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行程开始,中方出席平壤阅兵,下飞机后检阅仪仗队,美国后退半步

抖音推荐 2025年10月10日 16:54 2 admin

飞机落地那一刻,半岛的风又紧了些,中国高层代表团抵达平壤顺安国际机场,朝方红毯铺满跑道,仪仗队列队迎接,镜头里是笑容与敬意,背后却是地缘政治的一次再对表。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国事访问,而是在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这个敏感时点上,中朝关系的一次高调展现,也是在美韩频频军演、朝鲜不断试射的背景下。

中国释放出的一个稳定信号,而这场“友好”访问,引发的连锁反应却远比“友好”两个字复杂得多。

机场红毯与仪仗队

9日清晨,平壤顺安国际机场的氛围并不寻常,不是因为朝鲜的迎宾仪式一贯隆重,而是这次站在红毯尽头的,是朝鲜内阁总理朴泰成。

行程开始,中方出席平壤阅兵,下飞机后检阅仪仗队,美国后退半步

这个政治局常委级别的接机规格,已经说明了朝鲜对这次中方访问的高度重视,双方在机场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其中包括检阅仪仗队、奏中朝两国国歌等环节,全程细节无一不在传递出“铁杆关系”的温度。

这不是场面上的排场,而是一种信号:中朝关系在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有意继续保持战略沟通的热度。

尤其是在外界对朝鲜的外交处境频频唱衰、大国博弈持续升温的当下,这种高规格接待本身就是一种回应:不是所有的关系都需要靠利益来维系,有些合作是基于共同的战略需要和历史积淀。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出席朝鲜党建80周年庆典,不只是礼节性的“到场”,也是一次态度的亮相,它告诉外界,中国不会在区域事务中缺席,特别是在朝鲜问题这样的核心议题上。

行程开始,中方出席平壤阅兵,下飞机后检阅仪仗队,美国后退半步

对朝鲜来说,中国代表团的到来,既是对其外交空间的实质性支撑,也是对其自身政策选择的一种间接背书,这种“你来,我挺”的互动,在当前的半岛局势中,显得尤为重要。

谁才是真正的旁观者?

中朝握手,最先紧张的不是别人,是韩国,在中国代表团还未起飞时,韩国外交系统就已经开始和中方沟通,外长亲自上阵。

这通电话背后其实写满了焦虑:一方面,韩国深知没有中国的参与,所有关于朝鲜的议题,无论是去核、经济合作,还是地区安全,都难以推进。

行程开始,中方出席平壤阅兵,下飞机后检阅仪仗队,美国后退半步

另一方面,中朝关系一旦走得太近,韩国就可能被边缘化,成为被“通知”的一方,而非谈判桌上的参与者。

这种焦虑不是没道理的,长期以来,韩国在中美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但每当中朝互动升温,这个平衡就会变得岌岌可危。

韩国清楚,中朝如果达成共识,哪怕只是战略默契,也足以改变半岛事务的博弈格局,它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早与中方接触,掌握风向,防止被排除在“主桌”之外。

而美国的反应,则更为微妙,白宫近期突然放出风声:对与朝鲜领导人的会面“不设前提”,这和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先无核化、再对话”的立场截然不同。

行程开始,中方出席平壤阅兵,下飞机后检阅仪仗队,美国后退半步

这种转变看起来像是“灵活务实”,实则是“不得不为”,美国此刻手里牌不多:俄乌战事让它疲于奔命,巴以冲突又让中东局势全面失控,继续在东北亚点火,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过去搞极限施压,结果朝鲜越压越硬;现在中朝互动升温,美国只能改口,不再坚持苛刻的前提条件,实质上就是在政策上后退了一步,这不是认输,而是调整,但背后的逻辑很清楚:没有中国,美国管不了半岛。

各取所需

从机场红毯走到广场阅兵,再从外交礼仪走向安全信号,中朝此行的“象征意义”不止于表面,阅兵式上,朝鲜展示了一系列新型导弹、无人机系统等武器装备,镜头扫过的是钢铁,也是态度。

朝鲜不是在炫耀军力,而是在传达决心:你们搞联合军演,我就秀肌肉;你们说我威胁地区稳定,我就让你看到我的“自卫权”。

行程开始,中方出席平壤阅兵,下飞机后检阅仪仗队,美国后退半步

中国代表团的在场,当然不会对这些装备发表态度,但出席本身就是一个立场:尊重朝鲜的主权,尊重其选择的发展道路。

这不是对军事路线的支持,而是对朝鲜国家存在权利的认同,这种“尊重”,与美国的“施压”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朝鲜在外交上找到了一个可以依靠的支点。

对中国来说,这次出席阅兵式的收益也并不小,一方面,借助朝鲜的公开活动重申自身在半岛事务中的参与度和调解意愿。

另一方面,也是在对外展示:中方并不希望半岛局势恶化,但如果某些国家执意强推单边策略,中国也不会袖手旁观。

行程开始,中方出席平壤阅兵,下飞机后检阅仪仗队,美国后退半步

这种态度的表达,其实就是一种稳定器的角色定位,中方始终强调解决半岛问题要靠对话协商,而非施压制裁,出席阅兵式看似象征,实则是一种“场上的存在”:中方并不缺席,也不会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参与、积极引导。

美国则再次陷入战略两难:继续施压吧,朝鲜不买账;想对话吧,没有中国做桥梁,连台阶都找不到,而且,当前美国国内政治正处于高压锅状态,外交资源被中东和欧洲牵制,半岛问题又不像以前那样“好操作”。

中朝互动越频繁,美国的手就越拴紧,这种困境会逼着它不断调整战术,但调整不等于改变,美国想在半岛“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行程开始,中方出席平壤阅兵,下飞机后检阅仪仗队,美国后退半步

从下飞机检阅仪仗队,到广场阅兵式的并肩而立,再到韩国的焦虑电话与美国的政策转弯,这一连串动作,其实都指向一个核心。

中朝互动的节奏,正在重塑半岛的战略格局,中国不是制造紧张的推手,而是在复杂局势中努力稳住局面的一方。

这是一次有内容、有分量的外交出场,中国在半岛事务上的角色,不再是“被动协调者”,而是不可或缺的“稳定锚”。

美国后退的那“半步”,不是认输,而是现实使然,而中朝这次的并肩,或许就是让局势重新回到对话轨道的关键一步。

行程开始,中方出席平壤阅兵,下飞机后检阅仪仗队,美国后退半步

接下来怎么走,大家都在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没人能在没有中国参与的情况下,解决半岛问题。

信息来源:李强抵达朝鲜 2025-10-09 14:27·直新闻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