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拍到赵薇带着女儿前往大理旅游的画面,母女俩站在一起,已经一样高了,想必到了18岁,赵薇就要被超越。小四月今年才15岁,身材比例非常好,显然...
2025-07-26 2
没想到,年过七十的陈佩斯这次为了拍《戏台》,不但把家里北京四环的房子拿去抵押贷款,还差点连朱时茂投入的百万都打水漂,电影首映头三天票房才区区十几万,他们俩站在台上都快哭出来了。
可天无绝人之路,这部原本被院线“冷处理”的电影,如今票房硬是暴涨到了四千多万,陈佩斯和朱时茂,真的是在绝望和感动之间打了个来回。
我第一次在朋友圈刷到《戏台》的事,是在暑假的某个午后,那会儿大家还在议论现在青年人看片都要娱乐至死,严肃点的内容都没人理。
谁成想正因暑期档大片云集,像《长安的荔枝》《你行!》一窝蜂挤爆市场,《戏台》这种非流量、小众题材直接被排到“鬼点场”。
首轮预售,片方期待半天,后台数字才刷出十几万,仅够买北京三环一间厕所的价钱。
陈佩斯在发布会上那段致歉,网上疯传,眉头皱得能夹死个核桃。
人最怕年纪大了还一心折腾新事儿,尤其是这种现金流极度吃紧的行当。
电影改编自陈佩斯和杨立新合作的经典话剧,搞了七八年,期间断断续续因为资金问题喊停了五次。
说实话,如果不是陈佩斯顶着债务压力,为了“电影梦”拼老命,真没几个人愿意投。
朱时茂拿出上百万救火,后来接受采访时还腼腆地讪笑,“要是真黄了,那椅子坐穿也白搭”。
可是现实比戏剧还精彩。
到了七月二十号,预售票房一下子飙破四千万,点映加起来更是四千三百多万,相较首日预售翻了三百倍。
那一刻,很多关注这部片子的观众都感慨,这是一场属于中老年艺术家的尊严之战。
陈佩斯、朱时茂,站在台下虽然手已经发抖,眼眶里的泪却是滚烫的。
这两个人,从上个世纪的小品舞台一路扶持到今天,成了彼此人生剧本里最重的一笔。
电影好在哪里?
其实拍得并不花哨,镜头笔调温厚,对白里是地道的戏曲腔调。
最妙的是一群大腕儿——黄渤、尹正等—都来友情出镜。
观众里,六十多岁的叔叔阿姨和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并排坐,年轻人原本只是陪父母,结果看到一半都被戳到笑点和泪点。
据说,猫眼打出了9.6的高分,二刷率超过30%。
一些观众甚至撸起袖子写小作文,说“这不是一部讨论票房的电影,而是一场老艺术家用生命演出的谢幕有声”。
最让人触动的,是陈佩斯和朱时茂首映当天的状态。
朱时茂蹲在后台,偷偷红了眼眶;陈佩斯则嗓音发颤,直呼“亏了我就把房卖了,再赚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两个人互相取笑着拍肩,动作都快跟不上自己的老骨头了。
这种情谊和压力,外人说不清。
说白了,谁会想到一部传统戏曲题材的电影,能在如今的市场上硬挤出一条路?
