和毒品。他们同时还有一点古怪。有位参与者甚至自我标榜“半神”,却因为引发的蚊子活跃度太低而被排除在外。

尽管如此,新研究仍然支持了已有研究有关气味、细菌和饮酒可能引来蚊子的结论。涂抹防晒霜后,化妆品的油脂与气味可能会阻碍吸血者,而啤酒的影响则不那么明确。喝了啤酒的人可能体温更高,或者呼出更多二氧化碳,尽管此前一项研究提出,情况不一定如此。

另一种可能是,啤酒可能与特定习惯挂钩,而这些习惯又和吸引蚊虫脱不了干系。“也许更多的酒精意味着跳了更多舞,也就意味着身体散发的气味更强烈,或者诸如此类的情况。”霍尔说。

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全球健康研究员温迪·奥米埃拉(Wendy O’ Meara)未参与该研究,她提出,研究人员未能找到的倾向同样值得玩味。饮食和血型,这两个高频叮咬的热门解释,都没能体现与蚊虫吸引力的关系。不过,我们很难确定特定个体身上哪个因素与易被叮咬有关,也很难推断哪些结论对生活在蚊媒疾病泛滥地区的人们有价值。

这项研究中使用的品种是斯氏按蚊,它们在东南亚、阿拉伯半岛和非洲部分地区的城市中散播疟原虫。但霍尔提到,吸引蚊子的因素可能在不同品种间亦有差异,这部分取决于它们是否专以人类为目标。

研究到这一步,看来不喝啤酒或赶走床伴都不能断绝蚊虫叮咬。长袖衣物和防蚊喷剂仍然是保护我们的最可靠赌注。“要是不希望被叮,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防护,让它们碰不到你。”布兰肯说。

有一件事研究确已证实:蚊子真的很令人扫兴。

撰文:Helen Thompson

编译:绿酒

校对:钱思琦

版式设计:钱思琦

蚊子更容易被饮酒人群吸引吗?科学家赴身音乐节一探究竟

点点,谢谢关注。

伸出小手

蚊子更容易被饮酒人群吸引吗?科学家赴身音乐节一探究竟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