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走马都市圈(六) 丨郑焦深融 双向发力“共赢链”

排行榜 2025年07月25日 03:22 3 admin
走马都市圈(六) 丨郑焦深融 双向发力“共赢链”

焦作民主路大沙河桥

走马都市圈(六) 丨郑焦深融 双向发力“共赢链”

博爱经济开发区龙佰智能装备生产线

夏日,黄河北岸,千里黄河大堤左岸零公里起点的焦作,众多市民打卡拍照品味黄河文化;而在黄河南滨,花园口旅游区内的郑州,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远眺感受黄河风情。

在“一河通五轴、一带联两心、两山协两拳”的“郑焦一体化”发展总体布局中,黄河是两个城市共同守护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连接郑焦的经济动脉和人文纽带。

如今,随着郑焦城际铁路、郑云高速等交通动脉加速贯通,氢能源锂电池汽车产业优势互补,太极拳与少林拳文化IP双星闪耀……郑州、焦作这两座承载着厚重历史又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正以开放的姿态相向而行、同向发力,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唱响“双城奔赴”。

路桥相通 从“相融”走向“深融”

在郑州都市圈建设推动下,郑州与焦作之间的“双城生活”模式已逐渐从美好愿景转变为触手可及的小确幸。

依托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城铁从焦作半小时可达郑州、一小时可抵新郑机场,一河之隔的郑州与焦作因为通途,从“相融”走向“深融”,从而变得地更近、人更亲、产更融。

荥阳市广武镇,桃花峪黄河大桥上,车流不息。作为郑云高速公路跨越黄河的一座特大桥,黄河中下游分界线的地标性建筑,桃花峪黄河大桥于2013年9月通车,这座双塔三跨全钢梁自锚式悬索桥,是众多郑州人驱车回焦作探亲的必经之路。

桃花峪黄河大桥打开了郑州的西北门户,使焦作与郑州之间的行车距离缩短30公里以上,这条南北向高速大通道与京港澳、连霍高速公路相通,构成郑州都市圈的“日”字形高速公路大环线,使黄河文化公园、云台山、嵩山、尧山以及伏牛山风景区连接成一条重要的黄金旅游通道。

桥相连,路相通,人相融。

“从学校到家,只需要半个多小时,太方便了。”每个周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生李子松都会从郑州东站乘车返回焦作市区的家里,对于往返两个城市的学生来说,他觉得从学校回家甚至要比打车去郑州西郊还方便。

从2015年6月26日8时07分,第一列由郑州开往焦作的C2996次和谐号动车组列车缓缓停靠焦作站开始,10年间,郑焦城际铁路从开通运营初期每天只开行8趟焦作至郑州往返列车,到如今两地往返95趟旅客列车,最快间隔只有5分钟,让“双城生活”更加畅通。

4月16日,中铁七局沿黄高速武陟至济源段项目一标段,沿黄高速全线跨高速整吊体量最大、最重的钢箱梁,在二铺营枢纽A匝道2号桥成功横跨郑云高速。即将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车的沿黄高速武陟至济源段,将成为继横贯武陟、温县、孟州黄河滩区的“四好农村路”王园线建成通车之后,黄河北岸又一条运输大通道。这条大通道,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郑州都市圈的互联互通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焦作市携手郑州共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内联外畅水平,“交通共联”屡屡破题。

建好高铁“大动脉”。推动太焦铁路如期通车运营,以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太焦、郑西高铁互联,新焦城际、新开城际、郑开城际对接,郑州都市圈市域铁路S3线、S4线都市圈1小时通勤的“轨道双环两纵”格局正在形成。

畅通高速“大通道”。郑云高速建成投用,加快构建郑焦高速“六纵五横”格局,形成与欧亚大陆桥、京津冀、呼包鄂和西南地区紧密联系的跨区域综合运输大通道体系。

搭建跨黄“新桥梁”。如期建成国道234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加快建设孟州至偃师黄河大桥,突破郑焦“天堑”屏障,有效推动两市“跨河发展”。

产业向“新” “供应链”成“共赢链”

同样聚焦新能源领域,郑焦两地发力方向有所不同,但又产业互补、生态共生。

全国首个智能化锂电池回收工厂——杰瑞锂电池资源循环郑州示范工厂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正式投产,而在百公里外的武陟县,集成电路产业园塔吊林立,多氟多的超净高纯电子级氢氟酸正源源不断输向台积电产业链。

郑州聚焦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全力打造“中部新能源汽车之都”。在比亚迪等新能源工厂导入、上汽新工厂建设助推下,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跃迁式增长,首次跻身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排名前十;整车布局方面,郑州汇聚宇通、上汽乘用车、郑州日产、东风日产、郑州海马、比亚迪等整车厂商;在燃料电池领域具备国内先发示范效应,牵头建设河南省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位居国内第一梯队。

