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教师刘莎妲带您乘上飞驰的高铁,越长江,穿群山,走进接入武汉“1小时旅游圈”的黄梅县,去听听黄梅新调,去看看山河盛景。在这里,观赏黄梅戏成为游客的...
2025-08-29 0
陈大刚
上篇 赤水河之恩宠
遥远的中国西南有一条河,她的名字叫赤水河。
赤水河边有一个县,名字叫古蔺县。
上天让二者在乌蒙山群落与大娄山余脉交合,必然会生出一种山长水阔情缘。
作为土生土长的古蔺子弟,我对这种情缘的第一感受是,赤水河太过宠爱古蔺。这种宠爱颇似老一辈人说的母亲之于子女的“还债”——上一世欠了,这辈子来还。
赤水河前世有没有欠古蔺,这当然是一个天方夜谭的问题,但她对古蔺那种还债似的宠爱,却是发生在古蔺大地上可触可摸可亲的真实,其中至少有四个方面必须写入史书。
赋形半岛
赤水河发源于海拔2000多米的云贵高原镇雄县花果顶梁子大山,流经云贵川10个县,至四川合江汇入长江,全程444.5公里。
赤水河沿古蔺境流程101公里(也说116公里),占了总流程五分之一。而在其它县市没一个能上百公里,甚至在其发源母地云南镇雄县,也只留下73.5公里印迹,云南威信县则仅有 22公里,流到贵州金沙县时,吝啬到只给短短7.5公里。
这101公里不是平铺直叙的一条线,而是情深意长的搂抱——我以为要理解这种搂抱,就得走向赤水河,甚至将双脚踩进河水中。
如果你是在马蹄镇大河口这个古老的渡口踩水,那么你之立足点,就是古蔺西南面;如果是在椒园镇鱼塘河渡口下水,你就站在了古蔺正南面;移步换景于茅溪镇草帘溪,你就到了古蔺东南端;而凌波微步于太平渡古落鸿口(小河口),那么你已定位在了古蔺东北面……
把这些与赤水河肌肤相亲的点位,用一支硕大的彩笔划线连起来,赫然就会出现这样的图景——赤水河从南而东至北,三面将古蔺搂抱在怀中,用《古蔺县志》的表述就是,赤水河自古蔺“西南纳盘磨子塘入境,沿境东流74公里,于庙林盐井滩入黔;复土城马岩滩入境,又27公里,于太平渡小河口北复入黔 ”。
因为赤水河这一搂抱,古蔺地形就与赤水河流域及泸州其他县市区长得不一样,罕见地成为一个半岛。我把这搂抱出的半岛,定义为赤水河流经古蔺时的一唱三叹、一步三回头、情有独钟——赤水河在其他9县的流程,好像都不能使用这些大词语,因为在那些地方大多是一“笔”带过,最多给两面。
附带说一句,1983年古蔺的赤水河场镇没划给叙永前,差不多就是从东南西北四面,不由分说将古蔺搂入怀中以紧紧合抱。
赤水河对古蔺“一唱三叹” “一步三回头”的搂抱,让我想到了欧洲的多瑙河对维也纳、布达佩斯这些城市的一往情深,还有非洲的尼罗河对埃及的情有独钟。
赤水河之于古蔺的半岛赋形,还让我想到了中南半岛、希腊半岛、阿拉伯半岛——世上的半岛,大多会弄出比较大的名堂。
灵秀山川
20世纪90年代,我曾在二郎滩头与赤水河有两年朝夕相处的时光。心中因此有了一个关于赤水河挥之不去的意象——那是我站在二郎滩头,听着赤水河涛声观日出时产生的幻象:太阳从他身上分出一条血管,便化为赤水河。在一个很好的早晨,赤水河流到了二郎滩,为这山这土撩拨了情怀,竟举足牵衣,顺山而上——她娇气一喘,便灵动了一山鸟喉;她凝眸一视,便有了郎泉;她轻吐兰之气,便翠出一山草木;她风中一吐口,便化了满山生命水灵的眼……
这一意象让我固执地认为,古蔺的山水是得了赤水河的精气神灵化,因而成为旺山旺水。
旺山的代表,是古蔺最北端傲娇耸立的黄荆老林——这一片面积433平方公里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卓尔不群屹立在地球北纬28度线上,是我们这个星球同纬度“最后的处女地”与“硕果仅存的绿色明珠”。
