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攀登“紫云山”:包河区的文化科技新叙事

排行榜 2025年10月11日 02:55 2 admin
攀登“紫云山”:包河区的文化科技新叙事

一款能够实时翻译的智能眼镜,一台8K超高清广播级摄像机——在今年5月的深圳文博会上,来自合肥包河区的紫云山(包河)文化创意产业园以15家企业组团亮相,完成了一次引人瞩目的“首秀”。来自包河区的安徽李未可科技、华光影像等一批数字文化领域的“顶流”企业,正在成为新兴文创生态的代表。

攀登“紫云山”:包河区的文化科技新叙事

图丨紫云山(包河)文化创意产业园

为什么是包河?

翻开包河区的“家底”,答案渐次清晰。在2025年度“全国百强区”榜单中,包河区综合实力居全国第35位,较上年进1位,如期完成“十四五”既定目标任务。绿色发展居全国第30位,投资潜力居全国第6位,与上年持平;科技创新居全国第21位,新型城镇化质量居全国第48位,均较上年进1位。其中,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4项指标,稳居安徽省首位。

这里汇聚了安徽名人馆、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省美术馆等“全省十大场馆”,也有包公园、罍街、贡街、庐州坊、合柴1972等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地标。

自然资源亦毫不逊色,拥有“一湖十河”、12万亩生态湿地、16.8公里黄金湖岸线。还有被誉为“绿色明珠”的12.7平方公里骆岗公园。这些资源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独特的发展环境。

在规划中,紫云山文创园的空间布局被设计为“一轴二核三区四片”:以马鞍山路—包河大道为轴,以滨湖卓越城和骆岗公园为核,划分出包公园文旅集聚区、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区和滨湖文旅集聚区,并覆盖合柴1972文创园、罍街、磨滩和沈福四大片区。它不仅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也是全国唯一的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和安徽省唯一的创意文化战略新兴产业基地。

这是一片正在科技与文化交汇处寻找新增长极的热土,这里科技赋能文化的案例俯拾皆是。国内首款搭载AI大模型的智能眼镜——LAWK Chat AI眼镜就诞生于此,仅重38克,它不仅支持通话与音乐,更可实现语音交互、百科问答和智能导航。而通过一张照片“换脸穿越”非遗之旅、将抽象科学知识转化为美丽影像的《科学这么美》等产品,则让文化“动起来”“活起来”,不断打破虚拟与现实的边界。

目前,园区1~8月实现文化产业营收443亿元,同比增长23%。随着园区的迅速发展,吸引更多文化企业在包河区“落子”,今年1~8 月,包河新增规上文化及相关企业25家,文化产业收入同比增长25%,增速位列全省县区第一。

政策赋能 业态创新

政策赋能为紫云山文创园的发展按下“加速键”。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紫云山(包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措施》。承接该政策,包河区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紫云山(包河)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结合实际,从支持企业集聚发展、支持平台载体建设、支持文化与科技融合、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支持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支持直播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企业品牌建设等7个方面,推出27条政策措施,实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全力推进紫云山文创园建设。

从最高500万元的项目投资奖补,到100万元的音乐演艺支持,再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关键技术研发的专项鼓励——政策诚意清晰可见。

今年制造业大会上格外“出圈”的机器人服务员Zerith H1,正是来自包河区企业——合肥零次方机器人有限公司。

“我们的优势在于掌握了人形机器人的全栈技术。”公司现场负责人王博文告诉记者,所谓全栈技术包括机身的运动控制、运动规划,再到“大小脑”的数据模型等机器人产品的各个方面。

“包河区首轮注资2500万元,让我们能心无旁骛搞研发。” 王博文表示,不仅如此,政府还主动搭建桥梁,推动企业与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等高校对接,完成人才梯队建设;也在产业链上加强联动,帮助企业更快走向应用场景。“政府的全程陪跑,让我们初创企业可以更健康、更迅速地成长。”他说。

据悉,紫云山文创园汇聚低空、人形机器人上下游企业150余家。今年1—8月,全区新签约重点项目17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58个,同比增长132%。消费领域多业态首店阵容加速布局,1—8月,全区共引进品牌首店64家。

项目引领 势头迅猛

园区揭牌当天,12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成为2025年首批入驻项目。这些项目涉及文化科技融合、文化金融合作、文化创意设计等多个领域。其中,短剧生产基地、国承万通华东影视制作中心等项目引人注目。

短剧产业尤为亮眼。包河区企业安徽锦拾光文化传媒出品的短剧一经上映,便连续十天占据平台榜单首位;《第二宇宙》《她来自异世界》《村BA》等微短剧项目也相继落地。亿品众合安徽公司总经理吴丹指出:“包河影视产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在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更令人瞩目的是,包河区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新赛道。合肥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重要生产基地,已构建起从电池、电控、电机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而这,恰恰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供应链基础。很多在汽车行业中成熟的核心部件,如传感器、驱动单元等,稍作调整就能应用于机器人中,这构成了包河的相关产业先发优势。

2025年,包河区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正式开工。在2025中国(合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包河区6个智能机器人项目完成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达16.6亿元。截至目前,包河已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过60家——一个机器人生态圈正悄然成形。

包河区正以“破壁出圈、登顶出彩、改革出新、项目出效”为引领,着力构建文化与科技、旅游等多业态深度融合的新型文化产业功能区。

紫云山文创园不仅是一个产业园,更是一个生态系。它试图构建的是文化与科技、旅游多业态深度融合的新型功能区,探索的是文化创意如何在政策、科技、人才、金融与场景的共同滋养中自由生长。

巢湖之滨,一座文化的“紫云山”、科技的“紫云山”,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紫云山”正在成形。它瞄准的是全国一流的目标,是千亿产业的蓝海,更是一种关于文化生产新方式的实验。在这张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的“施工图”背后,是一个区域试图重新定义文化创意产业的崭新叙事。

来源:中安在线

审核:马翔宇 编辑: 李享 校对:解明傲

攀登“紫云山”:包河区的文化科技新叙事攀登“紫云山”:包河区的文化科技新叙事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