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舆是乎|“工厂游”正火,“大小并举”才更有看头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29日 09:55 4 admin

最近,“工厂游”火得一塌糊涂。汽车工厂的生产线、啤酒博物馆的酿造流程、服装工业园的设计车间,成了家长带娃打卡的新去处,不少热门场次早早就约满,甚至“一票难求”。

舆是乎|“工厂游”正火,“大小并举”才更有看头

“工厂游”并不是新鲜玩法,早在上世纪,就有企业为吸引合作伙伴而开放生产车间参观。如今它能火起来,一方面是大家旅游需求变了,不再满足于逛景区、看风景,更想体验有新意、有内涵的项目;另一方面,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工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拉近和消费者的距离,打响品牌名气。

“工厂游”热潮不仅让旅游市场多了新活力,更让大家近距离看到了中国制造的实力。但“热”也会有“热”的问题:少数大工厂预约排到“跨年”,众多小工厂却没机会“乘风”展示自己。

解决供需不平衡的关键,恰恰需要更多“小工厂”出场。

小工厂做“工厂游”,优势其实很突出。首先是“近”,很多小工厂生产的产品,都是老百姓日常能用到的,就开在社区周边、县城里。其次是“活”,小规模多元化的体验活动,创意很容易就能落地。再来是“暖”,小工厂里的老板、工匠大多是本地人,跟游客聊起创业故事、手艺传承,特别有亲切感,能让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工匠精神。而且,相比于知名工厂,小工厂更需要口口相传、亲身体验带来的品牌宣传和消费者信任度,以打响自家产品的名气,带来更多订单。

小工厂要追赶浪潮,就要利用好这些“小”的优势。既避免机械模仿大企业模式,不顾实际大兴土木;也要避免同质化旅游体验,搞清一色静态展示和展销售卖。关键还是要结合自身特色,依托文化故事,进行情境式的体验设计,从而让游客产生信任与认同感,做好营销互动。一句话,要做“小而美”“小而精”,不要“大而全”“大而同”。

当然,小工厂做旅游,现实困难也不少:资金、场地、运营、安全等都是瓶颈。单打独斗难以成事,此时尤其需要“扶一把”。政府部门可以在政策、资金、准入机制上予以支持;行业协会可以整合资源、组织培训、制定标准;高校及设计机构也能参与进来,帮助改造动线、开发文创、提升体验。唯有多方协力,小工厂才能真正“轻装上阵”。

百花齐放才是春。中国制造的厚实家底,不能仅有独角戏,更需要“大合唱”。

(作者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记者)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