旺水的代表,是发源于箭竹苗族乡磨槽口三凤田的古蔺河——“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蔺历史上那个绝代风华的彝族女子奢香,就是喝这条古时称作“落鸿河”的水长大。14岁远嫁水西,并代理明朝贵州宣慰使职务。600多年前,奢香夫人以她女性的如兰温馨、如诗情怀、如母博爱,倡导彝汉苗融和通婚,兴办汉学,传授耕术,开路架桥,设立驿站,将处于夜郎古国边地的古蔺,玉口芳心导引向先进的大明王朝文明,结束了古蔺“不与秦塞通人烟”的蒙昧……明太祖朱元璋曾大赞:“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回望历史,在中国西南很少有一个地方的文明像古蔺一样,是由一个女性优雅引导;也很少有一个地方的人在追溯古老的记忆时,第一镜头是一个女性芬芳的微笑。
古蔺边界线长270多公里,其中一半多在赤水河边。如果说赤水河之于黄荆老林与古蔺河,更多是一种诗意关联的话,那么,在赤水河岸边安营扎寨的马蹄、茅溪、二郎、太平镇等众多乡镇,直接就是吃赤水河的奶长大,妥妥的“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有年夏天在黄荆原始森林乘凉时,我曾思考过黄荆与赤水河的情缘。莫名其妙地就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赤水河是一个歌唱家,那么她肯定喜欢唱《小苹果》——在她心中,古蔺大地就是她的小苹果,那叫可爱得不要不要的,“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也不嫌多”。
因为这个念头,我强烈建议古蔺应尽快申报注册“赤水河古蔺母亲河”。埃及人就干过这样抢注商标的事,他们根本不在乎尼罗河到达埃及前经过的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等8个国家的感受,就简单粗暴宣称,尼罗河是埃及母亲河!
引渡人间烟火
“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当我在赤水河的月光下呤出这句诗时,眼前就出现一组离奇的镜头——赤水河的波涛在线装书中飞珠溅玉,无数人放歌应和,歌声大珠小珠落玉盘,洒落在苍茫洪荒的乌蒙大山中……
公元前135年,以濮人为代表的先民,就已选择了赤水河畔望月而歌。他们建立了夜郎古国,踩着“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歌谣节拍,点燃了刀耕火种,掀开了这块土地的荒蛮幕布。
东汉末,彝族亮出了歌喉——他们自黔西北威宁草海启程,一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步为途,途成道,渡过赤水河后,在古蔺大山中找到了安居定所的月亮。
西晋时,苗族的芦笙响起,他们从大西北往南迁,撵草碎石,辟径岩崖,越虹山涧,辗转来到赤水河边,也在古蔺山野的月光下立根安家。
汉族唱着山歌出现在古蔺,是明朝洪武年间在古蔺白撒设置卫所屯田戍边,以镇西南的兵丁解甲之后,就在古蔺落地生根。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大潮中,湖、浙、赣、闽那些走水路的移民渡过赤水河后,靠一双脚板,筚路蓝缕进入古蔺垦殖建家,于是就有了“王半县”“黄半街”,就有了江西会馆(万寿宫),湖广会馆(禹王宫)。
