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星夜入哈密(西行篇六)

排行榜 2025年10月15日 14:18 3 admin

若要进入新疆,我们必须经过酒泉,这里有著名的卫星发射场,也有驰名中外的敦煌,像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春风难渡的玉门关,还有万里长城的最西段嘉峪关等等,这些地方都非常值得去,我也很想去,但爱人想要踏入新疆的心思更是迫切,彼此综合探讨了一番,我妥协了。

这么尊重爱人的想法,不是我耙耳朵,而是事出有因。之前我们经过山西大同,抱着满怀的激情去参观云冈石窟,里边的小佛像都非常逼真,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但我俩看了半天,实在没有看懂。所以这次爱人听说敦煌身处荒漠,而且也是去看莫高窟石窟里的佛像,尽管我说那里还有非常精美的壁画和厚重的历史经卷,她断然拒绝了。用她的话说,这一路上经过的戈壁和沙漠太多了,太需要些有生机的绿色来养养眼了。

时过中午从张掖上了高速,我们只吃了些随身的干馕,喝了些水,肚子不怎么抗议了,便紧加油门,继续向西一路疾驰。在这样的路途中,常常是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看不到什么人烟,连服务区也少的可怜,所以人可以不吃饱,但车必须加满油,关键的时候,车子可以把我们载出荒漠戈壁。

星夜入哈密(西行篇六)

因为前路全部都是未知,我们只能依靠车载导航,设定了目的地,中途都不敢歇火。遇到广袤的无人区,导航也没了信号,我们连方向都无法辨清,更不知该往哪里开。所以,尽量别让车辆熄火,保持导航的持续性,这样心里才不慌。

好在正值8月初,风和日丽,沿途没见风沙肆虐,也没见暴雨倾盆,视线特别开阔,放眼望去,近处的景色便可一览无遗。路上除了一些往返的大货车,小车不是很多,也无需不断地变换车道,保持左侧车道一路直行即可。偶尔遇上大车超车,减减速,大家就都可以顺利通行了。

看得出,爱人看着沿途的一切都觉得新鲜,不停地问这问那。事实上,不光她觉得新奇,连我也是如此,毕竟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进入大西北,之前都是从历史地理书上了解到的,亦或是网络上的碎片化介绍,但百闻不如一见,只有真正深入进去,才可窥见一斑。譬如沿途这广袤的戈壁,行进数百里不见牛羊不见草,也不见牧人骑着骆驼满地跑,连飞鸟都难觅踪迹,若是没有畅行的公路,这里简直就是无人区。就如《克拉玛依之歌》中所唱的那样,“当年我赶着马群寻找草地,到这里来驻马我瞭望过你,茫茫的戈壁像无边的火海,我赶紧转过脸,向别处走去。啊克拉玛依,我不愿意走进你,你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都不飞,啊克拉玛依,我不愿意走进你,你没有歌声没有鲜花没有人迹,啊克拉玛依,你这荒凉的土地,我转过脸向别处走去……”

星夜入哈密(西行篇六)

可以想见,茫茫戈壁是怎样的荒凉,想要穿越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然而,我英雄又智慧的中华儿女,在一没水二没电三没基础资料,住在简易地窝子的情况下,硬是在这样荒凉的土地上爆炸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建起了卫星发射基地,开采出了源源不断的石油,还开垦出了成百上千万亩的良田,养育了几代新入疆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境界和战斗意志?

历史不会忘记,时代不会忘记。

想起这些,一路开车的我,虽略感疲惫,但还是来了精神,目光直视着前方。特别是路牌上出现了敦煌两个字时,我心里又开始变得痒痒,很想从这个岔路口下去,一睹敦煌的今日盛景。了解些历史的人都知道,那可是沙漠里建造的奇迹,也是千古岁月风霜过后依旧巍然挺立的藏经地,历史遗落瑰宝无数。光是修复里边的壁画,几乎动用了敦煌博物院和故宫博物院的全部能工巧匠,花费高昂,最终让曾经的飞天梦重现五彩辉煌,也让我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实现了历史性的觉醒。

爱人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敦煌是好,咱先去新疆,那里有太多的美景可以观赏。这里,我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再来!”这哪里是建议和安抚,分明就是断然的拒绝,我也只得悻悻然。

继续向前,“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赫然在列,这可是明代长城的西起点,素有“河西第一隘口”的美誉。追溯历史,它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虽说秦长城已难寻遗迹,兵戈铁马裹尸难还,但明长城还在。沿途看到从西贯穿到东矮矮的土墙,虽不如北京八达岭段的长城看着那般蜿蜒雄壮,虽不见烽火台的烽火熊熊重燃,但能想象得到,在历朝历代英勇的将士们用自己的热血,长眠于此守卫了长城内外的安宁,就如唐朝边塞诗人王翰在《凉州词》里所写,“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将士们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和视死如归,那般悲壮,今人又有谁能敌?

