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技术正在成为推动金融业数智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各类规模机构已全面启动大模型应用规划文|《财经》杂志 唐郡编辑|张威工商银行宣布新增超100个应用场...
2025-09-23 0
美国财政部报告中,中国大幅减持257亿美元美债。这笔规模惊人的操作,引发美方高度警觉。
9月,美国国会议员代表团匆匆访华。一连串动作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博弈与警示。
7月,美国财政部例行发布国际资本流动报告。当中一行数字引发关注。中在当月减持了257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约合人民币1829亿元。这是2025年以来最大单月减持。中的美债持仓降至7307亿美元,创下2009年以来新低。
不是孤立事件。2022年减持1732亿美元,2023年减少508亿美元,2024年又减了573亿美元。2025年刚过半年,减持步伐加快。7月这波操作最为果断。
过去三年,共计减持2813亿美元。削减幅度全球领先。对比其他国家,日本仍维持稳定持仓,英国反而有所增持。
动作一出,金融市场神经紧绷。美元指数短期震荡,10年期美债收益率小幅波动。交易员、投资机构、政府部门,开始重新评估中国的策略意图。一部分美媒用“警钟”形容这次抛售。
与此对应,中国央行公开数据也揭示另一个方向。截至8月底,官方黄金储备连续第10个月上升,已达7402万盎司。增持节奏稳定,几乎每月都有新进账。
减持美债、增持黄金,操作路径清晰。
中方正通过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应对美元资产波动与外部金融风险。面对美国巨额财政赤字和高通胀背景,资产多元化被摆上了台面。
截至9月,财政赤字突破37万亿美元。2025年财年光是利息支出预计超过1.1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每天用于偿还利息的金额都在攀升。
与此同时,美国国会财政预算谈判陷入停滞。9月初,民主党与共和党围绕预算案分歧严重。9月30日的最后期限临近,联邦政府停摆风险增加。
一边削减对美金融敞口,一边强化黄金储备抗风险能力。节奏密集、操作果断,不容误判。
9月21日,美国两党国会议员组成代表团抵达北京。这是2019年以来,美国众议院首次派遣跨党派代表团访华。行程安排低调,内容明确。会谈主题集中在经贸、安全与战略沟通。
代表团由民主党众议员亚当·史密斯带队,随行人员涵盖军事、外交委员会成员。
代表团启程前两天,即9月19日,中美元首通话。两国元首直接沟通,强调“需要保持战略沟通渠道畅通”。不久,美方议员登机启程。
多重背景交织下,这次访问被外界广泛解读。其一,是缓和双边关系,避免系统性误判。其二,是直接探询中方对美元资产未来态度。
美方焦虑并非空穴来风。年内中国已四次减持美债。3月、5月、6月都有出手。而7月这次力度最大,幅度远高于前几次。
更令美方揪心的是减持节奏加快。有观点认为,中方正在利用窗口期调整全球资产配置。一旦这一趋势被其他债权国效仿,美债市场可能失去重要支撑。
特朗普团队对财政状况早已焦头烂额。联邦政府运营资金吃紧。削减开支、抬高债务上限、争取市场信心,多线作战难以兼顾。美债遭抛售直接削弱筹资能力,融资成本也随之增加。
所以,这一次代表团的任务不仅是政治沟通,更是传递信号、交换底牌。
代表团抵京当天,外媒广泛报道会议议题涵盖经贸合作、金融稳定与亚太安全框架。美方试图释放缓和意愿,并呼吁中方维持战略耐心。
尽管美方没有直接点明减持问题,但中方态度不难捕捉。继续减持属于正常金融行为,不受外部政治因素干扰。
会议未公布更多细节,但从代表团成员阵容可看出,美国确实在寻求多维度接触与理解中方意图。
特朗普本人的担忧也在公开场合显现。面对预算谈判僵局,他曾明确表示,美国政府“可能面临短暂停摆”。这句话出现在减持消息公布后的第三天。
8月末,美国财政部发布债务结构更新报告。数据显示,美国国债总规模已突破37.1万亿美元。而这一数字,仅在2022年底还停留在31万亿美元左右。两年时间,激增6万亿。
更刺眼的是利息支出部分。2025财年,美国政府光是偿还国债利息的年支出预计突破1.15万亿美元。这个数值已经逼近美国军费总额。
这组数据放在历史坐标中极具冲击力。过去几十年,美国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失衡。减税、疫情救助、大规模基建计划,不断加压财政负担。特别是特朗普任内推行的减税政策,让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同时维持庞大军费与福利体系。
财政部多次试图调整预算结构,但在党派博弈背景下,削减开支难度极大。同时,政治周期进入选举准备期,任何紧缩动作都将引发党内分裂。
美联储也无法扮演救世主角色。过去一年内,持续加息令债务成本飙升。美国国债平均利率由2.5%升至4.7%。意味着每新增1万亿美元债务,年利息支出将达到470亿美元。
市场开始对美债可持续性产生疑虑。评级机构曾在2023年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理由正是债务高企与政治风险交织。这在全球债权国间引发连锁反应。