山潮水潮不如人潮,赤水河在把一河灵气抛向古蔺山水的同时,就这样为古蔺引渡来了被称为“天地灵长,万物精华”的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古蔺大地因此被赤水河引渡出了人间烟火、文化传奇与春秋史诗——
箭竹坪大姓袁家“家谱”的传奇是这样子的——明末时,先祖用两个罗篼挑着两个儿子,从贵州习水渡赤水河至太平渡,一路逃荒要饭,顺古蔺河而上,来到鱼洞大山中落脚。后两儿生八子,八子又繁,一部分沿河生息,其地称“袁家沟”;一部分逐渐移居山顶土坪上,逐成村落——因其时山顶土坪生长茂密箭竹,故将其取名为“箭竹坪”。
“古蔺彝源”发祥地之一马蹄镇人间烟火是这个样子——场镇上有奢王“朝北殿”,羊嘶岩大山上居住苗族,此地汉族彭、曹、赵、嬴、王几个大姓先祖,大多经贵州毕节渡过赤水河,翻越“南来第一关”雪山关入住。遥想当年,先民们在山中一砍二烧三撒四安(狩猎),筑家搭院,修村立寨,建街开场。马蹄的河谷、坝子、山岭上便雨后春笋般出现了马铃堡、文昌阁、川主寺与茶馆、酒店、饭庄、客栈……如今,马蹄河边那几棵百年老黄桷树,还掩映着当年税所征收“厘金”的房屋……
赤水河左岸二郎镇与赤水河右岸贵州茅台镇,有这样一个特殊人文细节——上下相距几十公里的两地人,每年清明时,祭拜的都是同一个祖宗,方言口音与生活习俗大同小异,以饮食习惯为例,都偏爱糊海椒与酸菜……这些有别于他处人的相似性细节,应该就是赤水河以“自然人化”的方式,打在人身上的烙印,以标记他们作为赤水河人的胎记。
结论——投胎为古蔺人,必有赤水河的涛声宿命地耿耿于怀。
创作盐酒诗篇
赤水河是古蔺境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河流,同时更是唯一能行船的河流。1949年前,古蔺的文明进程与样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赤水河通航。
赤水河在明代就已通航运。史书《叙州府志》记载,“永乐四年,诏建北京行宫,勅工部尚书河南宋礼督木至蜀,少监谢安在蔺州采办。” 所采皇木金丝楠木,经赤水河运到合江入长江,再辗转上京城。古蔺由是与中原文明贯通。
大规模通航起因是川盐入黔——旧时贵州不产盐,而四川则有“盐都”自贡。明人田雯《盐价说》中所言:贵州食盐“仰给于蜀,蜀微,则黔不知味矣。”
入黔盐以船载,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太平渡到二郎滩赤水河上,就有载重5吨的40多只鳅船往来奔忙。
盐从合江装船沿赤水河而上,至二郎滩上岸,人背“过山盐”经蜈蚣岩到兴隆滩,再渡赤水河到贵州马桑坪上船到仁怀。
随盐而入的,还有泸州、重庆以及中原之地的布、油、糖等各式商品;古蔺的木材山货等也借助赤水河下合江,去泸州重庆——《古蔺县志》红口白牙说,从明朝到清朝到民国,古蔺“进出境商货主要靠水路”。也因此,1951年古蔺修建的第一条公路,居然是从县城到太平渡的“蔺太公路”。
渡口、码头与集镇因此应运而生——当年赤水河古蔺段就有50多个渡口与码头。而那些商品集散地码头则发展为场镇——与贵州土城、茅台并称赤水河中上游四大名镇的太平渡与二郎滩集镇,就是这样被赤水河“引渡”到世间的。
商贾常年行走江湖有两个最好的伴侣,除了银子,另一个就是酒。以酒慰相思,以酒交朋结友。与此同时,那些艰辛劳作的背盐客与船工更是一天也离不得酒——有需求自然就催生了赤水河酒业。
