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
2025-10-25 0
最近,出了部让人「叹为观止」的神作。
豆瓣高达8.9分。
赵又廷参与配音和共创。
虽然口碑不赖。
但,评论区的高频词却是:
「猎奇」「不忍直视」「不要吃饭看」


什么情况?
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这「禽兽大作」——


这其实是一部别具一格,恶趣味满满的动物纪录片。
「小贱贱」瑞安·雷诺兹担任旁白。
赵又廷中文配音。
不过,不同于传统的自然纪录片。
他们的存在感相当强,几乎可以说是在画外音中讲起了「脱口秀」。

或许因为,这部的主角不是狮子、大象之类的寻常角色。
而是一群在食物链边缘,常常被忽视的奇葩物种。
比如,会「隐形」的玻璃蛙;
睡觉时会变得通体透明,能看见血液的流动和心脏的跳动。

还有比恐龙的历史更悠久的天鹅绒虫。
乍看不过是一只毛茸茸、慢吞吞的多脚怪。
但真实身份是一个「冷血杀手」。
它的头部能喷射出一尺远的「强力胶」,让一个大蜘蛛都动弹不得。
再比如,会「打枪」的手枪虾。
看着好像和我们常吃的红虾没什么区别。

但殊不知,它的钳子合上时,能在水中产生超音速气泡,温度会瞬间高达数千度。
气泡爆裂那一刻,能击晕比自己大十倍的鱼。
他们有着异乎寻常的、近乎猎奇的生存方式。
有的为了爱情,拿命在赌。
保育蛛的求偶现场,像是一部爱情惊悚片。
一只雄蛛带着精心包好的「礼物」,讨好地靠近雌蛛,冒着变成晚餐的风险。
因为,雌蛛是有名的「连环杀手」,稍有不满意就会吃掉雄蛛。
好在,片中这两只蜘蛛两情相悦。
镜头定格在两只蛛腿纠缠的瞬间,性感又诡异。
紧接着出现的,是把爱情玩成了极限运动的蛞蝓。
两只蛞蝓倒挂在墙壁上法式热吻,身体缓慢扭动。
白色的生殖器们像鼻涕一般长悬半空——双方都同时拥有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可以互换精子,最后各自受精产卵。
结束后,他们还会自己吃掉所有分泌出的粘液……
也有的在育儿上,走向极端。
甲虫母亲守着自己的一窝幼虫,却从不给孩子清理便便。
因为一旦有蚂蚁靠近,甲虫母亲会指挥孩子甩动粪块作为威胁。
那画面简直不忍直视。
好像动物界的育儿都比较重口?
考拉妈妈给宝宝准备的婴儿辅食,是自己的粪便。
因为桉树叶有剧毒,只有母体肠道菌能中和。
宝宝必须先吃「粪便辅食」,才能活下来。
还好,节目组这次贴心删减了高能片段。


而更多的,则是靠「变态」发明活下来的边缘者。
比如,帽帽虫。
它把每次蜕下的旧头壳,都叠在头顶。
总是顶着一堆「假头」在草丛里晃动。
遇到挥舞尖刺的劲敌昆虫,它也能以此作掩护,让对方无处下手。
怎么又瘆人又好笑。
最好玩的还要属放屁的海牛。
因为海牛常吃的海草会在体内发酵,聚成大量气体。
它们也会通过排气调整浮力,在海底沉浮。
所以,放屁,就成了海牛的日常。
寒冷的冬天,海牛们还会成群结队游向发电厂附近的温热水域,像在公共澡堂一样挤在一起呼呼呼排气。
荒诞、可爱又好笑。

类似种种,奇形怪状的模样,极端的生存方式,完全超出我们的认知。
很多画面看着相当恶心、变态,节目组还会贴心打码、剪辑、手动倍速。
解说的语言又非常不正经,比如吐槽鸟爸爸是「渣爹」,小叶猴初看误以为外遇所生。
完全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不像传统纪录片,更多展示自然的宏伟与和谐,拍雪豹的矫健、鲸鱼的壮丽和珊瑚的梦幻。
这部片似乎太不正经,好像故意选择怪异、重口的角落,拍得猎奇化?
为什么要这么拍?
答案很简单。
自然界本身并不浪漫,它充满寄生、操控、吞噬、欺骗、繁殖的残酷。
比如那只扁头泥蜂。
导演用慢镜头拍下它对蟑螂「精准打击」的全过程:
雌蜂飞到蟑螂前面,用细如针尖的触须刺进蟑螂大脑。
像用吸管喝饮料一样,吸食蟑螂的体液。
不是随便一扎,而是刚好扎在神经节点上。
蟑螂瞬间变成「僵尸」,活着,却失去了意志。
随后,泥蜂就能像在溜宠物一样,一步步「牵」着蟑螂回巢。
最震惊的部分来了——
泥蜂会在蟑螂体内大量产卵,再将其活埋。
幼虫孵化后,从内部啃食蟑螂,从里到外吃干净后,就变成成蜂爬出来了。
可怜的蟑螂,既做了保温箱,又成了营养液。
有网友吐槽,扁头泥蜂堪称「昆虫界汉尼拔」。
埋葬甲虫的故事同样让人毛骨悚然。
埋葬甲虫喜欢在老鼠的尸体上做爱、产卵。
幼体孵化后,甲虫喂宝宝的方式,就是将老鼠的尸体反刍成液体喂到它们的嘴里……
如果食物不够,甲虫父母会吃掉自己的孩子,从最能吃的那个开始。
镜头一一呈现了幼虫啃食的过程,蠕动的肉、流出的液体。
恶心之余,也让我们直视最赤裸的生命循环:生命从死亡中诞生,以腐败喂养繁衍,温情与恶心融为一体。
简直让人想到蒂姆·伯顿的暗黑美学。
选取这些部分,并不是为了恶搞和丑化,而是让观众重新认识自然的奇异逻辑。
很多传统纪录片和迪士尼动画,还是用人类的道德伦理去想象自然世界,呈现美化、浪漫化后的结果。
《废柴英雄》故意打破这种完美自然的假象,展示自然界的混乱、荒谬、无逻辑、无道德,让观众看到自然世界的真实与多样性。
本质和传统纪录片一样,只是提供了理解自然世界的另一个角度。
又何况,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还有多少人愿意耐心了解候鸟的迁徙故事呢?
这部纪录片的「变态」选择,不如说是一种审时度势后的绝佳策略。
聚焦千奇百怪的边缘物种,用猎奇打开大众的好奇心,再在脱口秀式的解说中传递科学内容和生态意识。
未尝不是一次大胆新颖的尝试。

