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一山一水带动一条村!小流域“变形记”造就佛山农文旅融合发展典范

排行榜 2025年10月17日 03:21 2 admin

在“佛山第一峰”——皂幕山脚下,有一条乡村被西坑支流环绕。山上岩石的坚硬与山下蜿蜒流淌的河水形成了“一动一静”的鲜明对比,与这条村子的名字遥相呼应,这便是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的石水村。近年来,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这里从昔日鲜有人问津的偏远山村,蜕变成如今游人如织的“网红打卡地”,上演了一出小流域的乡村“变形记”,成为佛山农文旅融合的典型案例。

一山一水带动一条村!小流域“变形记”造就佛山农文旅融合发展典范

从“佛山第一峰”俯瞰山下的景色

从治水到发展水经济

在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石水村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溯溪、露营,寻觅一丝清凉,褪去工作的疲惫,享受轻松的片刻。

作为石水村最具吸引力的景致之一,西坑支流两岸植被丰茂,建有超5公里的沿岸步道,在此漫步,可观山望绿,听流水潺潺。河道沿线还分布了多个公园,部分设有凉亭与亲水平台,市民游客可在此亲水嬉戏,尽享清凉。

但你可以想象吗?如此美丽的景致曾经竟是水土流失、排洪不畅的河道。

培育创建典型村以来,石水村坚持“生态优先、水岸联动”的原则,打响小流域治理攻坚战,累计清淤疏浚河道14.3公里,新建慢行道5.48公里,绿化美化河岸3.03公顷,建成8个节点公园、35个水陂。

经过这一系列的整治,如今的西坑流域已呈现“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风貌。在此基础上,石水村依托“石”与“水”两大核心资源,打造出“石水新八景”,充分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形成了“全域皆景、处处可游”的旅游格局。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石水村吸引游客68万人次,旅游收入超3500万元,为实现“民富村强”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山一水带动一条村!小流域“变形记”造就佛山农文旅融合发展典范

石水村吸引一众亲子家庭前来溯溪。图片来源皂幕山景区

山水联动解锁多元业态

充满复古风情的骑楼街、富有艺术气息的“砅PARK”、承载历史韵味的凌云书院、生动有趣的百狮图……如今走进石水村,不难发现,一个观光、美食、购物与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已雏形初现。

得益于自然生态优势,石水村以环皂幕山生态旅游观光带建设为抓手,串联皂幕山景区、坑美梯田等核心景点。汇聚了多种风格小店的凌云街文旅街区、提供用本土新鲜食材制作地道农家菜肴的横坑美食街、在青山绿水间可扎营观星的户外露营基地、可让亲子体验稻田收割和食材采摘的农业体验园等多元业态在此涌现。

不久前,环皂幕山项目一期举行了落成揭幕仪式,宣告皂幕·美学馆、皂幕·粉砂溪畔、皂幕·枫聆营地等全新业态正式投入运营,无疑是为石水村的人气再添了“一把火”。

山下的西坑支流沿线愈发热闹,山上的热度亦毫不逊色。

在石水村定期举办的登山节、徒步嘉年华、听歌会等活动中,登山爱好者齐聚在此挑战自我、徒步爱好者沿着风景优美的路线享受运动的乐趣、歌手倾情献唱动人的旋律在山间回荡。

山水联动让石水村的玩法更加多样化,由此吸引的游客人群和消费也趋向多元化发展。

一山一水带动一条村!小流域“变形记”造就佛山农文旅融合发展典范

石水村的文旅业态更加多元化。图片来源杨和发布

“三产”融合衍生蝶变效应

大自然的馈赠,不仅仅给予了石水村在文化和旅游资源上的积淀,还有特色农业资源。为此,石水村在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对生态价值转换新路径的探索,利用退桉还林腾出的林地空间,种植了香水柠檬、柿子等市场接受程度高且具备经济价值的作物。

丰收季节来临,石水村漫山遍野黄金果——柿子成熟,色泽喜人;香水柠清香扑鼻,用来制作的饮品酸甜可口;用山泉水灌溉的水稻米粒饱满、口感软糯;珍稀的金花茶极具观赏价值,兼具一定保健作用。这些特色农产品均被纳入“杨和浓情”区域公用品牌体系,以地方特色农产品矩阵搭建“石水特色农产品”微信商城平台,让市民游客便捷品尝石水风味。

石水村的资源禀赋和这些年所发生的正向变化,也成为了当地招商引资的区位优势。如今,这里不仅有工业与文旅融合的典范——总投资10亿元的远航酒业绿色生态酿酒生产基地,还有1100亩的背岭金花茶康养研学基地。游客既可以在此参观酿酒车间,了解传统酿酒工艺,感受酒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在清幽环境中开启学习金花茶知识的研学之旅和体验康养项目的身心放松之旅。

皂幕山下,西坑河畔,石水村正以独特的山水风光、丰富的游玩业态、浓厚的乡土风情,展示其作为佛山农文旅融合典范的新魅力。但这并不是终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所衍生的蝶变效应仍在此持续。

文、图 | 记者 钟泽诗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