让酿酒人喜出望外的是,赤水河居然为他们准备了极高端的水和原料。赤水河的水从大娄山与乌蒙山岩层里晶晶莹莹浸出,从岩缝里吱吱汩汩冒出,分明是山的乳与血。夏时一河莽水东去,若唐诗慷慨豪放;到九月重阳酿酒“下沙”上甑之时,则清亮碧绿,有如宋词婉约空灵。由这水滋养的山山岭岭红高粱,则红得神秘;小麦与玉米颗粒如珠,绝非外面平坝里品种可比……有这般上天派来为酒而生的精灵加持,如果不造酒,简直就对不住赤水河的一往情深。乾隆十年,这一带集镇已有大小酿酒糟房20余家。以川黔交通要冲二郎滩为例,光绪三十年,四川荣昌人邓惠川来此创建了“惠川糟房”,郎酒因此呱呱临世;民国25年,乡人雷绍清兴办了“集义酒坊”——雷绍清先是设筏木场,将木材山货沿赤水河运至合江转售重庆。获利之后,兴建了古蔺第二所中学“兴本中学”,又投资于酒。
“家唯储旨酒,船只载盐多”——这就是赤水河这条黄金水道为古蔺创作的卓越商业文明诗篇。
下篇 古蔺感恩得意之笔
《诗经》中有“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瑶”一说,而老话中则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知恩必报——背负了赤水河如娘亲一般宠爱与山一样大恩大德,古蔺当然要还,当然要回报。
以我一孔之见,古蔺对赤水河的还情与回报,就是以得意之笔书写了三大乐章。这些乐章的审美效果,甚至让我联想到莫扎特、施特劳斯与伊凡诺维奇为回报多瑙河谱写的旋律。
以得意之水名河
地图上古蔺的半岛造型,更像是赤水河水袖一掀,伸出的一支秀拳。
拳背上突出的血脉,是黄荆普照山领衔主演的古蔺山系发育的古蔺河、盐井河、白沙河、菜板河、马蹄河等大大小小20多条河流。这些“涌泉相报”的河流,除了乌龙河流向叙永,其他都以“非赤水河不嫁”的痴情,一头扑入赤水河。
第一个以身相许的是马蹄河,这是赤水河进入古蔺后从西南面首先结缘的古蔺水。结缘的地方是一个叫“大河口”的古渡口,西晋时便得名“䂪津渡”,对岸是贵州大屯。1375年阳春三月,奢香夫人就是在这里渡过赤水河远嫁贵州水西。
发源于箭竹岩凤沟的白沙河,一路汇集了簸阳岩大山中无数溪沟水,造就了“画里乡村”白沙坝子,在关田坝与赤水河牵手——每年注入赤水河的水量是上亿立方。
启程于皇华镇桂花沟的菜板河,情深意长地带着红岩洞溪、关岩洞溪与白泥河,自县境南面龙塘口汇入赤水河——每年注入水量也是上亿立方。
发端于古蔺东部茅溪碧云山麓马跃水的盐井河,自县境东北面九溪口投入赤水河怀抱——每年注入水量是1亿6000万立方。
流程70公里的古蔺河尤其呼儿嘿哟——她一路汇集了黄荆原始森林山系发育的众多溪河,集纳了县境中部的椒坪河、头道河、水落河、石亮河,在太平渡落鸿口入赤水河,每年贡献水量近3亿4000万立方。
赤水河在太平渡落鸿口笑纳了古蔺山水馈赠之后,一路莺歌燕舞北去黔境。而古蔺山水依然情意绵绵——革命靠自觉,黄荆原始森林山系发育的桂花河、八节洞与十三坪水,由于不能在古蔺境内投身赤水河,就不辞翻山越岭艰辛另辟蹊径,一路追到贵州赤水市,热泪盈眶扑入赤水河怀中,像极了母亲远行时,追妈撵路的孩子。
加上来自赤水河边大大小小的无名山水,古蔺每年向赤水河奉献了上10亿立方功德千秋的水——进入古蔺前,赤水河每秒流量50.7立方,年流量15.988亿立方;在太平渡出古蔺境时,每秒流量210立方,年流量则高达60亿立方,这其中贵州金沙县二道河、仁怀市五马河与盐津河以及习水县桐梓河等流入赤水河的水,其功绩当以专著立此存照。
因为在古蔺段收纳了两岸生命之水,赤水河于是就以更为丰沛水姿水色,潇洒地灵化两岸的山野,秀美两岸如花的姑娘,也让更多更大的船上下自如,船夫号子因此通了神灵般飞向蓝天……更形象地表述,在进入古蔺境内前,赤水河还是一条默默无闻的河,基本上没在主流媒体上露过脸,而上“中央电视台”与“人民日报”,想都不要想。但进入古蔺后,赤水河就唱着古蔺花灯走红地毯,笑眯眯接受各路记者采访。
