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经济喊“冷”,旅游发“烧”:双节假期从打卡到“精神续命”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09日 21:01 3 admin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经济喊“冷”,旅游发“烧”:双节假期从打卡到“精神续命”

文|陈品豪

一边是“裁员预警”“降薪通知”在朋友圈轮流刷屏,一边是景区排队排到手机没电自动关机——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23.6亿人次的跨区流动数据,硬是把“经济寒冬”过成了“旅游盛夏”。这种看似分裂的景象,实则藏着消费市场的新玩法和人心的小算盘,远比“有钱没钱”的简单判断更有趣。

经济喊“冷”,旅游发“烧”:双节假期从打卡到“精神续命”

三大“主力军团”:撑起旅游半边天

旅游热潮绝非偶然,而是三股力量精准“补位”的结果,堪称当代版“桃园结义”。

最稳的“定海神针”当属银发族。中国3亿多退休人口手里的退休金,比KPI还稳得住。杭州65岁的张老师深谙此道,特意等到假期第三天再出发,不仅住宿便宜三成,景区里还能从容喝茶钓鱼。这群“时间自由者”早已跳出扎堆出行的套路,要么错峰深耕周边的非遗工坊、生态农场,要么借着免签政策直飞塞尔维亚、新加坡,把退休生活过成了“全球漫游季”。更妙的是,他们花钱相当实在,在特色民宿、文化体验上的单次消费比平日还高,堪称旅游市场的“隐形富豪团”。

最会玩的“战术大师”是年轻穷游党。“14天穿越6省只花200交通费”不再是传说,大学生小鑫靠火车硬座、货车拼座解锁万里路,旅游博主用故事换免费住宿,把“没钱”玩成了新潮流。他们避开三亚、大理这些“流量高地”,转而钻进浮梁、聊城这样的高铁新线小城——58分钟直达,民宿价格是热门地的一半,还能顺手捡片古瓷片当纪念品。在他们眼里,住青旅床位不叫将就,吃5元烤饵块才是真体验,穷游成了对抗消费主义的“行为艺术”。

最清醒的“人间玩家”是上班族。当“996”遇上“裁员焦虑”,越来越多人悟透了“找工作可以等,父母等不了”的真理。上海的小李宁愿花时间做攻略,也要独自旅行“清空班味”;国企的朱女士则躲进小众露营地,用山水治愈PPT创伤。他们发明了“周五请假+周末”的“时间盗猎术”,甚至凑3天假飞泰国当“周末跨国特种兵”,把旅行变成了对抗职场疲惫的“精神布洛芬”。

经济喊“冷”,旅游发“烧”:双节假期从打卡到“精神续命”

经济不好?那就买只口红吧。

口红效应:经济寒冬里的“快乐平替”

这种现象完美撞上了经济学里的“口红效应”——当买房买车成了奢望,人们总想买支“口红”安慰自己,而旅游就是2025年最火的那支“大牌平替”。

奢侈品增速跌到15%,文旅消费却逆势上涨32%,这组反差早就说明问题。几千块的月薪不够房贷首付,却能带着家人去看海;攒不下彩礼钱,至少能去景德镇学三天陶艺。就像网友调侃的:“LV包包能装下手机,却装不下海风;景区门票虽便宜,却能装下整个周末的快乐。”

政策和市场还在添柴加火。文旅部联合银联撒出的消费券,山西“住一晚送5A门票”的诚意,还有航空公司的“随心飞”,把旅游成本压得越来越低。就像一根杠杆,轻轻一撬就把犹豫的消费者推进了景区大门。毕竟谁能拒绝:用一张优惠券换一次看枫叶的机会,用半天年假换一场星空露营?

经济喊“冷”,旅游发“烧”:双节假期从打卡到“精神续命”

旅游变形记:从打卡到“精神续命”

这波旅游热最妙的变化,是人们终于把“去哪玩”过成了“怎么活”。消费分层越来越明显:银发族住高端民宿,年轻人挤青旅床位,上班族订“酒店办公套餐”,但大家追求的都是“体验感”而非“炫耀感”。

小众目的地的爆发就是最好的证明。阿尔山的赏秋之旅热度暴涨340%,福建柘荣的鸳鸯草场搜索量翻了4倍多,这些以前在地图上不起眼的“小黑点”,如今成了网红打卡地。更有意思的是,旅游还成了文化传承的“传送带”:《黑神话:悟空》带火了山西古建,福建游神活动让民宿预订量翻番,连渔民撒网都成了付费摄影项目,真是“风景养人,人养风景”。

说到底,23.6亿人次的流动背后,是人们在不确定里找确定的智慧。银发族用退休金买自在,年轻人用穷游换体验,上班族用假期续能量。经济或许有寒冬,但对生活的热爱没有淡季。就像有人在景区留言板写的:“钱可以慢慢赚,但秋天的枫叶、海边的日落,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经济喊“冷”,旅游发“烧”:双节假期从打卡到“精神续命”

这大概就是旅游最动人的地方——它从不是经济繁荣的“装饰品”,而是普通人对抗生活褶皱的“熨烫机”。只要还想看看远方,日子就总有热气腾腾的盼头。(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