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全红婵入学四天遭网暴,官媒:退不退由她自己决定

抖音推荐 2025年10月20日 23:57 2 admin

18岁的奥运三金王全红婵入学暨南大学仅4天遭大规模网暴,官媒与主管部门接连发声,她按计划训练并在10月10日上传高质量训练视频回击质疑,是否退学由她自己决定

全红婵入学四天遭网暴,官媒:退不退由她自己决定

开学照一发,她的身体线条被放大审视,留言区里有人揣测“不自律”,还有人翻旧片段嘲她认字出错,顺手把免试入学也贬成“没本事”

最刺耳的是那些指着照片喊“胖”的人,把成长和发育当作笑料

说白了,这是把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女运动员,强行拽回过去的样子里不让她动

如果只看身形的变化,就忽略了她背后的训练节奏

她仍然是每天在水边泡六个小时的那个人,夜宵是水煮青菜,训练结束照样复盘动作

她凭国际级运动成绩获得保送,是正规通道,不是“走后门”

更扎心的是,网暴并不是第一次找上她

2025年4月,她在世界杯失误丢金,训练照被人逐帧抠细节,阴阳指责她“放水”

全红婵入学四天遭网暴,官媒:退不退由她自己决定

2024年9月,手上那块被说成三十万的劳力士,被师兄杨昊公开澄清是借的,却依旧没挡住“炫富”的大帽子

她的家也被殃及池鱼

老家盖了房被骂“忘本”,母亲戴个金镯子被说“作”,养伤时在游乐场滑了个滑梯,都有人说她“不务正业”

2025年春节,她回家过年,游客堵到村口,村里加装了安全围栏和无人机反制设备

这一幕让人直呼过火:支持不该变成围观和围堵

权威媒体迅速表态

《人民日报》连发评论,点名网暴没底线,强调青春期发育是正常现象,健康比奖牌更重要

《解放日报》更是给出一句重话:“退不退、转不转、学不学习,都该由她和她的团队决定”

平台开始清理极端言论,体育总局也强调要加强体育价值观教育,整治体育领域“饭圈”乱象

全红婵入学四天遭网暴,官媒:退不退由她自己决定

新华社评论直指病根:体育“饭圈化”已走向造谣、诋毁、人身攻击的链条,治理必须让法律亮出牙齿,平台负起主体责任,体育组织和媒体加强正面引导,粉丝与观众保持理性

学校并没有把她当“流量人物”,而是当学生看

暨南大学给了她能落地的方案:学制最长可延至八年,线上为主、假期集中补课,比赛成绩可折算学分;

同时安排心理辅导与媒体应对课

这不是“网红课表”,是对赛训规律的尊重

作为院长的苏炳添亲自迎接,收下她的巴黎奥运签名出场服并挂上荣誉墙,还为她定制“二沙精英班”,加入运动生物力学等课程,让动作有科学依据

换句话说,学校是在“托底”,让她能同时跑两条赛道

要理解她如今的“变样”,得从身体说起

全红婵入学四天遭网暴,官媒:退不退由她自己决定

从东京到现在,她身高从1米43长到1米53,体重从38公斤增到约46公斤

在跳水圈里,有业内人士提到

体重每重一公斤,起跳高度可能就少两厘米,空中重心容易偏,入水的水花也更难压住

她最拿手的207C动作,过去能拿到95分,现在比赛只剩六十多分

教练陈若琳用一个比喻:“就像换了不合脚的舞鞋”

于是她把训练从六小时拉到八小时,光207C就拆分练上百次

更重要的是,她把这件事当作常态:“长高了就调整动作”

这句心态,是她这两年最有价值的成长

她没有把回应写成长文,而是把情绪收进一句“破防哥”,社交账号简介悄悄改了,遇到“劝减肥”的留言只给一个问号

全红婵入学四天遭网暴,官媒:退不退由她自己决定

这是00后那种不被带节奏的倔劲儿

她没有停训也没耽误课,语文成绩从45分升到了78分

有人会问,这些是不是“人设加工”?

