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辽宁一景区,禁止游客捡枫叶!理由让人摸不着头脑!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9日 11:16 1 admin

2025 年深秋,辽宁本溪老边沟景区的枫叶正迎来极盛期,漫山的三角枫、五角枫被秋霜染成嫣红、赤红等多种色泽,阳光穿过枝叶洒下斑驳光影,吸引着大批游客慕名而来。但景区里循环播放的广播却引发了轩然大波:“请各位游客爱护环境,严禁采摘树上枫叶,地面落叶亦禁止捡拾,请勿手持枫叶进入核心观赏区。”

这则 “禁捡令” 迅速在社交平台发酵。有游客举起手机拍摄广播喇叭,皱眉念叨:“不让摘树上的叶子尚可接受,可地上的落叶早晚要腐烂成泥,捡几片夹在书里当纪念,怎么就成了破坏环境?” 来自天津的周阿姨翻出背包里去年的枫叶书签,语气不解:“去年还能捡,今年怎么就管这么严了?这叶子又不是活物。” 经文化和旅游部门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前 3 天,老边沟景区接待游客已突破 6 万人次,关于 “禁捡枫叶” 的讨论在各大平台相关话题下累积了数万条评论。

一、争议焦点:捡片落叶为何成 “禁区”?

辽宁一景区,禁止游客捡枫叶!理由让人摸不着头脑!

老边沟景区坐落于 “中国枫叶之都” 本溪,这里的枫林面积达 26.5 万亩,每年 9 月底至 10 月中上旬,层林尽染的景致会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往年,游客捡拾落叶留作纪念的行为十分普遍,枫叶书签、枫叶标本是最常见的 “伴手礼”。

今年 “禁捡令” 的出台,让不少游客感到难以理解。在景区核心观赏区的木栈道旁,几位年轻人蹲在地上,看着脚边完整的枫叶犹豫不决。其中一位女孩伸手又缩回,对着同伴说:“网上都说不让捡,可这么好看的叶子,扔在地上太可惜了。” 社交平台上,类似的吐槽随处可见:“落叶最终都会烂在地里,捡几片能有什么影响?景区是不是管得太宽了?”“去年捡的枫叶还夹在书里,今年怎么就成了违规行为?”

面对汹涌的质疑,景区工作人员给出了明确回应:“这并非刻意为难游客,而是落叶对山林生态的作用远超普通人的认知。” 负责生态维护的李师傅带着记者走进枫林深处,他蹲下身拨开地面的落叶层,露出下面湿润的黑土:“你看这层枫叶,厚度差不多有五厘米,这是山林的天然保护层。” 他用手捏起一把土,土壤能清晰地攥成团,而在不远处被游客频繁踩踏捡拾的区域,落叶层稀薄,土壤一捏就散成粉末。

二、景区的生态考量:落叶层的三重守护作用

老边沟景区的 “禁捡令”,源于对枫林生态系统的长期观察。景区生态监测数据显示,2023 年秋季因落叶被大量捡拾,次年部分区域的枫叶叶片偏小,颜色也不如往年鲜亮。工作人员解释,落叶在山林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绝非 “无用之物”。

地面堆积的枫叶形成的 “天然保护层”,是维系土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深秋时节,本溪地区昼夜温差大,晴朗天气下土壤水分蒸发迅速,这层枫叶能像棉被一样锁住土壤表层的水分,减少蒸发量。进入冬季,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会冻伤植物根系,落叶层的隔热效果能将土壤温度保持在冰点以上,保护细小的须根不受冻害。李师傅指着一棵长势欠佳的枫树说:“这棵树旁边的落叶去年被捡光了,你看它的根系比旁边的细很多,吸收养分的能力自然差。”

辽宁一景区,禁止游客捡枫叶!理由让人摸不着头脑!

更隐蔽的危害在于捡拾行为带来的连锁破坏。景区监控录像显示,不少游客为了寻找品相完好的落叶,会刻意拨开植被,甚至伸手拉扯还未脱落的枫叶。有一段画面记录下这样的场景:一位游客为了够到树枝低处的完整枫叶,踮脚扯动枝条,导致几片尚未成熟的叶子掉落,脚边的龙胆草被踩得弯折。“游客多的时候,一天能看到几十起这样的情况。” 李师傅无奈地说,“原本茂密的枫林,就这样被折腾得参差不齐。”

