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6日 17:00 3 admin

宜宾第一我要去的,其实并不是五粮液酒厂,而是李庄古镇。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这里曾经是抗战时期四大文化中心之一,就在这里,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克隆之父童第周、国学大师傅斯年、社会学奠基人陶孟和、考古学之父李济、甲骨四堂之一董作宾……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还有大家熟悉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都在生活过很长的时间。

当然古镇老房老街美食美景美酒,一切都有,简直就是旅游的天堂!

可惜,几乎看不到陕西牌照的车。

“三白”

我们到李庄,正是午饭时候,首选当然就是李庄白肉。

李庄有“三白”:白肉白糕白酒。李庄白肉排第一,是大河帮川菜的典型代表,它以选料精、火候准、刀工绝、蘸料奇、吃法妙五个特点,被列为天府旅游美食,入选四川省非遗。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李庄白肉原来叫叫作“蒜泥裹脚肉”,当年陶孟和吃到后赞不绝口,改名为“李庄刀工蒜泥白肉”,简称李庄白肉。

当年同济大学的外国教授说不出来名字,进店就用手拍拍自己的屁股,不一会儿,伙计们都会上李庄白肉。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吃的时候,把煮熟的肉片肉片切成长二三十公分的肉片,“一夹、二甩、三蘸”:拿筷子夹住白肉一端用力一甩,白肉在空中翻腾几圈后顺势缠住筷子,然后将裹在筷子上的白肉往蘸水里一蘸入口,肥而不腻入口化渣清香爽口。

当然,还有胆汁豆腐和烧白,都是美味。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李庄素有“一花二黄三白四绝九宫十八庙”的说法,前面说了“三白”,“一花”就是各种滋味的花生,“二黄”是黄辣丁和黄粑,至于“四绝九宫十八庙”,就是李庄的老建筑了,往下看,就会看到。

李庄古镇现在分为老街和月亮田两片,跟着我的脚步,咱先逛老街。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李庄老街

进入这个“六同”牌楼,就算是进入老街了。

这是座清代牌坊,其名源于南朝梁在此设置的六同郡,象征儒家文化中的“同学、同事、同情、同乐、同行、同理”,旁边就是文魁牌坊,表彰科举考试中的优秀举人。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进入老街左拐沿着小巷走,就是老房子了。

石板路,木质老房子,时间一下子就安静下来。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老街四通八达,我沿着要看几个重要的点,并没有刻意转老巷子,但就是这,刚好就看到李庄老街的安静,因为人多的地方都在江边。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李庄古镇的老街保留还是相当完整的,并不像很多古镇其实都是“仿古镇”,时间的痕迹还是很明显的。有名的就是这个席子巷。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很快就看到很多卖白糕的摊位,李庄白糕是以粳糯米、白砂糖为主料,经浸泡、膨化、熟制,香糯可口入口化渣,口味比较多,价格也不贵。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一直走到码头,我左找右找,在围起来的一房子后面终于找到南华宫,这里曾是同济大学理学院办学场所,童第周邀请英国的李约瑟在这里进行过演讲——对,就是那个“李约瑟之问”的李约瑟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这里目前维修不开放,对面就是李庄码头

想当年,就是从这个码头,下来多少大师级人物:梁思成、林徽因、李济、董作宾、傅斯年 、陶孟和、吴定良、童第周、梁思永、 劳干……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批高校、科研机构和文化单位被迫内迁。想要找一张安静的书桌何其珍贵。

就在这时,李庄站了出来。1940 年,李庄的士绅们经过商议,毅然发出了一封十六字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一个偏远小镇,人口不足 3000的李庄,把寺庙祠堂民房腾出来,给同济大学当教室宿舍。

很快,同济大学、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今南京博物院前身)、中国营造学社(中国最早的古建筑研究机构)、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学术机构,陆续迁到了李庄。

这个僻远的小镇,成为了中国文化与学术的 “诺亚方舟”。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在码头上看,长江水东流,还曾记得起当年的人物?

