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日本最穷的村子,常年倒数第一,村路意外的干净整洁

排行榜 2025年11月01日 08:05 5 admin
日本最穷的村子,常年倒数第一,村路意外的干净整洁

去南牧村那天,我在东京站买了个金枪鱼饭团当早餐,坐JR线转上信电铁,最后在下雨的下仁田站等那趟每天最多9班的南牧巴士。站牌上写着“群马县甘乐郡南牧村”。”

这是日本最穷的村子,年均仅有1万出头的人民币收入,常年倒数全日本第一,属于并不是很有存在感的城市。也才因为面临消失和尴尬的人均收入,这几年才稍稍有人记得。

巴士沿着县道93号往山里开,雨刷器左右摆动,窗外的景色从城镇变成梯田,石墙围着的老房子散落在山谷两侧,一条河跟着公路走,水是深绿色的,像染了山里的树影。四十分钟后停在“道之驿绿洲南牧”。

这是当地供司机休息的地方,也卖一些特产,旁边挂着村落的旅游招牌信息。只是看了一眼,就想调头回去。如果村子的旅游资源并不多,也并没有什么特色,无非是徒步,所谓的秘籍云云,若不是这座正在老去的村子,我想我是大概率没那么自虐要来的。

日本最穷的村子,常年倒数第一,村路意外的干净整洁

我住的民宿是当地村民微改的老房子,榻榻米透着木头的潮气,纸拉门上映着窗外的竹林。房东是位78岁的奶奶,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戴一副银框眼镜,递来的抹茶里放了颗自己腌的梅子。“以前这房子住过五口人,现在就我一个。”她指着墙上泛黄的全家福,“儿子在东京做程序员,三年没回来了,说山里信号不好。”

第二天早起去村里转,六点多的南牧村静得能听见雨滴从竹叶上掉下来的声音。路过一家面包店,门口挂着“年轻人返乡创业中”的牌子,推门进去,老板是个穿格子衬衫的小伙子。

“村里就我一个三十岁以下的。”他一边烤红豆包一边说,烤箱的热气把眼镜熏得模糊,“爸妈年纪大了,面包店没人管,我就回来了。”他的面包店每天只营业到下午两点,因为“买的人少,烤多了浪费”。

日本最穷的村子,常年倒数第一,村路意外的干净整洁

沿着县道走,让人惊艳的是,尽管村落常年倒数日本最贫困的村子,但村道十分干净整洁。遇见最多的是拄着拐杖的老人,村里的老头在河边钓鱼,鱼竿是自己做的,鱼线垂在水里半天没动静。

“以前这条河里全是香鱼,现在少喽。”他说年轻时村里有小学、有医院,还有三家百货店,“现在小学关了,看病要去二十公里外的下仁田町,买件衣服得坐巴士去长野县的佐久市。”他指着河对岸一栋爬满爬山虎的房子,“那是以前的小学,现在空着,屋顶都漏雨了。”

日本最穷的村子,常年倒数第一,村路意外的干净整洁

村里唯一的“超市”就是道之驿里的小铺,货架上摆着当地种的萝卜、土豆。老板娘告诉我,冬天降雪量大的时候,巴士经常停运,村里人就提前囤够半个月的菜。

“去年冬天雪下了两米深,我儿子开四驱车送菜,车轮还是打滑。”她说着从柜台下拿出个本子,“这是村里的老人联系册,谁家需要买药、买米,我记下来一起去镇上买。”

第四天我去了村里的“生活体验屋”,那是间翻修过的古民家,租金一个月只要3万日元(约1500人民币)。负责管理的是从东京来的大井川佐美,35岁,说话语速很快,不像村里老人那样慢悠悠的。

“我来这儿四年了,就是想帮这个村子活下去。”她打开电脑给我看“空置房屋银行”的网页,上面挂着二十多栋空房子的照片,有的带院子,有的临着河,“这些房子大多是二战前建的,只要愿意翻修,村里给20万日元补贴,盖新房给50万。”

据相关数据显示,南牧村的老龄化率高得惊人。截至目前,该村 65 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已经超过了 67% ,位居全国之首。

日本最穷的村子,常年倒数第一,村路意外的干净整洁

走在村子里,随处可见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或是坐在门口晒太阳,或是三两成群地聊天,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十几岁和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却寥寥无几。

曾经充满活力的校园,如今也变得冷冷清清。南牧村的学校,每个年级可能只有寥寥几个学生,有的班级甚至只有一两个孩子。看着那些空荡荡的教室和操场上杂草丛生的景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凉。

这种人口结构的失衡,主要是由年轻人口的大量外流和少子化现象共同导致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南牧村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纷纷离开家乡,前往大城市打拼。

日本最穷的村子,常年倒数第一,村路意外的干净整洁

他们中的很多人,一旦离开,就很少再回来。而留在村里的年轻人,也因为经济压力、生活观念等原因,生育意愿极低。少子化现象使得南牧村的新生人口不断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1955 年,南牧村的人口还多达 1.1 万,但如今却仅剩约 1500 人。短短几十年间,人口锐减了近 90% 。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有效的遏制,按照当前的人口减少速度,老年人口数量将进一步减少,而总人口也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降至 1000 人以下。

尽管村民和当地一直想方设法去改变,但一个客观的事实是人口越来越少,年轻人才不愿放弃大都市的生活,回到这个交通闭塞的小山村。而这种情况,或许也在国内的一些山村里发生着。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