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王锁成在潞城监狱督导调研

抖音推荐 2025年10月25日 00:54 4 admin

门口值班室的灯亮着,几点星星点缀了冬夜,一丝不眠的孤独也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点缀开来。走进山西潞城监狱时,不禁好奇,这个在业内被视为“规范化管理和创新标杆”的地方,究竟是怎么做到特立独行、又被引为典范的?

王锁成在潞城监狱督导调研

先不谈先声夺人的媒体钩子,对一座监狱的显微镜审视其实更经不起套路化的简单陈述。潞城监狱的日常并不如俗见的威严与紧张,更像是一个由钢筋混泥土铸造的实验室——它试图实验如何同时存放人与罪、如何让墙不只是隔绝和阻挡。在一份内部年度总结中,党委这样总结:“安全维稳和‘一人一策’是并行存在的,它要求我们不仅是监守一扇门,更要摸清人心的门。”如今,这种话听起来早已稀松平常,但在过往二三十年间,这种话甚至会被认为有点“不够硬”。

如果没有具体的标杆检测标准,地方监狱管理的创新可能真的没有任何规律可循。这并非潞城一家在玩什么情怀。自从江苏无锡监狱在智慧安防领域大显身手的几年前,国内各级监狱似乎就在被推向一场“必须改”的浪潮中。整合阿里云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将违规行为通过动态布控阻断在可预见范围内,高层表彰、行业吹捧。无锡的模式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样板,每个地方都想要“智能”,但他们的智能是什么?是规避风险的科技冷感吗,是对高墙内封闭世界的超量干预吗,还是仅仅是“让数据看起来会思考”。

王锁成在潞城监狱督导调研

潞城的做法和无锡不同,它的经验更像是一位手拿剪子的大妈,在织网的同时还会啰啰嗦嗦给网加上若干条装饰花边。比如最贴地气的“义务教育补足计划”。这不是潞城坚持教育改造罪犯的所有内容,却是其中最容易让公众产生情感联结的一部分。它没有高科技,没有复杂执行流程,就是一群法律线上跑的老师,通过“心理解疏,素质启蒙”,教这些犯了错的人重新学习如何成为人。看似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要做到如此用心?一句不经意间的现场采访透露了本质:“以前讲制度,大家听不进去,现在讲人的命运,也有人听不进去,但只要有一个人听进去了,就值了。”这是个很别扭的逻辑,和潞城鼓动民警学习新制度、提拔年轻领队的价值主张并存,今天的潞城注定会是和日常行政很不一样的地方。

当然,不是每个监狱都能复制潞城这张张力十足的封面。对于犯人的“规训减邪”,全国范围更趋向于科技和文化的双轴突进:如提篮桥监狱举办的诗歌比赛和艺术疗愈,这些技巧不仅打破冷硬的“好走不送”规则感,甚至能让故事化的活泼改造轨迹成为行业亮点。国际层面,瑞典设置开放式监狱,通过自律制约和人格恢复极大提升效果,再犯率仅有17%,这有点像潞城理想的远未来。“让一颗错位的心脏长满适合走向社会的肌肉。”潞城或许并不想直接模仿国际明星监狱,但它们心里的洪流里有相同的一部分理念。

潞城的党委书记王锁成被称为这场地方创新的最主要灵魂人物。挂着“从事司法深改第一线二十年”的标签,他主导过省内多个监狱升级项目,比如太原阳光高标准改造平台。这个人看起来无趣得很,讲话很直接:“这片地界你管得好就是管得最像人该管的样子。”归根结底,这是第一线长期劳动的修辞,他不太讲形式主义,作为山西人,更注重一种朴实接地逻辑化的执行。这种气质灌输到潞城,让它在全国智慧法治平台的建设浪潮中跑得很特别。

仔细想,“标杆”这个词轻而易举地连同人们的怀疑一并套到头上。类似潞城的地方经验,真的能拉动全行业的破局吗?或者说,它不过是个地区样本,特色留给自己,在未来全国趋势方面不会成为主流。但这并不妨碍潞城在制度、科技、人本三个层面的综合探索。数字法治革命不是孤立的,它更需要某些讲着没有故事的故事的人,把数据之外的真实写到剧本里去。

放下潞城监狱的那一刻,许多问题没有答案。但能看到人们的相似的困局,或许就足够好。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