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女子为儿子订婚花7千买11箱海之蓝,被亲家发现是假酒,经协商,商家同意退还酒钱,并赔偿8000元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10日 11:58 4 admin

订婚宴本是家庭喜事的重要节点,酒水作为宴席上的必备品,不仅承载着待客的诚意,更关乎主人家的颜面。河南赵女士为儿子订亲精心选购的酒水,却成了一场尴尬与闹心的导火索,假酒风波让喜庆氛围荡然无存,也将商家的责任缺失暴露无遗。

女子为儿子订婚花7千买11箱海之蓝,被亲家发现是假酒,经协商,商家同意退还酒钱,并赔偿8000元

订亲宴上的 “假酒尴尬”:7 千块海之蓝,喝垮了喜宴也喝倒了主人

11 月初的河南,天气已透着凉意,但赵女士的心里原本揣着一团火 —— 儿子的订亲宴近在眼前,她要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帖体面。为了让宴席上的酒水既不失档次又能让宾客尽兴,她特意跑到当地知名的葛天商贸港,在一家名为徐华百货的店铺里,敲定了 11 箱海之蓝白酒。

付款时,手机扫码跳出的 7150 元账单让她稍作犹豫,但想到这是儿子人生大事上的开销,她还是咬牙付了钱。商家麻利地将一箱箱白酒搬上她的车,纸箱上印着熟悉的品牌标识,赵女士仔细看了两眼,没发现任何异常,满心欢喜地将这些 “体面” 运回了家。

订亲宴当天,酒店包间里张灯结彩,双方亲友围坐一堂,笑语盈盈。服务员陆续打开白酒,透明玻璃瓶身衬着蓝色标签,倒在杯中泛着清亮的光泽。赵女士穿梭在各桌之间敬酒,听着亲友夸赞酒水口感不错,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这场宴席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傍晚,散场时大家都带着几分酒意,互相道别时还说着 “恭喜”。

可这份喜庆在第二天就彻底变了味。赵女士清晨醒来,头痛得像是要炸开,喉咙又干又痒,起身时一阵天旋地转,连站稳都费劲。她以为是前一天敬酒太急喝得过量,强撑着吃了片止痛药,却丝毫不见好转。到了中午,症状反而加重,恶心反胃的感觉阵阵袭来,家人赶紧送她去了医院,医生诊断是酒精刺激引发的急性不适,当场安排了吊瓶输液。

输液时,她翻看手机,发现亲友群里早已炸开了锅。好几户亲友都在说,宴后出现了和她相似的症状,有人上吐下泻,有人头痛欲裂,还有老人因为身体不适住进了社区医院。起初大家都默契地认为是 “喝多了”,没人好意思多说什么,直到亲家在电话里犹豫着提了一句:“会不会是酒本身有问题?我活这么大,从没喝过这么‘上头’的海之蓝。”

这句话像一道惊雷,让赵女士瞬间清醒。她猛地坐起身,输液管都跟着晃了一下。儿子的订亲宴,用的是假酒?这个念头让她又气又慌,脸颊烫得厉害 —— 这不仅是身体遭罪,更是在所有亲友面前丢尽了脸面。她攥着手机的手指泛白,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必须弄清楚真相。

鉴定结果:真瓶假酒,商标侵权藏猫腻

挂完吊瓶,赵女士顾不上休息,直接回了家。她从剩下的 5 箱白酒里拆开一箱,拿出一瓶仔细端详。瓶身摸起来光滑细腻,确实是正品的质感,但凑近了看,外包装盒的印刷边缘有些模糊,防伪标签的颜色也比她印象中偏暗。她试着刮开防伪涂层,用手机扫码查询,页面却一直显示 “无法识别该产品信息”。

带着满腹疑虑,她抱着几瓶酒直奔徐华百货。面对她的质疑,商家老板一脸笃定,拍着胸脯说自己的货都是正规渠道进的,绝对不可能有假,还反过来暗示是赵女士自己保存不当,或者是亲友们体质敏感。“这么多人生病,总不能全赖我的酒吧?” 老板的态度强硬,让赵女士的火气更盛。

几次沟通无果,赵女士不再与商家纠缠,直接带着 7 瓶封存好的白酒,找到了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专业鉴定。工作人员接过酒品时,提醒她耐心等待 —— 品牌方的鉴定结果是最权威的依据,这个过程需要几天时间。那几天里,赵女士食不知味,只要一想到订亲宴上亲友们难受的模样,就坐立难安。

鉴定结果出来的那天,赵女士特意叫上了儿子一起去取。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拆开文件,给出的结论让她既愤怒又无奈:经海之蓝生产厂家专业人员核验,送检的白酒仅有瓶身是正品,外包装、防伪标识全为伪造,属于典型的假冒注册商标产品。简单来说,这些酒就是用回收的真酒瓶,灌装了不明来源的散装酒,再贴上假包装冒充正品售卖。

更让她意外的是,厂家的鉴定报告中,并未明确指出酒液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最终将该批产品定性为 “商标侵权”。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解释,这意味着商家的行为侵犯了品牌方的知识产权,他们已依据相关法规对徐华百货作出了罚款处罚。

维权拉锯战:商家甩锅,最终协商达成赔偿

拿到鉴定报告和市场监管局的处罚通知,赵女士再次找到徐华百货。这次她直接亮出证据,提出了 “退一赔三” 的要求 —— 退还 7150 元购酒款,并按货款三倍进行赔偿。这个合理的诉求,却被商家一口回绝。

“市场监管局都已经罚过我了,凭什么还要我赔钱?” 老板的态度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之前的笃定换成了满脸委屈,“这批酒是别人放在我这代卖的,我早就把货款结给对方了,现在人都联系不上,我也是受害者,从头到尾啥都不知道。” 他甚至拿出了一张模糊的收条,试图证明自己的 “无辜”。

赵女士当场反驳:“我是在你店里付的钱,买的是你店里的货,不管酒是谁送的,你作为商家都有审核义务。” 双方在店里争执起来,引来了不少路人围观。有熟悉行情的街坊私下告诉赵女士,这种 “代卖” 的说辞很可能是商家的托词,很多卖假酒的都会用这种方式规避责任。

为了尽快解决问题,赵女士联系了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请他们介入调解。在调解现场,工作人员向商家明确了法律责任:即使是代卖商品,商家也必须对所售商品的质量和来源负责,不能以 “不知情” 为由推卸责任。“市场监管局的罚款是行政处罚,不影响消费者向你主张民事赔偿,这是两码事。”

经过多轮沟通,商家终于松了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商家同意在下周一把 7150 元购酒款全额退还给赵女士,同时额外赔偿 8000 元,用于弥补她和亲友们的医疗费用以及精神损失。签完调解协议的那一刻,赵女士长舒了一口气,连日来的压抑终于得到了释放。

离开市场监管局时,夕阳正缓缓落下,余晖洒在街道上。赵女士手里攥着调解协议,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她掏出手机给儿子发了条信息,告知事情已经解决。手机那头很快传来回复,附带一个 “放心” 的表情。她抬头望向天边,心里默默想着,以后不管买什么东西,都得留个心眼,毕竟不是每次维权,都能这么顺利。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