在日均超 2 万人次的客流压力下,“每人捡一片” 的累积效应更为惊人。景区管理人员算了一笔账:若每位游客捡拾 3 片落叶,单日就会有 6 万片枫叶被带走,不出一周,核心观赏区的落叶层就会被清空。而落叶层的恢复需要整整一个生长季,一旦遭到破坏,次年的枫林景观便会大打折扣。

三、落叶的隐形价值:生态链的 “营养枢纽”

多数游客不知道,落叶是山林生态系统的 “营养枢纽”,其分解过程维系着物质循环的平衡。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枫叶中的有机物质会逐渐分解为富含氮、磷、钾的腐殖质,这种黑褐色的物质能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提升肥力。

景区的生态实验室里,摆放着不同区域的土壤样本。工作人员展示了两组对比数据:落叶层完整的区域,土壤腐殖质含量达 3.2%,而落叶被大量捡拾的区域,这一数值仅为 1.8%。“腐殖质就像给树木量身定做的肥料,能直接被根系吸收。” 负责监测的林业工程师解释,“没有足够的腐殖质,树木就会缺乏营养,来年长出的叶子会变小、变薄,颜色也不够鲜亮。”

落叶层还是无数小动物的 “天然家园”。拨开老边沟的枫叶层,能看到蚯蚓在泥土中钻动,它们吞食落叶后排出的粪便能进一步疏松土壤;黑色的甲虫趴在叶片上啃食,将落叶分解成更小的碎片;蜗牛则躲在叶片背面,躲避阳光和天敌。这些微小的生物构成了生态链的基础环节 —— 蚯蚓松动的土壤能让树木根系更好地呼吸,甲虫分解的叶片碎片为真菌提供养分,而这些昆虫又是鸟类的主要食物来源。

“去年我们做过调查,落叶层完整的区域,每平方米有近 20 条蚯蚓,而落叶稀少的地方只有 3 到 5 条。” 生态工程师说,“萤火虫的幼虫会在落叶层过冬,熊蜂女王也会在落叶下的土壤中产卵。如果落叶被捡光,这些生物就会失去栖息地,整个生态链都会受到影响。” 美国野生动物联合会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落叶层是数千种野生动物的生存基础,随意捡拾会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四、平衡之道:保护与需求的双向奔赴

景区的 “禁捡令” 旨在守护生态,但游客想要留存秋日记忆的需求同样真实。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景区管理的关键课题。老边沟景区已开始尝试一系列 “替代方案”,用无伤害的方式满足游客的纪念需求。

景区入口处的文创店新上架了多款枫叶主题产品。店员展示着用树脂封装的枫叶书签,这些枫叶均来自景区定期收集的自然干燥落叶,不会影响核心区域的生态;印有老边沟风光的明信片上,枫叶图案由本地画家手绘,细节清晰灵动;还有用环保材料制作的枫叶形状冰箱贴,表面复刻了枫叶的叶脉纹路。“这些文创产品上架三天就卖了两千多件。” 店员介绍,“很多游客说,比起容易损坏的新鲜落叶,文创产品更有纪念意义。”

辽宁一景区,禁止游客捡枫叶!理由让人摸不着头脑!

核心观赏区内,几处 “最佳摄影点” 已搭建完成。工作人员在不影响植被生长的区域铺设了木质观景台,摆放着原木长椅和陶罐布景,周围的枫叶树经过精心修剪,阳光透过枝叶形成天然光斑。来自沈阳的摄影爱好者王女士正对着枫叶拍摄:“这里的角度特别好,拍出来的照片比拿着落叶拍更有层次感,还不用破坏环境。” 景区还在观景台旁设置了 “枫叶知识牌”,介绍不同枫叶的品种和生态作用,让游客在拍照的同时了解自然知识。

游客的观念也在悄然转变。在景区的溪流旁,几位年轻人正用手机微距镜头拍摄枫叶的叶脉,屏幕里的纹路清晰可见;来自北京的张先生带着孩子录制枫叶沙沙作响的声音,“把声音和照片存在手机里,比捡叶子更环保,还能随时翻看。” 有游客在社交平台分享:“原来落叶掉在地上不是结束,而是给大树‘施肥’,把它们留在山林里,明年才能看到更美的枫叶。”

景区的广播仍在循环播放,但质疑声已渐渐平息。在老边沟的枫林深处,一片枫叶从枝头飘落,轻轻落在厚实的落叶层上。不远处,几位游客正对着满山林枫拍照,他们的手中没有枫叶,镜头里却定格了整片秋天。一只蚯蚓从落叶下钻出来,在湿润的土壤中留下蜿蜒的痕迹。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