在太平渡落鸿口看着赤水河高歌猛进北去时,我曾产生过这样的臆想:这条太阳里飞出的河,要去长江,要去更远的大海——她笃信,前方有一个好的故事在等她;远方的山头有一个声音在召唤她;她属于天下的每座山,每朵云……对于古蔺山水来说,赤水河吹响的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集结号。所以,她们就从不同方向扑进赤水河,跟随赤水河上下求索,追寻诗和远方……
以得意之酒名河
马蹄河、白沙河、菜板河站位很重要——她们均在茅台与二郎的上游。
茅台与二郎都以酒标志自己的存在——酒是由“水”与“酉”组成的。“水”是上天赋予酒的生命形态,两地酒汲赤水河为血液,其中应该就有了马蹄河、白沙河、菜板河这些古蔺水的气派和灵性,或者说有古蔺山水神采飞扬。“酉”是一个象形字,像酒坛,也可以说像酿酒的器具。《说文解字》:“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说白了,“酉”就是人在酒中施展拳脚。
二郎滩这块巴掌大的地方人,是这样在酒中施展拳脚的。就像德国南部小镇乌尔姆,因为出了爱因斯坦,那小镇就自诩为“乌尔姆人个个都是数学家”一样,二郎滩头人人都是憨厚又聪慧的酿酒人——他们生下来首先识得的便是酒,嗅酒而长,长大便酿酒;奔走在造酒的岁月中,二郎滩古镇那岩石中凿出的石阶,竟被他们的大脚板硬生生磨平、磨亮、又磨凹;一生呕心沥血,如蚕吐丝,丝尽而情无尽,一把骨头埋在二郎滩,冬去春来,又化为护花春泥——因为酒就是这方水土的人终其一生的祈盼,赖以存活的命根,精神栖居的家园,心灵圣坛上供奉的宗教……
我曾站在二郎滩五老峰看赤水河,我惊奇地发现,它绝非深陷狭谷中的弱水——在夏季正午火烈的太阳下,它有如大地崩裂裸出的血脉,躁动着生命的张力与希冀,要冲出大山的封存,腾飞天空。受了这气势缠裹,人也会血管扩张,心脏加剧跳动,似乎连驻足的山也会腾云而去。天人合一,喝赤水河水长大的二郎滩人,血管中肯定奔流着赤水河的生命基因。著名作家罗强烈是二郎滩子弟,20世纪90年代,他专门为故乡写了一本书,书名叫《二郎滩头酒如诗》,我以为这是对斯土斯水斯人斯酒的最好概括。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方水土的人总是要竭其所能,将生命物化为一种特殊标志,为人类文明殿宇加一块砖,添一颗钉。二郎滩上繁星般出现的郑银安、沈国均、邓大钦、彭追远、杨大金与崔利这些酿酒大师,就是加砖添钉人。尤其是有郎酒“教父”之称的彭追远,一人继承了郎酒传统生产与勾调工艺血脉,与徒弟杨大金合力将郎酒送上了京城金銮殿——当下白酒泰斗、茅台前掌门季克良先生,曾多次与彭追远一起切磋技艺,人前人后说到彭追远时,就像说自己老兄弟伙一样。
赤水河上有首关于中国名酒的船歌,“上游是茅台,下游是泸州,船过二郎滩,又该喝郎酒”。前面说过,古蔺的半岛造型如赤水河伸出的秀拳,拳面中心是二郎滩,拳对面就是茅台镇。两地酿造的都是酱香型白酒——二郎滩的郎酒是赤水河左岸四川酱酒的天花板,茅台镇的茅台酒是赤水河右岸贵州酱酒的天花板——这就是中国酱酒的核心产区,这就是赤水河的独运“酱心”。
茅台酒与郎酒现身江湖后,竟然让世人舌绽春雷——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中国传统酒界,坐主席台的是以泸州老窖为代表的浓香型白酒与山西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而赤水河狭谷中的酱酒以宋词的婉约优雅与月亮的幽柔空灵,仪态万方走上星光大道后,居然就叫平坦开阔之地的浓香型与清香型白酒让出了主席台C位——放眼今之天下,如果赤水河酱酒排第二,就没有其他门派敢排第一。赤水河则凭借两岸酱酒的合力抬举,豪横地改写了中国白酒版图,重整了华夏酒界河山,成为享誉中外的名河——蜈蚣岩上那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美酒河”三个红色大字,必须独步江湖扬名立万。与此同时,由国家层面认定的其他16个名酒,却无一将自己身边朝夕相处的河流作类似命名,也不敢作这样的命名。
