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0日 08:56 4 admin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的晨光刚漫过凤凰山的山脊,我便踏上了归乡的路。目的地是乐昌市黄圃镇应山古村——那个藏着许多童年记忆,也沉睡着数百年时光的故乡。车窗外的风景从城镇的喧嚣渐变成乡野的清寂,直到县道X328旁那片青灰瓦顶映入眼帘,心底的乡愁便如庐溪河水般,缓缓漫了上来。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村口最先迎接我的,是横跨庐溪河的应山古桥。当地人更愿称它“玉环桥”,清乾隆丙申年(1766年),监生白锦元与武生白增刚牵头倡建时,大抵也没想到,这座由青石垒砌的三孔石桥,会成为广东省现存跨度最大的古石桥。49.85米的桥身如弯月卧波,三个单拱各跨16.9米,拱券线条舒展得如同被岁月熨过,6.5米宽的桥面由规整的石板铺就,缝隙里嵌着青苔与落叶,是时光留下的印章。指尖抚过桥侧的青石,冰凉的触感里藏着故事:相传建桥时每次清点工匠是100人,吃饭时却只剩99人,原是神仙悄悄助力;桥刚落成,神仙挑水洒过桥面,未洒到的段落日后竟微微变形,成了古桥独有的“瑕疵美”。还有那则关于沈姓的传说,当年乡绅筹款建桥时无意得罪沈氏,对方放言“沈家不参与,桥必不成”,可各姓村民齐心合力,终让石桥立起,沈氏也信守诺言迁离故土。如今站在桥上远眺,青山环伺,河水清澈如镜,倒映着古桥的身影,真应了“玉环”之名,而桥畔400余年的水口庙与古侧柏、朴树静静矗立,成了这段历史最忠实的见证者。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走过古桥,便是应山古村的青石板路。脚踩在石板上,发出“哒哒”的声响,像在与百年前的先民对话。这座始建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的古村,是白氏先祖如素公从黄圃斗湾迁来所建,至今全村仍有千余人口,均为白姓。村落依凤凰山而建,前临庐溪河,屋舍呈扇形层层向上,清一色的青砖黛瓦,青石条屋角,硬山顶上的风火墙翘角飞檐,虽历经风雨,仍透着当年的规整与雅致。36000多平方米的古建筑群里,房屋按“前后九排、每排九幢”布局,两条180米长的竖巷道贯穿村落,与七条横巷交织,巷道旁0.4米宽的水沟蜿蜒而过——最令人称奇的是,古人竟借水沟阻隔白蚁,让这些百年老屋至今免受虫害,这般智慧,藏在每一处细节里。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推开一扇虚掩的木门,天井里的阳光落在雕花的木梁上。应山古民居的“鸿门梁”堪称一绝,百余条梁木或单层浮雕,或双层镂刻,更有甚者三层镂空,雕着花鸟、人物、吉祥纹样,刀法细腻得能看清花瓣的脉络,在黄圃地域内无出其右。富禧祠堂坐落在村落中轴线上,单椽硬山顶,马头式山墙,同治三年刻制的木质阳刻对联“肯乃堂肯乃构丕显丕承相见诒谋燕翼;序其昭序其穆以修以绥当思裕后象贤”仍清晰如初,2.6米长的联柱上,墨迹与木纹交织,是白氏家族的家风传承。村前的坪地上,几对功名石静静立着,为白莹、纯素等先贤而设,石板上的字迹虽已模糊,却仍能让人想象当年族人金榜题名时的荣光。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漫步小巷,青苔爬满老墙,一位白发老者坐在石阶上晒太阳,见我归来,笑着递来一杯热茶。茶香里,我忽然明白,应山的古韵从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活着的记忆——是古桥边曾祖父牵着我看流水的温度,是古村里祖母在天井旁晒稻谷的香气,是巷道里小伙伴追逐打闹的笑声。如今,借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应山以“古村、古桥、古庙、古亭”四位一体的文旅特色,让这份古韵有了新的生命力。它不再只是我记忆里的故乡,更成了外人探寻乡愁的目的地:游客们踩着青石板看雕花,在古桥上听传说,在古村里品农家菜,而我,既能在熟悉的巷弄里找回童年,也能以旁观者的视角,看见故乡在乡村振兴中的崭新模样。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夕阳西下时,我再次走到玉环桥上。余晖为石桥镀上金边,庐溪河水泛着粼粼波光,古村的炊烟袅袅升起。这一刻,乡愁与古韵交融,过去与现在重叠。应山,这座承载了600年历史的古村,正以它独有的方式,在岁月的长河里静静流淌,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着属于它的新光彩。而我知道,无论走多远,这片青灰瓦顶下的故事,永远是我心底最温暖的归处。

(白春明 2025.10.18)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周末探访应山古韵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好友致谢)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