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经济“结构性”分化严重,全国房价低迷,这些领域却突围

抖音推荐 2025年09月17日 00:57 5 admin

文|ho侯神

编辑|ho侯神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2016年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具代表性,股市自此再无全面牛市,上涨多集中于热门主题板块,不少行业下跌,形成“抱团取暖”的结构性牛市。

楼市也告别普涨,全国70城房价下跌城市渐多,直至2021年房地产周期见顶。

经济“结构性”分化严重,全国房价低迷,这些领域却突围

整体低迷下的豪宅

对比中日房地产周期,中国2021年楼市见顶,比日本晚30年,2025年走势类似日本1995年。

1995年东京市区房价较1991年跌超50%,而上海2025年房价较2021年跌幅约30%,既小于东京当年跌幅,也低于国内其他城市均值。

上海高端住宅成楼市“特例”,保守预计今年上海3000万以上新房成交金额将破千亿元,头部项目带动明显。

如黄浦区新房均价5年涨近30%,从2020年13.8万/㎡升至2025年17.9万/㎡,壹号院套均7300多万的房源开盘1小时售罄,一年间均价涨16.5%,金陵华庭、海泰北外滩等豪宅均价也均超18万/㎡。

反观东京,1990年泡沫顶峰时豪宅均价400-500万日元/㎡,泡沫破裂后持续下跌,2002年主城区豪宅均价跌至150万日元/㎡,较1991年高点跌60%-70%,且跌幅超普通住宅。如今东京房价虽破历史高点,但剔除通胀后仍未超越。

经济“结构性”分化严重,全国房价低迷,这些领域却突围

上海及深圳、杭州等一、二线城市核心区豪宅走俏,有几个核心原因。

中国城镇化进入后期,但大城市化方兴未艾。

再加上大城市教育、医疗等优势突出,且长期户籍管控延缓了人口集聚,目前上海人口占中国城市人口不足3%,远低于东京(30%+)、首尔(25%+)等国际大城市,仍有增长空间。

另外,“资产荒”背景下,存款、利率债收益率下行,富裕阶层债务低,购置豪宅成资产增值选择。

不过,全国房地产整体仍低迷,1-7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降4.0%、6.5%,二季度起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

我国房地产何时回升未知,但人口下降、老龄化加速、城镇化放缓是既定事实,而上海豪宅强势背后,“稀缺资产荒”与民间投资负增长、住户存款超160万亿元形成反差。

经济“结构性”分化严重,全国房价低迷,这些领域却突围

A股结构性行情

今年全球股市表现亮眼,我国上半年经济增速超预期,A股4月后走强,虽有人担忧A股融资规模超2015年高点,但当前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2.49%,远低于2015年峰值4.7%,杠杆风险可控。

也有人期待存款“搬家”推全面牛市,但房地产下行期居民、民企杠杆率下降,风险偏好难提升,且企业盈利增速低,不支持大牛市,本质是宽货币、宽信用下的估值上修行情。

科技股成A股亮点,背后是AI时代红利,8月下旬科创50指数较7月底涨30%,PE估值升至190倍,虽市盈率约为纳斯达克4倍多,但行情集中于AI算力、芯片等产业链,电子行业上半年盈利增23%,符合成长逻辑。

经济“结构性”分化严重,全国房价低迷,这些领域却突围

2023年5月后半导体销售额增速触底回升,2025年4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620.7亿美元,同比增21%,连续21个月正增长,美国头部AI公司云业务、广告收入增长,进一步带动芯片需求。

虽科创板块市盈率偏高,但传统估值体系难反映科技企业价值,2024年科创板平均研发费用率11%,显著高于主板,估值溢价却仅30%,创新价值未充分体现。

且当前科技板块逆势走强,体现市场对新质生产力的长期乐观,呈现“防御性成长”特征。

经济“结构性”分化严重,全国房价低迷,这些领域却突围

经济转型

过去10年中国经济转型显著,2015年底至今,A股新兴产业(电子、计算机等)市值翻3.6倍,占比达30.2%;传统行业(银行、地产等)市值仅增60%,占比降至21.0%。

目前我国处于人工智能等技术革命的过渡阶段,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1位,这轮行情已从估值驱动转向高成长预期驱动的结构性牛市。

不过,A股结构性牛市与美股有明显差异,因为A股交易集中于中小市值公司,2024年300亿以下市值公司交易额占比63.4%(美股仅7.1%),但盈利占比仅13.2%,美股则集中于1000亿以上市值公司,交易额占比81.3%。

还有就是A股更重“讲故事”,美股“七巨头”虽受追捧,但今年市盈率约33倍,盈利增速20%左右,而A股中报整体盈利仅增2.5%,剔除新股后平均净利润增速为负。

经济“结构性”分化严重,全国房价低迷,这些领域却突围

当前国内AI企业发展路径难测,有人担忧重现2000年互联网泡沫,但历史证明泡沫未阻碍互联网商业模式成熟。

如今中国经济虽面临房地产、供需失衡压力,收入分化问题也需关注,但经济转型趋势明确,未来总会在发展中破解症结。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