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寻访辽宁多条百年老街 感受新旧交融蝶变新魅力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9日 09:20 1 admin


寻访辽宁多条百年老街 感受新旧交融蝶变新魅力

10月12日晚,霓虹初上,大连东关街既有老建筑的厚重感,又满是流行元素,吸引了不少年轻游客漫步。 查金辉 摄

修旧如旧:

以“绣花功夫”守护建筑品质

“这条老街真是既有烟火气,又有新潮范儿!”外地游客丁磊举着相机,在沈阳市中山路历史建筑前不停拍照,“这彩色玻璃窗和哥特式浮雕也太出片了,就像是欧洲小镇。”

如今的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成了游客口中的“潮流打卡地”,可曾经却是另一番模样。

这条始建于1919年、全长3公里的老街,是沈阳保存欧式建筑相对完整的街区,汇集了巴洛克式、罗马式等多种古典建筑风格。历经百年,中山路犹如一位老者,设施陈旧、安全隐患、业态单一等问题突出,这些对历史文化街区都是“致命伤”,亟待抢救和修缮。

寻访辽宁多条百年老街 感受新旧交融蝶变新魅力

一条老街,一眼百年。中山路汇聚了64处文物及13处历史建筑,在“绣花功夫”的针脚里,大国旅馆旧址、中山路40号建筑等历史建筑修旧如初,百年风华自此重焕生机。

寻访辽宁多条百年老街 感受新旧交融蝶变新魅力

清晨的大连东关街,老茶馆铜壶烧水、点心铺飘出甜香,尽显百年老街生机。对百年老街的保护,是带着敬畏的“时光修复术”,注重保留历史空间结构与街道肌理,施工人员“修旧如旧”,街区内13处不可移动文物、42栋历史建筑等皆成“活历史课本”。

旅顺太阳沟有353处中西合璧的历史建筑,被称为“露天建筑博物馆”,其修缮、保护和利用,像是用“时光回溯术”,使其整体格局仍维持90年前的状态。大连旅顺太阳沟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建设局局长王贵民介绍,太阳沟是完整历史街区,匠心守护保留了当年的街道肌理、布局和建筑群。

在锦州,老建筑也凭“修旧如旧”重焕生机,将原溥仪行宫的御园宾馆等6处建筑确定为首批历史建筑。经过改造后,如今的御园宾馆院内景观雅致,成市民餐饮、休闲热门地。

业态焕新:

以融合注入鲜活动能

“买回去给家人尝尝,尝尝这百年酱缸出的大酱是啥滋味。”国庆假期的营口辽河老街热闹非凡,游客络绎不绝,鞍山游客张文芳攥着刚买的糖画,闻着酱香味推开了郑友和酱园的木门。

一进园,只见院子里码着半人高的百年酱缸,深褐色的酱体泛着油亮的光泽,缸沿结着一圈盐霜,像是岁月盖的邮戳。老匠人用长柄木勺搅动时,“咕嘟咕嘟”的声响里全是时光的沉淀。闻着大酱酱香浓郁,张文芳忍不住买了两袋大酱。

老街“老”味十足,“新”意更浓。辽河老街的新老互促共融还激发出更多新场景、新业态。在辽河老街,郑友和酱园成了旅游景点,在展示百年传统酿酱工艺的同时,实现销量和口碑双丰收。老世兴银楼与时俱进,不仅推出量身定制服务,还推出保温杯、碗筷等银器新品。如今的辽河老街,汇聚了非遗工坊、特色餐饮、文创市集等多元业态,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

走进旅顺实业学校旧址,一场汇聚全国110家博物馆、3700余件文创展品的展览正在举行,老建筑的斑驳肌理与特色文创相得益彰,观众纷纷感叹“适配度满分”。

东关街15号院的6个主题空间更是人气爆棚,“这里有故事”展馆用高满堂影视剧照与手稿还原荧屏背后的中国故事,徐世焘收藏馆的百余件老物件串联起岁月变迁,体彩历史文化馆则通过科技互动解锁城市记忆。

大连不仅保持老街文化的浸润,还完善配套设施,提升街区品质,让老街“俱进”新生活。东关街改造时,同步高标准规划配套服务设施,规划确立了人车分流、动静结合、公交优先的道路交通系统,因地制宜规划了社会停车设施、有轨电车站点和公交车站点,织密共享网络,让百年老街既存着“老大连的魂”,又透着“新城市的劲”。

今年9月,沈阳启动了二〇四街区城市更新,项目占地约12万平方米,将秉持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共生理念,摒弃大拆大建模式,把历史建筑保护性利用与更新建设有机融合。项目以“红色工业文化IP+文化体验+科技创新”为内核,将植入民俗体验、创新公寓等多元业态,着力构建历史展示、创意产业、潮玩消费全链条文商旅融合集聚区。

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主任、教授高雁鹏说,城市老街与历史建筑的改造规划需坚持“保护优先、有机更新”的原则,杜绝“大拆大建”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实现最小干预下的最大激活;还应通过“以保促活、以活促保”的路径,实现历史风貌保护与功能活化的双重目标。同时,改造需推动老建筑融入当代生活,完善现代基础设施,成为市民日常使用的一部分,让老建筑焕发出兼具人文温度与生活活力的新风貌。

来源:辽宁日报

#头条创作者激励计划#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