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丹崖记:泽国山间的石与魂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3日 03:04 1 admin
丹崖记:泽国山间的石与魂

丹崖山上山入口前的小广场《双拥广场》

如今我总爱每日清晨往丹崖山去,踩着晨光拾级而上;待日头正中,便循着熟稔的路线下山——这条路的尽头,恰好对着泽国中学的老校址。红砖墙依旧爬满深绿藤蔓,只是校门上的字迹换了模样,“泽国三中”四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亮得晃眼。

丹崖记:泽国山间的石与魂

泽国三中

门前马路边,电瓶车商铺连成一排,蓝色遮阳棚下,老板正弯腰给车充电,漫过砖墙的烟火气,竟与1977年校园里的晨读声,悄悄叠在了一起。

丹崖记:泽国山间的石与魂

爬丹崖山入口

记得读书时,我们也常爬丹崖山,如今它却成了每日相伴的老友。车行至丹崖山附近,黛色山影从水汽里漫出来的刹那,我总忍不住放慢车速——它没有名岳的巍峨,倒像一块被时光浸软的赭石,静静卧在江南的薄雾里,连岩层的褶皱都裹着水的温柔。于我而言,这山从不是陌生景致:1977年毕业前,我与同窗最后一次结伴登山的身影,仿佛还印在石阶的苔藓里。那时我们的蓝布书包上别着塑料校徽,走在山路上,徽章撞着书包带的轻响混着松风,一路飘向山脚的校园。校门口还没有电瓶车商铺,只有卖糖画的老人,转盘一转,糖丝裹着甜香,能飘到半山腰。

丹崖记:泽国山间的石与魂

丹崖山上山台阶

拾级而上时,指尖触到的不仅是湿滑的苔藓,还有少年时的温度。当年在泽国中学读书,我也常踩着晨露往山上跑——不是贪玩,是想在樟树下背完总记不住的《岳阳楼记》。把书包往樟树根上一放,谁先背完,就能赢一块同窗带来的麦芽糖。阳光从叶缝漏下的金斑,曾落在摊开的课本上;山风卷着松针掠过耳畔,竟像语文老师在身后催促:“浩浩汤汤要念shāng,别又读错了!”如今再看这岩壁,年轮般的纹路里藏着比课本更厚重的故事——当年觉得陡峭的石阶,早被岁月磨成了温柔的弧度,就像班主任江老师当年皱着的眉头,如今想起来全是暖意。偶尔下山时遇见穿泽国三中校服的学生,背着书包匆匆走过电瓶车商铺,倒让我想起当年的自己:也是这样揣着没背完的课文,往山上跑。

丹崖记:泽国山间的石与魂

半山凉亭

山腰的凉亭还是老样子,飞檐挑着几缕云,亭前的老梧桐树比从前更粗壮了。1977年夏天,我们就是在这棵树下坐着,裹着蓝布褂子,和同学们挤在一起;有人把野花别在领口,有人故意做鬼脸,一片银杏叶正巧落在我发间。如今扫地人的脚步声依旧很轻,混着蛙鸣与流水,恍惚间还能听见当年的笑声——那时有人提议“十年后再来聚”,可后来大家各奔东西,再也没凑齐过。站在半山凉亭远眺,泽国的屋舍仍像绿毯上的棋子;山脚老校址的红砖墙外,电瓶车商铺里的电瓶车整齐排列,我忽然懂了:当年我们总往山上跑,原是早把这山与这校,酿成了青春里最难忘的牵挂。即便校门换了名字,商铺换了模样,这份牵挂也从没散过。

丹崖记:泽国山间的石与魂

电瓶车商铺,排列整齐的电瓶车

最妙是雨后,这景象我记了近五十年。1977年毕业前那场雨,下得又急又密,把岩壁洗得格外红艳,像泼了研开的朱砂。我们没带伞,踩着斑驳的山路下山,裤脚沾满雨水却没人抱怨——山涧边发现几株野草莓,大家围着摘来吃,酸得眯起眼,笑声比后来的阳光还亮。如今再遇雨后山景,松针与野果的清香依旧;下山时路过老校址,电瓶车商铺的老板会笑着打招呼:“今天下山早啊!”他口音里的江南软糯,竟与记忆里老师课后叮嘱“天冷多穿件衣”的声音,慢慢叠在了一起。旁人说丹崖山的石头有灵性,我倒觉得,是这山与这校守着时光,把我们背课文、吃野草莓的青春,都酿成了岁月里的温柔。连商铺前的电瓶车,都像是时光的信使,悄悄连着过去与现在。

丹崖记:泽国山间的石与魂

泽国三中

太阳升到山顶,我循着下山路线往老校址走。红砖墙的藤蔓在晚风里轻轻晃,“泽国三中”的金色大字闪着光;身后的丹崖山裹着薄纱,像极了1977年的模样。当年我们也是这样下山,有人把好看的石子塞进书包当纪念,以为告别了山与校,就是告别了少年时光。如今才懂,这每日的登山与下山,原是一场温柔的重逢——与带着青春温度的石头重逢,与裹着少年笑声的风重逢,更与藏在山与校之间,那段最珍贵的旧时光重逢。它不张扬,不喧哗,就这么静静守着:守着江南的温柔,守着电瓶车商铺的烟火气,也守着我与泽国中学、与丹崖山的半生羁绊。

丹崖记:泽国山间的石与魂

泽国三中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