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出现了自1962年以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形势,所谓人口负增长,就是人口死亡率高于人口生育率。此后,2023、2024年,我国皆为人口负增...
2025-10-31 4
10月28日,特朗普在驻日美军"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上的演讲扔出颗"雷":要签署行政令废除电磁弹射,让美国航母退回蒸汽弹射时代。台下对"蒸汽"二字的欢呼声,与其说是认同,不如说是对现状的无奈,号称全球最先进的福特级航母,早已被自家技术拖入泥潭。
众所周知,福特号航母被寄予厚望的“未来之舰”,2017年服役,算起来也有八年光景了。可它这八年,过得是真窝囊。别说形成完整的战斗力,连最基本的任务弹射F-35C舰载机,都成了一件让人头疼的事。美国军方自己的测试数据,那叫一个尴尬:理论上,这电磁弹射器能把41吨的飞机送上天,可实际操作中,顶天了也就弹射个25吨的。
而F-35C,满载状态下可将近32吨!这根本就没法安全起飞。更离谱的是,弹射完一架预警机,要想再弹射战斗机,得等弹射系统的飞轮停下来,重新蓄能,这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想象一下,真要打起仗来,战机还没升空,战役可能都结束了,这仗还怎么打?
这些技术上的“小毛病”,仅仅是冰山一角。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整个系统似乎陷入了一种“结构性失调”。福特级的四套弹射器,居然共用一套储能系统,这意味着,其中一套出问题,整个系统就得歇菜。
还有那个电磁拦阻系统,据说平均每用45次就得出一次故障,这稳定性简直让人匪夷所思。原本有11台弹药升降机,现在只剩下4台能用了。这些问题,可不是修修补补就能解决的,它们指向的是当年在顶层设计上的草率与冒进。
据说,当时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航母设计几乎定稿后,硬是塞进了尚未成熟的电磁弹射技术,搞出了一套中压交流加飞轮储能的复杂方案,结果导致能量在转换过程中大量损耗,效率低下。这就像你把一个原本简单的事情,硬生生搞复杂了,结果就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当然,美国不是没想过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可放眼全球,真正把电磁弹射玩明白的,还得看东方。中国的“中压直流+电容储能”方案,那是独步天下。你看咱们的福建舰,上万次弹射测试,愣是零故障,那效率,把美国甩了好几条街。有专家就曾指出,中压直流航母的复杂程度,甚至超过核动力航母。对于美国来说,光是搞懂这套技术,可能就得十年,再重新设计、建造,又是十年。这二十年,国际局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谁也说不准。美国,等得起吗?
于是乎,在无奈之下,他们想到了“回炉重造”,找回昔日的蒸汽弹射。可悲哀的是,这条“退路”也早就被自己亲手堵死了。生产蒸汽弹射器的BW公司,早在二十年前就关门大吉了。当年为了全力发展电磁弹射,美军砍掉了所有蒸汽弹射的订单,直接断了这家供应商的生路,连技术图纸都没能好好保存下来。
现在想重拾旧业?别说找不着有经验的工人了,就连生产配套的阀门、管道等零部件,都没人会做了。这种“自废武功”式的决策,让人不得不反思,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在追求“高精尖”的同时,是否忽视了对基础产业和配套体系的维系?
更深层次的危机,在于美国造船业的全面衰退。这里有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例子:福特级的二号舰肯尼迪号,它的完工率居然从90%“倒退”到了80%!你没听错,是“倒退”。原因何在?原来是为了修福特号,船厂不得不从肯尼迪号上拆卸零件。
这简直就是个恶性循环,一边在建造,一边在拆解,令人啼笑皆非。五角大楼的统计数据更是触目惊心:目前有5500种航母零件已经彻底断供,2022年订购的特种钢材,到2025年还有45%没能交货。这哪里是在造航母,简直是在拼凑一堆“废铜烂铁”。
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是供应链上的“卡脖子”。近期,中国对美国唯一的航母造船厂纽波特纽斯实施了制裁,稀土磁材、特种合金等关键物资,说断就断。美军航母外壳所用的耐热合金,需要用到镝和钨,而全球一半的镝和八成的钨,都在中国手中。
美国自己开采这些稀有金属的成本,是中国的三倍,根本无法替代。结果就是,连现役的杜鲁门号航母,维修计划都排到了2026年。即便有船坞,即便有技术工人,如果没有这些关键的原材料,航母也只能在港口趴窝。
一边是美国航母的“青黄不接”,造不出,修不好。另一边,中国的航母工业却像“下饺子”一般,山东舰、福建舰接连入列,甚至核动力航母的消息也甚嚣尘上。这种鲜明的对比,绝非偶然,它直接反映了两国工业体系实力的此消彼长。
美国过度追求“技术跃进”,却忽视了对工业基础的深耕和维护,导致“高楼万丈平地起,根基不稳终难撑”的尴尬局面。而中国则稳扎稳打,不仅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更在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掌握了主动权。
所以,特朗普想靠蒸汽弹射来“救场”,不过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蒸汽弹射再可靠,也解决不了5500种零件断供的问题,救不活那些倒闭的配套企业,更挡不住整个造船业的衰退。从电磁弹射的失败,到蒸汽弹射的回不去,美国航母所面临的困境,其实是其长期霸权主义过度透支工业根基的必然结果。
眼下这“技术倒车”能否开成,还是个未知数,但它背后所暴露出的工业空心化危机,以及供应链的脆弱性,才是美国海军真正的梦魇。这可不单是军事领域的挑战,更是对一个大国工业实力的严峻拷问。
相关文章
 
                            
                            2022年,我国出现了自1962年以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形势,所谓人口负增长,就是人口死亡率高于人口生育率。此后,2023、2024年,我国皆为人口负增...
2025-10-31 4
 
                            
                            编辑:定慧 元宇【新智元导读】当年靠Sora惊艳世界的天才辍学生回来了,这次他要直奔超级人工智能而去。问题是,这次他到底在造什么?Sora背后的核心贡...
2025-10-31 3
 
                            
                            近日,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了最新的全球货币国际支付比例,2025年9月,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较8月份增加了6.74%,人民币支付金额...
2025-10-31 4
很多年后,当嫂子林岚在厨房里笑着给我端出一碗热腾腾的排骨汤时,我总会想起1995年那趟拥挤、缓慢的绿皮火车。汤的香气,和当年车厢里混杂着泡面、汗水和劣...
2025-10-31 3
 
                            
                            印第安纳波利斯市中心的中央基督教堂食品救济站,周六那天彻底忙翻了,平时一天接待多少人都有数,结果那天来领东西的,差不多是平时的两倍。这抢购潮来得一点不...
2025-10-31 4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 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2025-10-31 4
 
                            
                            从釜山到庆州,习近平主席韩国之行牵动世界的目光。“当今世界还有很多难题,中国和美国可以共同展现大国担当,携手多办一些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
2025-10-31 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