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从“过路歇脚”到“专程打卡”,云渡服务区何以让“过客”变“游客”?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7日 05:18 6 admin

“在这里我摸了三叠纪古生物的浮雕,吃了贞丰糯米饭,还看了世界第一高桥,不知不觉过了5个小时,早忘了原本只是看这里人多想来凑个热闹。”站在云渡服务区的观景台,来自浙江的游客胡先生忍不住感慨。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旁的云渡服务区彻底火了。据统计,10月1日至7日,该服务区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车流量近4万辆次。有游客特意将其列入“贵州必游清单”——这座服务区,正改写人们对高速驿站的固有认知。

​从“过路歇脚”到“专程打卡”,云渡服务区何以让“过客”变“游客”?

花江峡谷大桥。廖文祥 摄

​从“过路歇脚”到“专程打卡”,云渡服务区何以让“过客”变“游客”?

云渡服务区观景台挤满前来打卡拍照的游客。刘青 摄

高速公路服务区,曾长期定格为“加油站+卫生间+便利店”的单一画像。千篇一律的设施、同质化的商品,让过往司乘多是匆匆过客,停留时间往往不超过15分钟。即便在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服务区也多是旅途的“背景板”,难以承载文化展示与体验功能。

​从“过路歇脚”到“专程打卡”,云渡服务区何以让“过客”变“游客”?

云渡服务区。刘青 摄

近年来,随着“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地方发现了服务区的潜在价值。从京沪高速阳澄湖服务区以苏州园林景致,将旅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5分钟延长至45分钟,到山东泰安服务区以泰山文化打造“岱顶天街”般的体验空间,服务区正从功能性驿站升级为地方“展示厅”。云渡服务区的崛起,正是这场变革中的亮眼实践。它以268.17亩的占地规模和“三叠纪古海洋轮船”的设计理念,将亿年地质史、现代桥景与民族文化编织成可触摸的体验网络。

​从“过路歇脚”到“专程打卡”,云渡服务区何以让“过客”变“游客”?

云渡服务区内的浮雕生动再现了贵州龙、鱼龙、海百合等史前生物的形象。廖文祥 摄

​从“过路歇脚”到“专程打卡”,云渡服务区何以让“过客”变“游客”?

云雾缭绕中的云渡服务区。廖文祥 摄

作为人流交汇的天然枢纽,服务区的升级绝非简单的“扩建增项”。云渡服务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地域基因植入每一处细节:建筑外立面以层叠岩纹造型模拟地层沉积;广场壁画上的古生物浮雕暗藏远古密码。这些元素均经古生物学家审核,以确保其科学性与精准性。更具巧思的是,这里有着连接大桥观光廊道的空中连廊,游客无需折返即可直达796米长的玻璃观光廊道,在离水面六百多米的透明步道上俯瞰峡谷美景,体验“云端漫步”“高空蹦极”的惊险与刺激,感受世界级桥梁工程的非凡魅力。

特色商业街里,既能品尝到贞丰糯米饭、关岭牛肉等带着烟火气的本地美味,也能欣赏到苗族银饰、布依族蜡染等承载民族记忆的非遗手作,味觉与视觉的双重体验,共同拼凑出浓郁的“贵州味”。

​从“过路歇脚”到“专程打卡”,云渡服务区何以让“过客”变“游客”?

云渡服务区与花江峡谷大桥两两相望。廖文祥 摄

这种“食、购、娱、体、游”五位一体的体验体系,让服务区实现了从“过路站”到“目的地”的质变。云渡服务区不仅承接住了国庆期间的巨大客流量,更通过“服务区+大桥+峡谷”的一日游线路,将游客引流至周边村寨。当停留时间从十几分钟延长至数小时,“过路客”自然转化为“消费客”与“回头客”,文化体验与商业价值形成良性循环,这恰与当下游客注重“诗与远方”在路上的深度体验需求高度契合。服务区不再是孤立的点,而是区域旅游的“超级入口”和“发动机”,实现了“一点旺,带动一片”的协同发展。

从阳澄湖的园林雅韵到泰山的文化肌理,再到花江峡谷的地质传奇,服务区的进化史,正是文旅融合不断深化的缩影。云渡服务区的成功证明,旅途中感受到的文化不是生硬的贴牌和说教,而是“流淌于细节”。其通过将地质史、桥梁工程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实现了文化传播与商业价值的双赢,真正让“路过”变成“停留”,让“停留”变成“回味”。这座宛如穿越时光的“文化驿站”,不仅为旅途增添了亮色,更为交通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侯萌

编辑 徐微微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