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机器人风口炸出宁波新首富,590亿身家背后,藏着3代人的产业野心

抖音推荐 2025年09月23日 19:56 4 admin

宁波商业版图突变,拓普集团创始人邬建树,以惊人的590亿身家问鼎新首富,公司市值狂飙至1300亿,这场财富盛宴的幕后推手,竟是人形机器人那块不起眼的“机器肌肉”——执行器!


其业务营收虽小,但增速与毛利率堪比芯片,已彻底引爆资本市场,这家传统企业,如何成为机器人时代的“卖铲人”?


机器人风口炸出宁波新首富,590亿身家背后,藏着3代人的产业野心

一块机器肌肉的千亿威力

你可能很难想象,拓普集团机器人执行器这块业务,根据去年的年报,营收规模其实不大,只有区区0.1亿元,但就是这不起眼的0.1亿,却像是点燃了火箭的引信,引爆了整个资本市场。


为什么?两个数字足以说明问题,第一,624%的同比增长,这种指数级的爆发力,暗示着一个全新市场的开启,第二,高达50.9%的毛利率,这个数字简直“不讲道理”。


机器人风口炸出宁波新首富,590亿身家背后,藏着3代人的产业野心

要知道,传统的汽车零部件行业,毛利能做到20%就算相当不错了,而拓普的机器人执行器,其盈利能力堪比芯片,充满了高技术附加值的味道。


说白了,这块业务“很赚钱”。一个机器人身上需要几十个这样的执行器,单台价值就好几万,而执行器本身的成本,就占到了整个人形机器人的一半以上。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零件,而是一门利润丰厚的黄金生意。


机器人风口炸出宁波新首富,590亿身家背后,藏着3代人的产业野心

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了票,也直接把持有公司58.48%股权的邬建树父子,送上了财富的巅峰。根据今年的胡润全球富豪榜,邬建树的财富位列全球第382位,正式成为宁波的新名片。这场由“机器肌肉”撬动的财富巨浪,来得又快又猛。


从一块橡胶垫到精密关节

然而,这根价值千金的“机器肌肉”并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它的技术基因,可以一路追溯到40多年前,宁波城郊三间破旧的瓦房里。那时候,故事的主角还不是机器人,而是一块平平无奇的橡胶减震垫。


机器人风口炸出宁波新首富,590亿身家背后,藏着3代人的产业野心

1983年,19岁的邬建树靠着借来的5000块钱和8个工人,创办了拓普汽车配件厂。当时国内汽车工业刚起步,北京吉普的一款车因为减震太差,被用户疯狂吐槽。邬建树看到了机会,他带着自己做的橡胶垫,在北京吉普的工厂门口硬是蹲了三天,靠着一句“坏一赔十”的江湖承诺,拿下了第一笔30万的订单。


这笔生意不仅让工厂活了下来,更重要的是,它把一种理念刻进了拓普的骨子里:“制造业的命门,就是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机器人风口炸出宁波新首富,590亿身家背后,藏着3代人的产业野心

到了1996年,当同行们还在橡胶垫的价格战里卷生卷死时,邬建树做了一个让所有人看不懂的决定:砍掉70%的低毛利产品,押上全部身家,进军一个叫NVH的领域。NVH,也就是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堪称“汽车的神经中枢”,直接决定了一辆车的乘坐舒适性,技术壁垒极高。


他砸钱建研发中心,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地拆了50多辆进口车,硬是从德国博世这样的巨头嘴里,抢下了一汽大众的订单。等到2015年拓普上市时,从奥迪、宝马到保时捷,可以说市面上每三辆私家车里,就有一辆留下了拓普的印记。让汽车“更安静、更减震”,这个看似朴素的目标,无意中为今天制造机器人精密关节,埋下了最深的伏笔。


机器人风口炸出宁波新首富,590亿身家背后,藏着3代人的产业野心

一场豪赌与一个年轻人

从解决汽车的“抖动”,到驱动机器人的“运动”,这中间还隔着一次至关重要的惊险一跃。而这次跳跃的催化剂,是2016年的一场豪赌,赌注的名字,叫特斯拉。


彼时,特斯拉的轻量化一体铸造车身技术在业内备受争议,很多人觉得“不安全”。但邬建树力排众议,他断定:“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就是未来的战场。”他亲自带队飞到美国,说服马斯克把铝合金底盘结构件的订单交给了拓普。为了这个订单,他不惜抵押了自己的房产,砸了10个亿建生产线。


机器人风口炸出宁波新首富,590亿身家背后,藏着3代人的产业野心

结果,他赌赢了。2020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投产,Model3和ModelY火遍全球,拓普也跟着赚得盆满钵满,第二年营收和净利润暴涨超过60%。更重要的是,这次合作让拓普彻底掌握了汽车底盘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而这项技术,与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系统,竟然是高度重合的!为特斯拉ModelY生产的底盘执行器,稍加改造,就能变成机器人的“膝盖”和“手肘”。这个发现,让拓普在机器人赛道上,少走了至少三年的弯路。


机器人风口炸出宁波新首富,590亿身家背后,藏着3代人的产业野心

故事的接力棒,这时交到了一个年轻人的手上。2023年10月,年仅23岁的邬好年当选为拓普集团副董事长。这位出生于2000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的“二代”,没有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而是直接扛起了机器人业务这面大旗。


他的动作快得惊人。2022年马斯克的Optimus机器人刚亮相,他便开始秘密布局。2023年正式成立机器人事业部,今年初更是豪掷50亿建设机器人核心部件生产基地,初期规划产能就高达10万台,几乎相当于全球人形机器人年需求的三分之一。他们甚至直接将成熟的汽车产线改造复用,实现了对同行的降维打击。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