焦作则加快建设中部新能源材料基地。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攻商用车大马力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氢能产业园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5万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关键配件的产能;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锂电池、钠电池关键材料及电池整机生产上深耕细作,锂电池电解液关键材料六氟磷酸锂产销量多年领跑全球。

“郑州造整车,焦作供核心。”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郑州新能源整车,将装上焦作产的新能源电池行驶在全球大地之上。

“你爱我呀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在食品产业领域,郑焦合作同样“甜蜜蜜”。郑州新“食”力享誉全球的背后与焦作密不可分。位于焦作市温县的大咖国际食品公司正是蜜雪冰城集团旗下的现代化茶饮供应链企业。

在大咖国际工厂里,糖、奶、茶、咖等各类茶饮原料一应俱全,业务覆盖了采购、研发、生产等现制饮品原料产业链上下游。大咖国际还建成多个高标准的农业生产基地,引导农民订单式种植,形成具有“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特征的“产购储加销”体系,为消费者提供高质平价产品的同时,累计为超过100万农户提供了种植和销售保障。

共赢之路 从“隔河相望”到“同城议事”

从“豫北煤城”到“都市圈北翼增长极”。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复函《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焦作市市辖区、修武县、温县、武陟县被整体纳入郑州都市圈44个区县(市)版图。这意味着,焦作成为国家级都市圈北翼门户,承担起“郑洛双圈联动、黄河南北呼应”的关键支点作用。

从此,郑焦两地从“隔河相望”到“同城议事”,在产业协同发展中顶格推进。

规划同编。《郑焦一体化发展空间规划》首次打破行政区划,将黄河北岸1000平方公里作为“协同发展示范区”,统一产业准入、生态红线、基础设施廊道。

焦作复制推广郑州改革经验,2024年起对郑州转移企业实行“拿地即开工”审批;郑州自贸区开封片区政策则延伸至武陟县产业新城,实现“一区两园”共享。

“郑州研发、焦作转化”的模式,让创新成果快速落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郑州市与焦作市在武陟县共建“郑焦特别合作区”,实行“郑州研发+焦作制造”的税收分成机制,已吸引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超聚变服务器散热模块等多个项目落地。

焦作市辖区老工业基地正在完成“智造蝶变”,解放区、山阳区、中站区、马村区以“退城入园”为抓手,将城区百余家装备制造企业迁入焦作高新区,盘活土地3000亩建设中原数字智造产业园。

修武县打造从“云台一景”到“全域旅游”,以云台山5A景区为核心,与郑州华强方特合作建设“盛唐主题乐园”;温县则发起了一根小麦的“产业链革命”,依托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全国最大的小麦育种基地(年繁种能力1.5亿公斤),吸引郑州三全、思念设立“专供车间”,大咖国际食品产业园的投用使温县成为全球最大奶茶原料基地;武陟县重塑黄河岸边的“枢纽经济”新格局,依托郑焦城际铁路武陟站,建设“郑州北部物流副中心”,京东亚洲一号、菜鸟中国智能骨干网(武陟节点)相继投用,与郑州航空港区共建“飞地园区”。

双星闪耀 太极与少林共生共荣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星空中,功夫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发源于河南的少林和焦作太极功夫,更是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今夜·东沟”好惊艳、“太极雪王”甜蜜蜜、专业赛事人气旺……五一假期,焦作温县陈家沟景区吸引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游客从踏入东沟那一刻起,就融入沉浸式体验,景区的太极拳学校与农家武馆也成为热门打卡点。从观摩到习练,游客在一招一式中解锁太极“动静相宜”的哲学内核。

打造文旅“爆款”。焦作充分挖掘太极拳、云台山和黄河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潜力,构建全要素全链条的多样化服务体系,努力建设具有世界范儿、中国风、焦作韵的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塑造城市“符号”。郑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叫响“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的同时,全力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中原大地上,在太极拳与少林拳文化的IP双星闪耀带动下,会让郑焦两地文旅协作更加紧密,带来了文旅市场人气“流量”,更带来了发展“质量”的跃升。

根据《郑焦同城化发展规划(2024—2035年)》,到2035年,焦作纳入都市圈区域将全面融入郑州“半小时经济圈”,形成“南有郑州航空港、北有焦作智造城”的都市圈新格局。

当太极拳师在云台山脚下缓缓起势,当氢能重卡满载锂电池材料从焦作驶向郑州,古今辉映之间,两座浸润仰韶文化的千年古城,必将从“双城”迈向“双赢”,在郑州都市圈建设中续写新时代的共生共荣新篇章。

本报记者 陈君健 李颖 覃岩峰 陈凯

焦作日报记者 吕正军 许伟涛 文/图

走马都市圈(六) 丨郑焦深融 双向发力“共赢链”

走马都市圈(六) 丨郑焦深融 双向发力“共赢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