以得意史诗名河
古蔺对赤水河的回报还情,还具有一种史诗性质。
1935年初春,红军长征一渡赤水到了古蔺。古蔺因此成了红军入川第一县,也是长征途中除了遵义之外相遇的第二个天赐福地。
一是在古蔺时间长。中央红军长征历时1年又9天,纵横11个省,在每个省的时间平均不到40天。而在四渡赤水战役70多天里,红军从1月29日进古蔺到3月23日离开古蔺,期间三进三出往来转战,时间跨度长达54天。这样一个时间跨度是什么概念?单是军粮可能就要筹集补充几十上百万斤——2月15日与16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领导人在白沙场崔家祠堂召开了史称“白沙会议”的重要会议。2月15日全天只研究了两个议题,其中一个就是研究筹粮工作。由于贵州粮食缺乏,如果不提前解决粮食问题,红军二渡赤水到达贵州后,将面临后勤给养不力困境。深夜23时,就以朱德名义紧急发出《关于筹粮食的通知》。要求各军团在现驻地准备好五至七天预备米粮,到达渡河点时应带足七天预备米粮。
二是古蔺风水特别适宜红军。四渡赤水期间,红军先后在习水土城镇、仁怀鲁班场两次严重受损,死了成百上千人。但只要渡过赤水河到古蔺,就绝处逢生,相当于刷一下脸进入自家小区——休整队伍,收容掉队人员,安排伤员救治,筹集粮草,扩红招兵,研究作战方略,寻找新的战机,然后再渡赤水河。有两个细节,一个是得到古蔺人民掩护、帮助、救治的有名有姓红军养伤战士就多达92名 。另一个是发生在古蔺的龙山奔袭战与二郎滩背水战,都是红军轻松完胜。
三是800青壮汉子丢下锄头,丢下父母妻儿,跟随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北上,那情状像极了古蔺那些大大小小的河流倾心倾情扑进赤水河——在川南泸州、宜宾,包括赤水河流域川滇黔一带,古蔺好像都是参加红军人数最多的一个县……
历史镜头是如此有图有真相地定格在1935年初春——当中国其他名川大山们好像都在袖手旁观时,苍山如海的乌蒙山群落中质朴憨厚的古蔺父老乡亲,用米面玉米红苕土豆、小豆酸菜汤、腊肉与土酒,接纳了红军将士;苍劲的黄桷树展开粗朴的手臂,为红军遮风挡雨;山中的青杠柴在农家火堂中熊熊燃烧,热乎了红军在夜晚召开的决定前途命运的会议;深山中大婶们甘甜的乳汁喷射如泉,化为了红军伤员的笑脸;那些原来只有古蔺人才叫得出名字的山,现在从早到晚都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大脑中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在中革军委发出的电报上神采奕奕地飞过来又飞过去……以太平镇为例,当年在赤水河流域乡镇中就创下了许多之“最”——四渡赤水渡口最多;收养、救护红军伤员、散失人员最多;帮助红军渡河、当向导、筹军粮、搞宣传的人最多;太平渡石板老街是赤水河畔唯一一条长征街,家家住过红军,一街青壮汉子下门板抬木头扛梯子——乡民们的脊梁因此扛出了一条长留青史的浮桥,让红军将士“而今迈步从头越”,平平安安走过。毛泽东一生“得意之笔”的四渡赤水战役,才因此太太平平,圆圆满满……弱弱地问一句,能这样比喻吗?古蔺是红军四渡赤水征程中的“五星级服务区”、当时的“临时中央苏区”、长征路上的“小遵义”!