「废柴英雄」的主题,让我想到近年很多影视作品里小人物逆袭的故事。
但众所周知,那些故事很多仍是精英叙事的延伸。
像打工人逆袭成霸总、平凡少女嫁入豪门、普通人获得逆天改命的超能力……
和当下很多短剧一样,并没有试图真的理解弱势者,只是将废柴作为起点,最终还是要归入成功学模版。
表面上关心弱者,实际上还是庆祝赢家。
这部纪录片反倒借动物世界的知识,让我们看到真正意义上的「废柴」。
他们是普遍认知中的弱势者、失败者、被忽视者。
像片中那只蜜獾,没有光环、没有成功路径,被蜜蜂追着咬就是它的日常。
但导演和解说并没有为它们套上某种励志叙事,试图拯救「废柴」。
而是直接呈现它们的怪、丑和边缘化处境。
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他们的生存方式,看到他们独特的生存智慧和存在的理由。
蜜獾虽然整日被鬣狗追着咬,但因为它的皮肤发油、发硬,所以几乎每次都能死里逃生,这怎么不算是充满智慧的生存之道呢?
吃掉自己孩子的甲虫,只不过是为了更好地养育更多的孩子。
面对残酷的自然法则,我们当然也没法以人类的育儿标准去评判。
因而,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自然知识的科普,更拓展着我们对生命和现实本质的认知。
就像动画片《黑猫警长》中新婚之夜吃掉伴侣的螳螂的情节,它赤裸、直白,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但也蕴含着一种更原始的美,让我们看到生命如何在吞噬中延续,在暴力中维持某种秩序。
这是自然世界的真实和残酷,没有所谓的善恶,只有存在本身。
今天很多观众在拒绝这种画面的同时,也在拒绝理解生命和现实的复杂。
发现没?看似奇葩的纪录片,其实指向一个更深的命题:
如何定义「正常」「成功」?
这部纪录片最后,让我们看到,这些看似失败、丑陋的生命体,反而以这种奇怪的方式生生不息,以其独特的生存法则,维系着生态圈的平衡。
多亏了那些及时吃掉粪便、尸体的虫子、秃鹫,才避免了生态圈的瘟疫、疾病和死亡。
原来,在自然世界中,失败不意味着被淘汰,反而是演化和变通的开端。
渺小和不起眼,倒是生存的最佳武器。
影片真正想讽刺的,恐怕不是动物的奇葩,而是人类的偏见。
就像人类社会中,我们习惯用成绩、财富去衡量存在的价值,忽视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也以自己独特的生存智慧,顽强、坚韧地生活着。
奈何我们的影视作品却往往只把失败者当作踏板和标签。
真正的「废柴英雄」,在银幕上从未被允许存在。
相关文章
“腿细得像筷子,站起来就抖,上厕所得扶墙”——别等摔了才后悔。 床上刷手机顺手把毛巾铺平,脚踝下压10秒,股四头肌秒醒;别小看这块“压毛巾”,北京康...
2025-10-25 0
中新网10月24日电 题:5000多字,聚焦“办好自己的事”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公布,5000多字的公报,一个主题十分突出——集中力量...
2025-10-25 0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前几天特朗普还威胁对中国征收157%关税,现在却接二连三的对中国示好,不仅提前宣布访华,还主动提及中俄合作问题,态度转变...
2025-10-25 3
文 | 来咖智库,作者 | 金刀,编辑 | G3007近期刷屏的Alpha Arena测试,是迄今为止最贴近真实市场的AI交易“比武”。主办方给6个顶...
2025-10-25 3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文 |昕昕前言刚加入北约没多久的瑞典,直接上演“出道即巅...
2025-10-25 3
前言来自广东的珠宝品牌潮宏基,手里攥着非遗花丝工艺这张差异化好牌,却在2025年9月急匆匆向港交所递表,要冲二次上市。可偏偏在这节骨眼上,第二大股东东...
2025-10-25 3
来源:市场资讯(来源:创投之家)我们都低估了宗馥莉的实力。出品 | 创投之家 作者 | 唐仁出师未捷身先死。本来大家都觉得,宗馥莉辞职之后,自己弄了个...
2025-10-25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