李庄老建筑最有名的就是“九宫十八庙”,其中九宫分别是:文武宫(慧光寺)、南华宫、禹王宫、真武宫(祖师殿)、紫云宫(王爷庙)、文昌宫、桓侯宫(张爷庙)、巧圣宫(鲁班庙)、天上宫。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其中,建造年代较早的是文武宫,即慧光寺。

慧光寺前身是禹王宫,由清湖广移民修建,作为同乡聚会场所主院,沿中轴线分布山门、戏楼、正殿、后殿及魁星阁。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抗战期间曾作为国立同济大学校本部驻地,寺院内现存清代九龙石碑和古戏台,这个九龙壁,就是“李庄四绝”之一。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有了佛光高照,慧光寺也是禹王宫,原来门前有两个牌坊,这里还曾经是李庄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在慧光寺的背后,1944年曾修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现在的这个碑是201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在原址重建的。

我专门从外面绕了一圈过去,致敬。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外面这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是什么意思,是“一花分两叶”,当初从李庄出去的分成大陆台湾两地吧?

又拐到老街,这里吃的更多,人流也就更多了。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欣赏了一下大师傅片肉的功夫,看看薄如蝉翼的肉片在风中摇曳,口水又流下来了,可惜肚子饱饱。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拐入小巷子,好像是老场街,这里清静多了。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过了李庄老酒厂,就到了同济大学医学院旧址,旁边有个铜像,不知道是谁的。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这里原来是祖师殿,同济大学在李庄出来搞教学同时也惠及当地民众,设立附属中学、小学,允许乡民旁听课程,传播现代知识。

而且根治了川南流行病“痹病”,服务地方。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李庄办学时期,同济大学毕业生中有22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就有吴孟超院士。

再走,就到羊街了,这里曾经住过很多名人。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小巷子古色古香,游客也少了,这里拍照很上镜。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羊街最有名的就是李济旧居了。

李济由清华学堂选送留学美国,5年里拿了3个学位:心理学学士、社会学硕士,最后是哈佛大学人类学专业的哲学博士——也是中国第一位人类学博士。他主持了安阳殷墟的发掘和研究,被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李济的父亲有一阵还给自己起了别号“博父”,在诗词和书信中公开使用,有意思吧。

看看小巷子的悠闲时光。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重头戏来了:国立中央博物院李庄旧址。我们来到了张家祠,这里曾经是放置国宝的地方。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张家祠建于清,为四合院式木结构为主。上为正祠,下为厅房,厅房上50扇门窗每扇长2米、宽0.6米,均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每扇窗上雕刻2只仙鹤,共100只,谓百鹤祥云窗,是“李庄四绝”之一。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但是这些都不是这里最大的看点,这里曾是陈放国宝的地方。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1940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落脚李庄后,张氏族人主动将宗祠让出,接纳了筹备处人员以及一大批珍贵文物。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抗战期间,不仅要转移人才,还要转移国宝。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连同所属的文物迁离首都南京,将文物分三路转移到西南各处,经过数处转辗,最终于1940年底驻扎于宜宾李庄。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与同在一地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女子大学、北大文科研究所等著名科研教育机构一起成就了李庄"抗战文化中心"之名。

是“抗战文化四大中心”之一。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这些国宝到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才全部运回南京。

看看这里的文物种类及数量:‌书画‌:9000余件‌。瓷器‌:7000余件。‌铜器(铜镜、铜印等)‌:2600件。‌玉器‌:数量不详。‌文献‌:3773件(包括清廷档案、《四库全书》及善本古籍)。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可以说,这些文物件件都是国宝,现在基本都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了。

一个国家在战火连天的时候,能够费大气力把这些国宝辗转迁徙,保留民族最精华的物品,这个国家是战不垮的。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从张家祠出来,看着长江边上的操场,不由得感慨。