有一点应该是确定无疑的——90年前古蔺山水史诗般的壮举,把赤水河抬进了中国现代史殿堂,抬进了中国革命博物馆。
结束语
赤水河于古蔺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恩德,当得起古蔺热血呛喉地喊一声,“赤水河,我的母亲河”。
而古蔺的拳拳孝心,更不枉自赤水河从鸿蒙开启之时伸出的双手,千年万年深情搂抱。
这一番母子情缘,是天作之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必将有更多的史诗与传奇,以得意之笔书写在明天的大地上。
作者介绍:陈大刚,古蔺人,四川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四川日报、四川文学及川江都市报等各类报刊杂志发文三百余篇,出版有散文集《站立天地间》《对自己好点》《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笔走五大洲——一个中国人的世界观》四书。其中后两书从历史、地理、文化多个角度切入中国与世界著名“自然景点”和“文明景点”,倾注了一生积淀与满腔心血,充满了磅礴喷发激情、纵横捭阖视野、深邃广博思考,以一唱三叹笔调与绚丽多姿文字,绘制了独具个性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唱响了一曲深沉而浪漫的人类赞歌……并由茅盾文学与鲁迅文学奖得主、四川作家协会主席阿来先生,电视剧《雍正王朝》编剧、著名作家罗强烈先生作序推介。
注:1.拙文承蒙乡贤戴元兴与罗树提供赤水河相关资料与古蔺相关史料,特此致谢。
2. 赤水船歌中“上游是茅台”指茅台酒,“下游是泸州”指泸州老窖。
相关文章
黄梅戏教师刘莎妲带您乘上飞驰的高铁,越长江,穿群山,走进接入武汉“1小时旅游圈”的黄梅县,去听听黄梅新调,去看看山河盛景。在这里,观赏黄梅戏成为游客的...
2025-08-29 0
中新网山西新闻8月29日电 眼下虽已立秋,但多地仍处于持续燥热天气,高温并未明显消退。而长治市上党区苏店镇的西岭村,却因凉爽的气候和独特的古村风貌,成...
2025-08-29 1
8 月 25 日,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运城市文艺展演及招商推介活动在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启幕。作为运城市文旅推介的重要组成部分,垣曲县文旅...
2025-08-29 1
在江汉平原东端,长江蜿蜒形成一个独特的“几”字形弯道,四个连续的大折角让江水在此西绕十多公里。其中簰洲湾,既是长江防汛的险要之地,也是守护武汉防汛安全...
2025-08-29 1
中新网西安8月29日电(张远 刘盼利 29日,随着G520次列车缓缓停靠在西安北站,一场以“一镜牵缘在七夕一戟承情越千年”为主题的“高铁流动博物馆”七...
2025-08-29 1
在深圳,深圳博物馆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博物馆本身的功能。相比其他博物馆,它除了记载并展示深圳大地的深厚文化,更重要的是,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博物馆从诞...
2025-08-29 5
中工网评论员 张雪据8月27日新华社报道,今年暑运,万千旅客坐着火车去感受“诗和远方”。全程“车随人走、昼游夜行”的旅游列车具有路线灵活、多点串联、在...
2025-08-29 5
《潍坊漫游记》第九期:郑公祠,坐落于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北依砺阜山,西临潍河,是为纪念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而建。郑公祠,不仅是一处文化圣地,更是一处心...
2025-08-29 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