不,10月10日,她发出跳水训练视频,肌肉线条紧实,空中姿态稳定,入水时标志性小水花还在

她选择用动作说话,少讲大道理

更宏观的风向也在变

2025年9月18日,公安部网安局公布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其中包括跳水运动员被实施网暴案;

上海公安机关对相关嫌疑人依法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上海市体育局发布倡议书,提醒对个人生活的过度窥探、对赛事结果的阴谋揣测都违背法治精神,呼吁平台尽责、社会理性

全红婵入学四天遭网暴,官媒:退不退由她自己决定

当执法和倡议齐上,网暴的成本开始变高

但说到底,治理不只是“堵”,还得长期“疏”

她不是孤例

刘翔因伤退赛,被骂成“刘退退”,赛场辉煌被一场退赛掩过;

吴燕妮画眼妆、爱自拍,就被贴上“浮躁”的标签

有业内人士提到,体育圈的“饭圈化”让“爱”变成攻击的名义,甚至有人靠引战拿流量,获利过十万元

这种风气里,陈芋汐与全红婵的竞争也被煽动成站队,裁判被围攻,谣言满天飞

我们很容易忘了:竞技体育的本质,是公平对抗、尊重对手,而不是把运动员变成应援的道具

全红婵入学四天遭网暴,官媒:退不退由她自己决定

回到她的训练场

她自述每天要跳两百次,有教练的说法是四百多次,差别只说明训练量在“数百次”的级别

这不是轻飘飘的“努力”,是扎在身上的疼

她曾说,动作完成后离水面特别近,落水很快,“手都还没伸上呢,就到水了”

新奥运周期,207C上她屡有失误,2022世锦赛三轮都没拿金牌,2023年上海全国冠军赛决赛失误,柏林世界杯同样失手

失败不是罪,关键是她没有逃

她的成长轨迹更像一本现实版的励志书

父母是湛江的农民,家里七口,2017年母亲因车祸失去劳动能力,2019年领了低保

她7岁开始练跳水,11岁进省队,14岁拿下东京奥运金牌

全红婵入学四天遭网暴,官媒:退不退由她自己决定

启蒙教练陈华明回忆起她立定跳远的轻盈,省队教练何威仪说她条件好,手型压水花漂亮,但不愿把她叫“天才”——

“任何人都要刻苦训练才能出成绩”

这话听起来朴素,却是行业共识

她也有少女的可爱

夺冠怎么庆祝?

她说吃辣条;

问起性格,她顺嘴问“杏哥是谁?”

全红婵入学四天遭网暴,官媒:退不退由她自己决定

教练把她举高高,她只说“有点疼”

这些反应让人放心,她还是个会笑、会闹的18岁

她父亲全文茂的愿望更朴素:不需要奖金,只要她没拿金牌的时候,大家不要骂她

他还说过

“他们有心就可以了,也就不要再打扰了

荣誉是我女儿的荣誉,我不能消费女儿的荣誉”

这一句,像给成年人上了一课

网友里并非只有嘲讽

全红婵入学四天遭网暴,官媒:退不退由她自己决定

有人坚决站出来说“和她比你更像文盲”,也有人写下“术业有专攻,她把最好的青春献给了国家”

暨南大学学生论坛发起“抵制网络暴力”倡议,几千条留言里,最常见的一句是:“奥运冠军读大学怎么了?”

平台开始清理极端言论,场子慢慢清朗

说到底,舆论场不是零和博弈,文明和理性也能占上风

金句要留给此刻:把每一次围观都当作评判,是我们对他人生活的越界,也是对自己良知的亏欠

运动员不是“完美模板”,他们会长高、会走样、会失误,也会在深夜里一次次重来

当法律露出“牙齿”,当学校提供“托底”,当平台开始“清扫”,社会就该学会把目光从人设转向努力,从嘲笑转向理解

我更期待的,是下一次她入水的小水花,不是用来证明自己,而是提醒我们:尊重,比金牌更难,但更值得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