星夜入哈密(西行篇六)

从小就崇尚英雄主义,对于历史,尤其是对征战大漠,血洒疆场的历史人物,我有着莫名的崇敬。小时候,读到64岁的左宗棠抬棺誓师西出收复新疆,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让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重归祖国的怀抱,那时好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在前线冲锋的勇士,不惧生死,无乎功名。

可惜的是,英雄的嘉峪关也没踏入半步,不可不谓遗憾。而所驾驶的车辆,也如不息的战马一般,一路向前冲锋,偶尔按一下喇叭,让它像战马那样发出一声清晰的嘶吼,豪迈感骤然增强。特别是在此时,内地的天早已黑透,而这里依然阳光明媚,照亮了西行的路。于是,忍不住又想起了唐代诗人王维描写边塞的诗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汗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尤其是其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已成为千古名句,它描写的是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此段取自360百科)

星夜入哈密(西行篇六)

我上小学的时候,正值八十年代中期,全国开始实行北京夏令时。但据老师讲,全国唯有新疆没法实行夏令时,那时觉得实在不可思议。后来也才慢慢明白,当山海关迎来清晨的曙光时,乌鲁木齐的天空还挂着满天繁星呢。这足见我们伟大祖国的幅员之辽阔。

因为是初次来新疆,古称的西域,我们哪里也都不熟悉,我俩轮番在网络上查找今晚的住宿地。首先查到的是星星峡,这里是从东边进入新疆的门户,星星峡并非峡谷,而是隘口。它是由河西走廊入东疆的必经之处。素有新疆东大门"第一咽喉重镇"之称。星星峡是雄踞于丝绸古道上的险关要隘,四面峰峦叠嶂,一条S形的山路蜿蜒其间,两旁危岩峭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不仅是新疆和甘肃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两种不同文化风格的分水岭。对于新疆人而言星星峡就是一堵院墙,过了院墙就算是出疆了。(此段来自360百科)

关于星星峡的来历,查阅历史也是众说纷纭,较为可信的说法是,星星峡因石而得名。原来,星星山上盛产石英石,洁白晶莹。每当皓月当空,山上石英石闪闪烁烁,宛若满天星斗。于是,石得名星星石,山得名星星山,山之峡亦取名星星峡。据说左宗棠还曾给它起名“猩猩峡”。

星夜入哈密(西行篇六)

但当我们查阅到星星峡有常住户籍的人口只有一人时,虽见网上说这里饭店林立,大车云集,我们还是犹豫了。最后反复商量后决定继续前行,到哈密市再住宿。

红红的大太阳终于落到山后边去了,天也渐渐黑了下来,视线受阻,只得双手紧握方向盘,小心驾驶。

好在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摇下车窗,深吸一口气,似乎都能闻到沿途烤包子的香味了,而肚子也不争气地抗议了,开始咕咕地叫嚷了。

天虽黑,但沿途往来的大货车依然在忙着赶路,大灯将路面照得很亮。他们自己苦点儿没事,关键是家里的妻儿老小,等着米下锅呢。于是,这个夜晚于他们而言,注定又是个不眠之夜。愿辛苦的师傅们一路坦途,平安到达。

我们住宿在一家较为偏僻的宾馆,正值旅游旺季,比起市区内的大酒店,这里还是要便宜不少。省点儿是点儿,年过五十,岁数不饶人,钱也越来越不好挣了,该省着点儿花。

宾馆的前台接待是位维吾尔族姑娘。她有着如新月般弯弯的眉毛,眉下是一双灵动的大眼睛,眼眸犹如深邃的湖水,波光流转间透着聪慧与俏皮。高挺的鼻梁下,是那微微上扬的嘴角,总是带着热情的笑意,仿佛能驱散世间一切阴霾。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如瀑布般垂落在她纤细的肩膀上,发梢微微卷曲,带着自然的风情。

有几位和我们一样晚到的客人,大人小孩一起,都在等着登记住宿。再看前台的维族姑娘,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个人不急不慌,而那微笑更是持之以恒地挂在脸上,无论大家提什么要求,她总是微笑着点头,有条不紊地耐心作着解答。看着她,我不由得想起了西部歌王王洛宾的《掀起你的盖头来》,“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看你的眉,你的眉毛细又长呀,好像那树梢弯月亮;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看你的眼,你的眼睛明又亮呀,好像那水波一模样……”如今身临其境,才知道歌词的描写实在是恰如其分。

房间里冲了个凉,躺在床上,想着进入新疆后高速路上的电子屏打出的欢迎字幕,“车窗外的新疆比歌里的更亚克西”“每一公里都是亚克西的约定”,“亚克西”是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语言,“美好”的意思,这不由得让我对接下来的旅程更加充满期待……

注:以上内容均经过文学加工,不针对任何个人及单位,请勿对号入座。

星夜入哈密(西行篇六)

作者简介:蝌蚪,曾用笔名辛巴!祖籍河北坝上,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因为父母早早病故,少时的苦难经历,过早地体味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促使他在91年开始创作。但家乡始终是他念念不忘的根,创作题材多来自塞北坝上。写作近三十年来,已完成200余万字,有小说,诗歌,散文发表于《鹿泉市报》,《张家口日报》,《鸳鸯河畔》,《江山文学》,《当代文学(海外版)》、《散文风》、《民间故事选刊》、《燕赵晚报》、《时代报告》和微信公众号等刊物和网络媒体上,共计100万字余。出版有散文小说集《乡土》,散文集《乡恩》,长篇小说《乡望》。

坚守信条:尽管苦难历练了岁月的沧桑,但依然阻挡不了我热爱生活的勇气!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