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广西人文:地名故事——瑶家“排”文化,再说金秀,鹿寨一到十排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4日 00:01 3 admin
广西人文:地名故事——瑶家“排”文化,再说金秀,鹿寨一到十排

去年写了一篇文章,《广西人文:金秀,鹿寨一排到四排背后还隐藏了五排到十排的故事》,虽然理出了一些地名老故事,但是,还是有些不明白,古代的时候,为什么在这地区用“排”来作为行政地名,还这么的有顺序。

因为看了不少的广西旧地方志,也知道一点,“排”,作为行政地名,主要出现在一些少数民族人群聚居的地方,这些地方不用郡县制中的“乡,村,屯”一类表述,而用“排”,“冲”,“垌”之类来表示。

只不过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多,所以也没明白“排”在这些区域的民族文化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直到前些天,去桂平的紫荆山转了一转,那里也是大瑶山的一部分,也生活着很多瑶族同胞,和当地朋友聊了会天,这才明白,原来,这里所说的“排”,和瑶族有关,也算是瑶族人文文化之一。

广西人文:地名故事——瑶家“排”文化,再说金秀,鹿寨一到十排

说到“瑶族”这个名称,怎么来的,这里就不讨论了,简要的说,普通人只知道这只是一个民族成份的称呼,是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份子,是“统称”,“泛称”,要是真去了解,真要去细分,那在“大瑶族”的范围内,那称呼可就多了。

正所谓:“十里不同音,隔村不同俗。”

瑶族主要生活在两广,湖南,贵州交界,其中广西区域为多,生活在不同区域的瑶族,由于山水之隔,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从语言,习俗,信仰等等,不同聚居地的人们形成了一些自己区域的生活方式与习惯,由此,就引出很多名称上的不同了。

其他方面不说,就从生产方式,居住环境,服饰等方面来区分,就有“盘瑶”、“过山瑶”、“茶山瑶”、“红头瑶”、“花瑶”、“花蓝瑶”、“蓝靛瑶”、“白裤瑶”、“平地瑶”,“排瑶”等30余种不同的称呼。

要是还按语言,习俗,信仰之类来划分,那还得有好多种称呼,光是一个称呼都有很多话题可以讲了,这也是瑶族文化十分重要的内容。

今天说的“排”,就是从瑶族文化中衍生出来了。

广西人文:地名故事——瑶家“排”文化,再说金秀,鹿寨一到十排

瑶族的分支中,有一支叫“排瑶”,这种称谓源于明中期到清代。

在明代时,岭南一带的“瑶”“壮”族先民主要生活在山区,由于时代的种种国情,民情,地情的影响,“瑶”“壮”先民受到了官府与社会的不公平对待,由此,出现了很多的社会矛盾,最终引发了“瑶”“壮”先民不断的起兵反抗官府,如明代历史记载的大藤峡,府江,八寨地区的起义,主要就是由“瑶”“壮”先民主导的。

不管什么原因吧,当时的明朝官府也不断的出兵镇压,围剿,每次平定地方,都出一系列的政策来管理,稳定地方,为了加强对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管理,自然就引入了郡县制中的“里甲制度”,把“瑶”“壮”先民的聚居地纳入地方民政事务管理中。

划分区域的时候, 以瑶族村寨的聚居形态,当地瑶族人们的习惯称谓,以“排”来命名。

瑶族中的“排”,就是指在半山坡地形成的血缘聚居村落,一般来说也指一些聚居人口上千,上几千的大寨。同时,大寨中的房屋依山坡而建,一层层,一排排相叠,这些山寨不说整齐排列,那也是错落有致,十分独特,适应地形建房要求,也利于一种寨子对外防卫的功能,这也是瑶族民居的特点之一。

当地其他汉,壮居民,与瑶族居民的日常交往中,慢慢的也用“排”来指代这些地方,瑶族房屋类型样式就叫“瑶排”,并指代在这里生活的瑶民聚居区,同样的,住在这里的瑶民,也就叫“排瑶”了。

广西人文:地名故事——瑶家“排”文化,再说金秀,鹿寨一到十排

早在明代时期,大明官府经历数次进剿大藤峡地区,为了稳定管理地方,就在原来的修仁县(今荔浦、蒙山、金秀,鹿寨交界)设立了一个单独的行政管理区域——丰定都。

丰定都内,以其中十个瑶民聚居大寨划分,即一排到十排,这就是原来这地界上一排(头排)到十排的由来了。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地方有了很大的变化,“排”的地名慢慢就弱化了,也就用乡村,镇屯之类的编排了,那很多名字就有所改变了,加上后来的行政区域改制,现在在这个区域内也只能找到三四个“排”了,头排,二排,三排,四排。

而其他几个排,五排到十排,经历了几代的行政变革,也隐去了行踪,不翻翻旧书,那还真不知道了。

广西人文:地名故事——瑶家“排”文化,再说金秀,鹿寨一到十排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