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千亩野莲盛景再现庐江黄陂湖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15日 11:05 1 admin

“未入莲花国,先闻水面香。”最近被誉为庐江八景的“黄陂夏莲”重现,黄陂湖盛开的千亩野莲火遍全网。

千亩野莲盛景再现庐江黄陂湖

作为环巢湖地区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三期)工程子项目之一,黄陂湖水环境修复是巢湖生态修复的缩影。2025年上半年,巢湖全湖水质改善至Ⅲ类,与2023年上半年历史最好水平相当。

在8月15日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记者来到黄陂湖,一睹千亩野莲的绝美风姿。

“黄陂夏莲”

众多游客争相打卡

8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庐江县黄陂湖湿地,一望无际的野生荷花在湖中绽放,水鸟在水面飞翔,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据庐江县黄陂湖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坤军介绍,这片湖面上的野莲呈“块”状,一片一片分布在湖面上,初步估计面积有千亩。

这千亩野莲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王坤军介绍,这些野莲都是自然形成的。上世纪,黄陂湖曾因围湖造田导致水域严重萎缩,近年来通过湿地生态修复,生态环境大幅改善,这里开始重现野莲盛景。“去年野莲绽放盛况初现,今年又扩大到了千亩,并且水鸟翔集。”

白湖镇邓湖村村民胡祖建介绍,今年夏天千亩野莲盛开后,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拍摄打卡。“这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来这里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国宝”嬉戏

候鸟变成“留鸟”

当天,记者来到黄陂湖青头潜鸭的生活水域,这里碧波荡漾,波光粼粼。

为了给这一群“国宝”提供更好的栖息环境,黄陂湖管理服务中心沿湖建了护栏,同时还在这片水域增添了3处监控,24小时实时监控青头潜鸭的状态。

王坤军介绍,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措施,青头潜鸭不仅从候鸟变成“留鸟”,更从最初发现时的60余只增加到了200多只。

每逢冬季,天鹅、大雁、野鸭、白鹤等20多种候鸟都会嬉戏于黄陂湖。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通过一年本底调查发现,黄陂湖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共调查到维管束植物95科258属373种、兽类5目6科10种、鸟类17目50科137种、两栖爬行类2目6科11种、鱼类5目12科30种、底栖动物3门16科22种、浮游植物9门42科202种、浮游动物3类18科59种。

综合施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记者在黄陂湖看到,成群的灰翅浮鸥翱翔在蓝天和碧水之间,众多的白鹭翩翩起舞,还有一对对的凤头鸊鷉互相打闹嬉戏,远处可见一排排住宅,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跃然眼前。

这一生态美景的诞生也经历了一段长期的“历练”。历史上,黄陂湖湖区面积、水体容量较大,承担着蓄洪、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功能。

据资料记载,上世纪50年代初,湖区水域面积达到48.1平方千米,后因沿湖周边开始围湖造田,湖区调蓄洪水和水环境改善功能严重萎缩。

自2021年以来,庐江县成立了黄陂湖管理委员会,对这片湖泊进行一系列的生态治理和保护。

其中“黄陂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为环巢湖地区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三期)工程子项目之一。

通过实施退养环湖、环湖岸线治理、圩堤改造及县河治理工程,湖区水域面积不断恢复,调蓄洪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湖区生境开始呈现明显的改善。

生态修复

巢湖水质改善

近年来,合肥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

自2021年5月,巢湖流域“山水工程”正式启动,经过三年多时间,47个子项目现已全面完工,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950平方千米。

据了解,巢湖流域“山水工程”资金执行率、修复面积完成率均达100%,位居全国“双第一”。

2025年上半年,巢湖全湖水质改善至Ⅲ类,与2023年上半年历史最好水平相当,总磷浓度同比下降10.9%,富营养化指数同比下降2.6。全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94.1%,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优良率86.1%,同比上升10.6个百分点。

巢湖之畔,一幅湖光山色的生态长卷正向世人徐徐展开。

合肥日报-合新闻记者 张梦怡 操江瑞 实习生 朱佳佳 通讯员 巢志斌

原标题:千亩野莲盛景再现黄陂湖

来源:合肥日报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