李庄“三白”中的白酒也是很有名气,李庄白酒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清香纯正糟香舒适。这个酒坊是当众开放的。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这个院子里面有很多蝴蝶标本,是个搞生物研学的地方。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既然有生物,当然就有童第周的一些介绍,他最早的胚胎学方面的研究就是用金鱼和鲫鱼基因配合,产生了新的金鱼。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旁边就是李庄中学,这里上学的孩子们,和书本上的大师在一起生活,不知道有多幸福。

清朝的老建筑东岳庙,作为国立同济大学工学院和法学院办学旧址,现设有"同济大学在李庄"旧址陈列馆。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对面就是李庄同济纪念碑广场。16字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同济大学并没有忘记李庄,这里成了同济大学的“第二故乡”。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一座代表抗战精神的风帆不锈钢与青石纪念碑与东岳庙遥遥相望。青石板构筑的广场地面,刻上了同济大学从1907年创办以来的“足迹”,一直“走”到李庄,“走”过抗战,走向未来。

这风帆,即是同济大学一路沿着长江来到这里,也是中国文化从这里走向世界。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月亮田景区

走到这里,老街就没有了,到了新开发的月亮田景区,第一个看到的就是中国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

博物馆以“文化脊梁·中国李庄”为主题,展出实物档案474件,系统回顾1940年至1946年的文化抗战历史。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月亮田得名于这里有两块形似月牙的农田而得名,要说出名就是因为当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这里居住生活了6年。

这是一个人工打造的景区,依水成街,以街为市,街桥相连,漫步其中,仿若穿越时空,走进了千年前的诗画江南。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走到这里已经很累了,但是我来这里并不是为了这个月亮田景区,因为这里还有梁林旧居,有中国营造学社旧址。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梁思成、林徽因在此写作完成《中国建筑史》,要知道,他们当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完成的。

一开始他们以为在这里最多待两三年,谁知道一待就是六年。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林徽因的肺病在这里复发,天天躺在床上;病的最重的时候,弟弟林恒战死。没多久梁思成脊椎软组织灰质化越来越严重,只能做了个像金属架似的马甲,天天穿着支撑上半身。

两个名门之后买不起衣服,林徽因用画图案的手去缝补衣服、袜子。梁思成变卖自己钢笔手表,把这些东西不是“清炖”就是“红烧”,吃了。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快乐就享受,痛苦就忍受,困境就熬过去。总之,人生这碗中药汤你逃不掉的,总要喝掉。”

虽然又穷又病,但是他们有个信念:就是决不当亡国奴,而且要把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他们并没有逃到国外去过舒坦的生活,到国外其实是他们是可以做到的。

中国营造学社以梁思成、林徽因为代表的团队系统开展古建测绘研究,奠定中国建筑史学基础。‌‌这里被誉为"中国建筑学者的精神圣地",见证了战时知识分子坚守文化火种的历史。‌‌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只要文化不亡,民族就不会亡,所以,李庄的宣传口号是“文化脊梁,中国李庄”。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旁边的月亮田景区美轮美奂,好像给这里前辈大师们证明:这盛世,如你所愿。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在月亮田景区看看走了也快一万步了,歇下来,点份宜宾燃面,喝杯清茶,看看这盛世繁华。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一路返回,最后给奎星阁在拍张照,梁思成曾评价:李庄奎星阁是从宜宾到上海沿长江二千多千米江岸边建造得最好的亭阁。

但是就像很多的老建筑那样:原奎星阁在“文革”中被拆除,现奎星阁为1998年重建。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来李庄,我绝对不是被美食美景所吸引,这里曾经的历史才让我动容。

当受难的民族只要保存着自己的文化,这个民族是永远不会灭亡的;而文化的保存一在人二在物,人就是文化人,物就是老建筑。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曾撑起中国半壁文脉

这两点,李庄都有。

离开李庄的时候,远眺这里的璀璨的烟火,80年前的他们,能否想象到?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