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丝路话语】“敦煌公厕”走红,文化之光照亮人文归途

排行榜 2025年10月11日 13:29 1 admin

来源:【新甘肃】

【丝路话语】“敦煌公厕”走红,文化之光照亮人文归途

□汪昌莲

国庆假期期间,甘肃敦煌夜市一座名为“敦煌净界”的公共厕所悄然走红,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标”。它不是景区,却胜似景区;它不收门票,却比景点更“出片”。这座由30年老楼“八景楼”改造而来的公厕,以莫高窟壁画为墙饰、以雅丹地貌为设计灵感、以智能设施为服务支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巧妙融合,不仅刷新了人们对“厕所”的认知,更折射出一个深刻命题:在城市公共服务中,真正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奢华的堆砌,而是文化特色的浸润与人文关怀的温度。

“敦煌净界”的成功,首先在于它超越了功能主义的局限,将一个原本被忽视的“角落空间”,升华为一座流动的文化展厅。走进其中,飞天壁画在墙头起舞,藻井星空在头顶流转,地面纹样源自千年敦煌艺术,连洗手台的瓷砖都镌刻着丝路遗韵。这种“误入石窟”的沉浸感,不是靠金碧辉煌的装饰堆叠而成,而是源于对在地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创造性转化。正如一位游客所言:“差点以为自己误入未开放的洞窟。”这种错位感,恰恰正是文化力量的体现——它让历史不再沉睡于博物馆,而是活化于日常生活的每一寸空间。

与传统公厕“重功能、轻体验”的模式不同,“敦煌净界”以“文化空间”为定位,实现了从“解决需求”到“创造体验”的跃迁。一层“莫高至善”,展现佛教艺术与善念传承;二层“雅丹秘境”,营造大漠苍茫的奇幻氛围。智能马桶、一次性垫圈、女性用品、母婴室、无障碍专区等设施一应俱全,科技与温情并存。更令人称道的是,这里设有茶饮自助机、休息区、行李寄存柜,甚至文化展陈墙,将“如厕”这一生理行为,延展为一段短暂却完整的生活休憩与文化感知之旅。这正是现代城市治理的高级表达:公共服务不应只是“有没有”,更要追求“好不好”“暖不暖”。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座公厕的走红,映射出公众对城市品质的期待正在发生深刻转变。在旅游日益大众化的今天,游客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的打卡式游览,而是渴望深度感知一座城市的气质与灵魂。当一个厕所都能成为文化符号,说明人们对美的感知、对细节的挑剔、对人文温度的追求,已渗透到城市肌理的最细微处。敦煌此举,正是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通过一个公厕的改造,讲述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与文化自信。

当然,也有声音质疑:是否“用力过猛”?是否影响如厕效率?但放眼长远,这恰恰是城市创新应有的勇气。公共服务的升级,不应被“实用至上”的思维所禁锢。正如博物馆可以设计成艺术本身,图书馆可以成为城市客厅,公厕为何不能成为文化载体?关键在于平衡——在保障基础功能的前提下,赋予空间更多精神价值。“敦煌净界”做到了:它既干净整洁、动线合理,又充满诗意与创意,真正实现了“实用与美学”的共生。

“敦煌净界”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座网红厕所。它是“厕所革命”的文化升级版,是文旅融合的微观实践,更是城市治理理念的深刻转型。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城市魅力,不在于高楼林立,而在于细节处的人文关怀;真正的文化自信,不只存在于典籍与壁画中,更应体现在百姓生活的点滴之间。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城市能从“敦煌净界”中汲取灵感,让公共设施不再只是冰冷的建筑,而是承载记忆、传递温度、激发共鸣的文化载体。当每一座桥、每一条街、每一个公厕,都能讲出自己的故事,那才是城市文明真正的高光时刻。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