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在经历身材变化与伤病困扰后,于2024年9月重返公众视野,状态远超预期。 一个月前,网络流传她因体重增加影响竞技状态,甚至质疑其职业态度。 事实...
2025-10-25 1
高市早苗的成功上台,给中日关系蒙上了一层迷雾,等不来北京贺电的她,赶紧向中方立下了保证。
中国外交部在她当选的第一天表示“注意到了选举结果”,第二天又再次强调历史与台湾问题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这种“二次提醒”并不常见,代表的是态度,也是底线。
高市早苗当选后是会继续固守一贯的对华强硬作风?还是选择基于现实跟中国务实合作?是我们需要考察的地方。
据观察者网报道,在当选首相的第二天,高市早苗就公布了自己的施政草案,
她在草案中明确表示,将中国定义为“重要邻国”,并提出希望通过中日首脑对话推动“战略互惠关系”。
2006年,安倍晋三第一次提出“战略互惠”时,也是中日关系陷入冰点的时候。
如今高市再提这四个字,算是借用了安倍的旧话,也是一种姿态。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10月23日的记者会上表示:“我们已根据外交惯例作出适当安排。”
没有祝贺,没有肯定,只是重复要求日本在历史和台湾问题上“恪守承诺”。
贺电迟迟未到,背后是信任没有到位。
高市早苗不是普通的保守派。她在日本政坛长期以右翼立场著称,被称为“女版安倍”。
她否认南京大屠杀,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对“村山谈话”中承认侵略一事提出质疑。
对中国,她的发言一贯强硬。2022年,她曾表示“若台海有事,日本不能袖手旁观”。这些表态在中国看来,早已越线。
所以,这次“冷处理”是对她过去立场的清晰回应。但高市的对华政策,真的变了吗?
她用了“重要邻国”这个表达,还主动提议举行首脑对话,这在她过去的公开言论中从未出现。
更多的信号,藏在她当选首相后首次召开的记者会上。当时她没有高调亮相,而是一上来就道歉。
她说,组阁花费时间太长,可能影响国政推进。还承认过去政府“空转太久”,给国家带来负担。
这种公开道歉,在日本政治中极为罕见。它透露出一个信号:她的政权并不稳。
高市早苗的内阁,从一开始就站在风口浪尖。
她组阁时重用麻生派、安倍系等保守势力,结果引发公明党强烈不满。
这个自民党的长期盟友,直接宣布退出联合执政。公明党的退出是一次体制性震荡。
这个党长期在中日沟通中扮演“缓冲垫”角色,对华立场相对温和,退出后日本政府的外交平衡被打破。
日本维新会代表与高市早苗
为了维持政权,高市转向了日本维新会寻求支持。
维新会同样是右翼政党,但与公明党不同,他们在对华问题上立场更加激进。
即便加入执政联盟,也只象征性地派出一名“首相辅佐官”。这不是合作,这是短暂的绑架。
维新会不愿承担执政责任,只想影响政策方向。高市要在这样的松散联盟中推进对华缓和,几乎没有实质空间。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组建新内阁
那么,她为什么还要对中国释放善意?答案藏在经济里。
2025年,日本政府债务已超过GDP的250%。物价上涨,民众支出压力加大。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日元汇率持续低迷。
在这种背景下,高市在施政草案中首次提出“经济优先财政”路线。
她承诺将投入AI、半导体等前沿产业,设立“成长战略会议”,推动国民收入增长。
但这些目标的实现,绕不开中国。
2024年中日贸易额超过3000亿美元。日本在汽车、化工、精密制造等领域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仍然很高。
若对华关系继续恶化,出口将受阻,投资也会下滑。
所以她必须在对华问题上“转口风”。否则,自己提出的经济承诺很快会被现实打脸。
但高市的“缓和”,并不彻底。
她在同一份施政草案中表示,中日之间在“安全保障和经济安全领域仍存在值得关注的问题”。
她还计划在2025年内将日本防卫预算提升至GDP的2%,并推动放宽武器出口限制。
她提出要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防卫大纲》和《中期防卫整备计划》这三项核心安保文件。
这些内容,和称中国为“重要邻国”的表态,构成了明确的政策矛盾。
一边递橄榄枝,一边亮刺刀。这就是中方迟迟不发贺电的真正原因。
中国不反对对话,但前提是信任,不是表态。贺电不是外交礼仪,而是政治信号。
更深的问题在于,高市想要缓和对华关系的空间越来越小。
她的盟友维新会对中国持敌意,党内保守派则希望她延续安倍路线。
她若在对华问题上过于软化,可能会被视为“背叛路线”。但如果继续强硬,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又将成为软肋。
这正是她目前的困境:她需要中国的市场,却不能公开承认;她想要对话,却不敢放弃右翼立场。
所以她选择了折中。说合作,但不提让步;讲互惠,却不谈历史。
从外交角度讲,中国的回应非常清晰。
在10月23日的记者会上,郭嘉昆再次强调: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在于四个政治文件,以及对历史与台湾问题的共识。任何挑战这些内容的行为,都将破坏互信基础。
这不是重复,而是警示。
中国外交系统在短时间内两次使用“政治承诺”“基础”“恪守”等关键词,已经说明中方对高市并不信任。
回应中没有一句祝贺,是对她过去立场的否定。而她现在的“转向”,并不足以让中国改变判断。
至于“战略互惠”四个字,对于中国来说,已经失去了昔日的温度。
如果没有配套行动,这种表述只会沦为一次次外交演讲里的惯用词。
中日关系的改善,靠的从来不是谁先开口,而是谁先停下错误的脚步。
高市早苗想要借外交破局,稳住国内政局。但她的联盟不稳,政策摇摆,内外受压。
她无法彻底转向,也不敢完全强硬。她的对华态度,更多是一种策略协商,而非理念共识。
而中国的回应,则是一种等待。不是等待她说什么,而是等待她做什么。
语言可以是起点,但行动才是答案。
相关文章
全红婵在经历身材变化与伤病困扰后,于2024年9月重返公众视野,状态远超预期。 一个月前,网络流传她因体重增加影响竞技状态,甚至质疑其职业态度。 事实...
2025-10-25 1
零下五度还硬撑晨跑? 昨晚北京-3℃,朝阳公园又倒下一个穿短袖的大哥,120直接拉走。 别拿“坚持”当挡箭牌,冷空气真会杀人。 日本运动医学会刚发...
2025-10-25 2
“又胖三斤”这四个字一上秤,全网打工人都秒懂。2024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减肥门诊把老掉牙的“3多2少”直接升级,28斤/3个月的新数据一出,小红书连...
2025-10-25 2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最近,出了部让人「叹为观止」的神作。豆瓣高达8.9分。赵又廷参与配音和共创。虽然口碑不赖。但,评论区的高频词却是:「猎奇」「不忍...
2025-10-25 1
乾隆帝曾为此树赋诗: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绿荫肥。世外苍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走进深秋,又到银杏最美时刻,最先眺入脑海的还是大觉寺的银杏树王。这...
2025-10-25 3
高市早苗的成功上台,给中日关系蒙上了一层迷雾,等不来北京贺电的她,赶紧向中方立下了保证。中国外交部在她当选的第一天表示“注意到了选举结果”,第二天又再...
2025-10-25 3
凤凰网财经讯 10月23日,CFA协会携手凤凰卫视联合主办“2025中国投资论坛”,聚焦可持续投资新范式、产业绿色转型路径以及ESG人才培育等关键议题...
2025-10-25 2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阔...
2025-10-25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