业内许多人都不太乐观,凤凰网娱乐的数据也直言:文艺片票房占比不到5%,多数得靠电影节助力,若单靠院线和排片,《戏台》几乎没有胜算。
在院线经理的“院线经理指数”中,给这片的最终票房预测普遍保守,有人担心年轻群体没兴趣,认为要不是陈佩斯+黄渤的阵容撑着,根本找不到爆点。
但也恰恰是这种“不合时宜”的坚持,给了观众和行情一记响亮的耳光。
回顾这一周的舆论,《戏台》频频登上抖音热榜,不少观众自发模仿影片里的戏曲动作、说唱台词在二创。
戏班传承的“五法四功”随口一问,连平常对京剧一窍不通的年轻观众,现在也能在社交网络上侃侃而谈什么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文艺片如果不扑通到底层,压根没法和“爆米花大片”争流量。
但正是这种极致“垂直”,让文化类电影在市场上有了存在的理由。
更深一层,影片的爆红其实应了近几年国家提倡“加强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号召。
片中,陈佩斯扮演的班主对于戏曲的痴迷、角色的坚守,其实影射了本人三十多年“十年磨一剑”的职业选择。
就是这样一群深陷现实泥潭、仍死抠手艺的艺术家用一部小成本电影,硬是回答了市场对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的怀疑。
电影路演现场,60后、70后居多,但也有越来越多90后、00后拍视频安利他们的“老爹老妈”入坑。
“情怀消费”这个词以前总带点贬义,可这回看着一场场满座,真让人心头涌起一股来自时代和年龄的和解。
但票房逆转背后,也揭示了行业的短板——文艺片要生存,不仅仅靠一波热情,总得有公平的排片支撑才有活水。
像《戏台》这样靠口碑发酵小步快跑逆袭的奇迹,并不是年年发生。
想到不久前《隐入尘烟》和《宇宙探索编辑部》这两部片子,前者农村题材,后者文艺科幻,都一开始被市场冷落,最终靠观众“死磕口碑”意外走红。
这三件“黑马逆袭”事件放在一起看,都证明了中国电影市场其实有容纳非主流的空间,问题只是哪怕一丝机会都不能松手。
朱时茂其实更像一个“押宝者”:一百万能买什么?
在北上广深的房市估计只能当首付。
但如果“买”到一段友情、一场绝地翻盘的人生体验,那还是值得的。
现在票房眼见着一路上涨,投资方估算可能回本,还有行业声音说,后续如果和欢喜传媒牵手搞“保底发行+衍生产品”,再让抖音的大V们二次创作一波,说不定真能打破圈层壁垒,成为小众情怀片的一个增长范本。
想来,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友情,就像那台上台下、你进我退的老式对口。
一个人走到人生这个节点,还愿意为理想赌上全部家当、再拖上老朋友一起上船,别的不说,这种底气和勇气本身就挺让人感慨。
电影会不会最后大赚其实都是水到渠成的奖励,但他们俩分明已用亲身经历,把“演员的信仰”写成了现实生活里的硬杠杠。
时代变了,票房统计、排片利器和话题病毒化比以前更复杂,但有些电影里的人情和坚守,还是隔着屏幕能让人说一句:活该你们逆袭!
这大概就是“戏台”——不只是指舞台,也是那点属于每个承受压力、还不想弯下腰的人的尊严。
从卡在午夜场,到满员场;从一栋房子的赌注,到几十年友情的守望,这出戏,值得坐下来看完。
相关文章
近日,有网友拍到赵薇带着女儿前往大理旅游的画面,母女俩站在一起,已经一样高了,想必到了18岁,赵薇就要被超越。小四月今年才15岁,身材比例非常好,显然...
2025-07-26 2
再次访问中国后,黄仁勋最近又给美国政府泼了一盆冷水,不仅如此,他甚至对英伟达都没有信心了,认为就算没有英伟达,中国都不会受到影响。今年以来,有过3次访...
2025-07-26 1
农历六月刚过,今天我们又踏入了一个新的“六月”——这个多出来的闰六月,恰逢蛇年,民间老话道:“最怕蛇年闰六月”。这背后藏着怎样的天时密码?今天是202...
2025-07-26 2
和师兄陈艾森一起训练,全红婵做引体向上,屏幕里的她看起来很费劲。她就做了两个动作,做完以后整个人都瘫坐在地上,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可她还是在笑,脸上是那...
2025-07-26 1
全红婵体重飙到47公斤,动作变形视频流出,网友炸锅:还能跳吗?7月25日凌晨,跳水队落地新加坡,备战世锦赛。名单一出,14岁赵仁杰首次进队,直接上10...
2025-07-26 1
据文汇网报道,特朗普那边刚砸了几百亿想搞稀土,结果中国这边对美稀土出口一下子就涨了6倍,这反转来得也太快了,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这里面肯定藏着不少门道...
2025-07-26 2
当黄渤把片酬合同里的“2000万固定报酬”划掉,他是为了支持陈佩斯的话剧《戏台》。当时陈佩斯为该剧抵押房产、夜半租场排练,投资方纷纷撤资,黄渤出于对艺...
2025-07-26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