有观点指出,中国作为最大持债国之一,拥有观察美国财政风险的第一手数据。连续多月减持动作,释放出对长期美债收益与稳定性的深度担忧。
美国国内也意识到问题严重性。财政部长与白宫幕僚在闭门会议中多次警告,若美债需求持续下降,将被迫抬高发行利率,推升债务雪球效应。
9月初,共和党与民主党围绕预算案争执不休。一边要求维持军费和能源补贴,一边又反对提高债务上限。
9月30日成为最后期限。
如果届时不能通过新预算,联邦政府将面临全面停摆。这意味着部分公务员被迫停薪,非必要部门关闭,公共服务短暂停摆。在减持消息发酵之际,这一场财政拉锯战愈加刺眼。
此时特朗普公开表达对政府停摆的“预感”,引发市场进一步震荡。部分债券基金迅速降低美债仓位,黄金、瑞士法郎、日元等避险资产短线走强。
美联储主席在年会中承认,美债市场正承受外部结构性调整压力。并特别提及“国际主要债权国的持仓行为变化”,虽然未点名,但意图清晰。
9月下旬,美国代表团访问北京后返回华盛顿。但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白宫没有释放出政策层级的回应。相反,中方继续按自身节奏进行资产调整。
10月初,有迹象显示中国央行在境外市场增持黄金ETF,进一步提高多元化外储配置比例。这种操作方式更加灵活、隐蔽,表明策略已进入精细化阶段。
国内多家机构也同步调低美债持仓预期,判断未来半年内中方可能继续维持减持节奏,甚至择机扩大规模。
消息传出后,美国财政部再次召开内部会议。财政部长公开呼吁国会尽快通过预算,避免政府陷入停摆。但截至9月末,谈判仍陷僵局。议员之间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支出优先级与边境移民拨款问题。
中国的持续减持并非“敲诈”工具,而是对全球金融格局深刻变化的回应。中方态度公开明确——资产调整属于主权行为,与任何短期博弈无关。
代表团回国后,白宫对外界表示希望“持续推进中美之间的沟通机制”,并提议年底前举行下一轮高级别经济会谈。但中方未立即响应,反而在外交层面保持低调。
10月中旬,美元指数波动加剧。国际市场对美债评级的担忧重新浮出水面。避险资产走强,美股短线调整。
华尔街投行报告指出,如果中国未来一年继续减持规模不变,美债市场将面临边际买家缺口,需要依赖美联储或本国银行体系接盘,带来结构性成本上升。
这一判断在国会听证会上被多次引用,引发部分议员呼吁重新评估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但在财政现实面前,美债发行已成为维持政府运转的生命线。
11月初,白宫再次呼吁通过“紧急预算案”,尝试绕过国会程序。但临时拨款仅能维持至12月初,财政僵局并未根除。
至此,从中国7月减持开始,引发的连锁反应已经逐步影响美国内政与金融决策。
面对财政与外交双重压力,美方需要重新梳理其全球财政战略。而中方的步调依旧稳定、谨慎,并未因外部呼声作出明显让步。
美债市场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若中方继续减持,其他债权国是否跟进,将决定全球金融生态未来数年的变局轨迹。
相关文章
大模型技术正在成为推动金融业数智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各类规模机构已全面启动大模型应用规划文|《财经》杂志 唐郡编辑|张威工商银行宣布新增超100个应用场...
2025-09-23 0
英伟达与阿布扎比技术创新研究所(TII)联手,在阿联酋设立了中东地区首个英伟达AI技术中心,旨在共同开发下一代人工智能模型和机器人平台,标志着这家芯片...
2025-09-23 0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全员大会上喊 “宁可不做生意,也要跟罗永浩刚到底” 的时候,恐怕没料到,这场预制菜风波会搅出这么大的连锁反应。要知道,西贝在全国 6...
2025-09-23 0
健身圈炸了!2024年3月,北京某健身房连续3个会员因过度训练住院,医生一句“免疫系统崩了”让所有人后背发凉。 别卷了,再卷真进ICU。 新研究打...
2025-09-23 0
菲律宾现在的局面,用“屋漏偏逢连夜雨”形容都嫌轻巧,一场17级的超强台风“桦加沙”正面登陆,另一头,反腐抗议的人潮已经冲到总统府门前,喊得比风还大声。...
2025-09-23 0
最近,中菲关系再次成为舆论焦点。9月19日,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正式辞行,临走时对菲外长拉扎罗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希望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菲关...
2025-09-23 5
前言说起最平价的奶茶店,那肯定非蜜雪冰城莫属,尤其是四块钱一杯的柠檬水,那可是他家的“镇店之宝”。然而,谁也没想到,今年的柠檬水却惨遭“滑铁卢”,不仅...
2025-09-23 6
记者从市中区人民政府获悉,针对近日网民关注的“育英中学教师体罚学生事件”,济南市日前已经成立由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妇联等部门和市中区组成的联合调查组...
2025-09-23 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