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红糖节火到挤爆村!上考村11月办嘉年华,游客抢买古法糖

抖音推荐 2025年10月11日 15:57 1 admin

咱们聊江南民俗,尤其是女人生完孩子坐月子,有一样东西几乎是“标配”——红糖鸡子。

说白了就是红糖水煮荷包蛋,老辈人都说这玩意儿神,鸡蛋补身子,糖水能催奶,传了几百年没断过。

红糖节火到挤爆村!上考村11月办嘉年华,游客抢买古法糖


但你知道吗?真正讲究的人家,红糖只认一个地方的,就是浙江永康唐先镇的上考村,那儿出的红糖,在当地算是“顶配”,没它,这碗红糖鸡子总差点意思。

一个被红糖“腌入味”的古老村子

上考村这地方,比马尔克斯写的马孔多镇还老。村口一棵樟树就有600多岁,我妈就是这村的徐家人,打小在这儿长大。

这村子的来历也清楚,明正统八年(1443年),有个叫徐伯良的人从龙山镇搬过来建村,因为地势高,加上当地话“考”和“高”发音差不多,慢慢就叫“上考村”了。

红糖节火到挤爆村!上考村11月办嘉年华,游客抢买古法糖

在这儿,你一眼就能分清本地人和外地人。本地人有两个特点:

一是牙齿大多不太好,为啥?从小吃红糖吃多了,甜的东西黏牙,以前没那么多护牙意识;

二是特别热情,见了你就想拉着你说“买点红糖呗,咱村的最正宗”,实在得很。

还有个更有意思的“暗号”——你要是指着田里长得高高的杆子问“这啥”,答“糖拐”的肯定是本地人,说“甘蔗”的百分百是外来的。

这“糖拐”其实就是糖蔗,禾本科的草本植物,壳硬得很,含糖量却高,是做红糖的正经原料。

上考村种这东西多久了?我外公是1920年代出生的,他说他爷爷那辈在清朝就种糖蔗了,村里老人们还会唱句山歌:“上考龙山出红糖,五指岩前出生姜”,


可见这红糖在当地的分量,早就是“村名片”了。

跟着红糖疯跑的日子

我六七岁的时候,最爱盼着立冬。一到这时候,糖蔗熟了,上考村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把自家种的糖蔗扛到村里的红糖厂,榨汁、熬糖,整个村子都飘着甜香味。

红糖节火到挤爆村!上考村11月办嘉年华,游客抢买古法糖

我们这群小孩,跟小老鼠似的在红糖厂里窜来窜去,啥也不干,就等着大人给口糖吃。

那时候最馋的是“糖勾”。大人会砍一截手臂长的糖蔗,往正冒泡的浓稠糖浆里一勾、一裹,拿出来放凉,糖蔗头上就结了一层薄薄的糖壳,这就是糖勾。

我跟几个小伙伴拿着糖勾,迎着风在田埂上跑,啃完甜丝丝的糖壳,剩下的糖蔗棒还能当“宝剑”,你戳我一下,我挡你一下,闹得满身汗也不觉得累,现在想起来,那真是最开心的玩具。

还有件事我记一辈子:换牙那阵,外公砍了截糖蔗给我吃。那糖蔗壳是真硬,我使劲一咬,“咔嗒”一下,松动的牙直接崩掉了,还省了去医院拔牙的钱。

现在想想,我童年好多回忆,都跟这上考红糖绑在一块儿,甜得很。

上考红糖为啥特别?

别觉得红糖都一个样,上考红糖跟别处的比,一眼就能看出差别。

红糖节火到挤爆村!上考村11月办嘉年华,游客抢买古法糖


首先是颜色,它不是那种深黑红,而是浅红,还带点微黄,看着就干净;

其次是质感,没经过机器压实,松松垮垮的,像堆小雪花,泡水里特别容易化,做点心也方便。

就说当地的美食,几乎都离不开它。最有名的是“择子豆腐”,这是金华地区独有的,别处还真吃不着。

原料是上考村旁边塔山上的石栎树果子——当地人叫“择子”,也有叫“摘子”“泽子”的,就是一种壳斗科栎属乔木的坚果,淀粉含量特别高。

夏天的时候,外婆会把择子磨成粉,用水化开了倒在沸水里,搅着煮到冒泡,放凉了再浇上一桶井水冰镇。

吃的时候切成小块,撒上一层上考红糖,那口感绝了:井水的凉、红糖的甜、石栎树的清香混在一块儿,一口下去,夏天的燥热立马就没了,感觉连蝉鸣都静了,整个人像裹在冰壳里。现在那些哈根达斯、钟薛高,在它面前真差了点意思。

除了择子豆腐,用上考红糖做的蒸发糕、馒头、红糖麻酥、红糖糕,都是当地的硬菜,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客人,准会端出来,甜而不腻,越吃越香。

老手艺变成“摇钱树”

这几年,上考村把红糖做成了大文章——每年办红糖文化旅游节,既把老手艺传下去了,又让村民多了收入,精神头也足了。

红糖节火到挤爆村!上考村11月办嘉年华,游客抢买古法糖

节期一般在11月,具体日子看当年安排。就说2024年,永康农民丰收节暨唐先镇(上考)第二十届红糖文化旅游嘉年华,从11月18号开始预热,一直到11月30号才结束。

每到这时候,上考村就被挤爆了:村口的路上全是汽车,排成长龙,全国各地的游客涌进来,买红糖、吃择子豆腐、看熬糖工艺,家家户户门口都摆着红糖摊子,忙得脚不沾地。

我大舅说:“这时候在村里走路都费劲,人太多了!”

村里还特别用心,把上考红糖的历史写在了徐氏祠堂的外墙上,写着“上考红糖,始于明代”。

不过有个疑问我到现在没弄明白:这“始于明代”是咋考证出来的?我问了村里好几个老人,没人能说清。

按常理推测,上考村是明代建的(1443年),村口樟树都600多岁了,而庄稼种植肯定比文字记载早,说不定这红糖的历史,比明朝还久呢。

现在的上考红糖,早不是只供月子里吃的滋补品了。它是上考村的根,是老辈人的记忆,是我们这代人的童年,更是村子走向外面世界的名片。

红糖节火到挤爆村!上考村11月办嘉年华,游客抢买古法糖


一碗红糖鸡子,一块糖勾,一碗择子豆腐,藏着的是江南乡村几百年的甜,也是老手艺在新时代活下来的样子——这种甜,比单纯的糖味,要厚重得多。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