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云南洱海:守护玉洱银苍

排行榜 2025年08月15日 11:00 2 admin

本刊记者 张燕

冰清玉洁着薄纱,一湖静水一湖花。盛夏的洱海,清澈的湖面倒映着苍山雪影,海菜花在水中绽放,渔船划过水面惊起一群水鸟。这片被大理人视作“母亲湖”的高原明珠,曾因污染失去光彩,如今重焕生机,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篇章。

云南洱海:守护玉洱银苍

本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摄

云南洱海:守护玉洱银苍

本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摄

十年治污,再现洱海自然美景

迎着清晨的阳光,身穿深蓝色马甲的严炳其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蓝藻暴发的时候,水面像铺了层绿油漆,腥臭味能飘到几里外的村子。”严炳其蹲在岸边,手里捻着一株刚打捞上来的水草,“10年前我刚做管理员的时候,每天打捞上来的水草有两吨重,现在一天也就一两百斤,你看这水,都能瞧见水底的石头哩。”

一年365天,严炳其带着滩地管理队和蓝藻应急队的队员忙碌在湾桥镇的各个库塘、沟渠以及洱海边,他们手拿打捞工具,或是打捞漂浮物、捡拾垃圾,或是清理杂草淤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洱海边总能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地处澜沧江、金沙江和元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的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上世纪90年代,随着洱海流域经济发展、人口聚集和生产生活方式变化,洱海由贫营养湖泊向中营养湖泊再到富营养湖泊演变,水质急剧下降。几次暴发全湖性蓝藻,水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保护洱海迫在眉睫。

洱海的“病”,源于人湖关系的失衡。流域内近百万人口的生产生活污水、沿湖农田的过量化肥和农药、客栈餐馆的无序排放,都让这片高原湖泊不堪重负。2015年,大理白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大理州”)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的攻坚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保障入湖河流的水质。大理州科学划定洱海湖滨生态红线和湖泊生态黄线,严格落实洱海流域“三区”管控,对沿湖15米范围内的1806户、7270人实施生态搬迁,建成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真正实现了“人退湖进”的历史转变。

为了锁住污染源,大理州下了大功夫:洱海流域共建成5743公里污水收集管网,相当于从大理到北京距离的两倍;14.9万个化粪池、20座污水处理厂遍布洱海流域,构建起覆盖全流域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

“我们这里有全国最大的‘绿色粪坑’,因为洱海流域的畜禽粪便都汇集到了这里。”云南顺丰洱海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监吕汉华告诉记者,畜禽粪便、生活污水、餐厨垃圾以及流域农作物秸秆、枯死水草等各类有机废弃物在车间经过分拣、挤压、发酵等工序处理后,实现化废为宝,生产出生物天然气、氢能及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料等多类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云南省内使用,还远销河北、山东、甘肃等多个省份,以及缅甸、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如今的洱海,27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全部达标,总磷浓度降至0.019毫克/升,降幅达44%。“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再现。

云南洱海:守护玉洱银苍

本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摄

云南洱海:守护玉洱银苍

本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摄

生态变现,绿水青山长出“金叶子”

“现在是水稻育穗期,如果10月份再来,就能赶上水稻丰收的时候。”大理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何利成指着稻田里齐腰深的稻禾对记者说。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稻穗在风中微微颔首,泛起层层绿浪。记者眼前这片850亩的稻田,是他从客栈经营者转型绿色种植户的“战场”,也是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一块试验田。

何利成的人生轨迹,恰是洱海生态价值转化的缩影。早期他曾以打渔和经营鱼塘为生,后来为响应洱海环保政策,在拆除养鱼网箱后,他开起了古生村首家客栈,年收入达20余万元。

随着洱海保护治理不断深入,何利成家的客栈也被拆除了一部分,他继而承包起了稻田,成为绿色水稻种植户,还主动将土地作为村里的试验田,参与施用不同肥料对作物和土壤影响的研究,为洱海流域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数据。

“现在搞绿色种植,就是想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保护洱海出份力。”何利成说,环湖生态廊道修起来以后,洱海变美了,村里也比之前整洁了,来这里参观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游客来不光是看风景,还爱买咱这绿色大米、生态蔬菜。”何利成说,“现在村里搞绿色种植、开特色民宿的越来越多,大伙儿都明白,护住了这山这水,就等于守住了‘金饭碗’。”

在顺丰洱海环保公司的展厅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各类有机肥产品。"这些‘废物变的宝贝’,每年能创造6亿元产值。"吕汉华告诉记者,经过环保转化,当地不仅有效解决了污染问题,也为养殖户们带来了经济收入。

如今的洱海生态廊道,已经成为云南最火的“打卡地”之一。2024年,大理州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11003.79万人次,同比增长15.46%;旅游收入达到1716.63亿元,同比增长7.06%,大理州“苍山洱海”成为生态旅游的金字招牌。

夕阳西下,严炳其划着小船在湖面清理水草,船桨搅动的涟漪里,苍山雪峰与岸边村落交相辉映。从蓝藻满湖到海菜花重开,洱海的10年蝶变,正是当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样本。

云南洱海:守护玉洱银苍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