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千元机仍有 LCD 屏,高端旗舰却难寻踪迹,原因何在?

抖音推荐 2025年09月15日 18:01 5 admin

2025年8月,一场由网友自发发起的“LCD自救签名运动”在网络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发起人名叫“渣哥”,他在B站发布视频,呼吁厂商重启高端LCD手机生产。

视频中,他表示自己因无法适应OLED屏幕的频闪问题,长期使用LCD设备,并曾拨打上千个电话试图联系厂商,推动众筹一款搭载LCD屏幕的旗舰手机。

在短短几天内,QQ群和社交平台上聚集了超过2000名用户,还有3600多份调查问卷被提交。看上去,LCD用户的声音不小,但最终,这场请愿行动无疾而终

魅族、蓝狐等厂商明确表示不考虑推出LCD旗舰机型,TCL虽短暂表示过合作意向,但提出需定制5000台、且不支持众筹,最终也不了了之。

这场事件的背后,其实反映出一个现实问题——为什么千元机还能保留LCD,而高端旗舰却几乎彻底放弃?

千元机仍有 LCD 屏,高端旗舰却难寻踪迹,原因何在?

LCD不是不行,是“不值”

从屏幕技术角度来看,LCD和OLED的最大区别在于发光方式。

LCD需要背光层,结构更复杂,厚度更大;而OLED是自发光,支持更高的对比度、响应速度快,还能实现屏下指纹、屏幕发声等功能。

这些特性,决定了OLED更容易满足旗舰机对轻薄化、高屏占比、功能集成等要求。

包括三星显示、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在内的头部屏幕供应商,将研发和产线资源集中在OLED上。这直接导致高端LCD屏幕的定制成本居高不下,厂商议价能力也严重受限。

红米甚至打出过“重振LCD荣光,Redmi义不容辞”的Slogan专门花重金开了一条屏幕产线。但最终销售成绩并不理想。

后来Redmi基本放弃了高端LCD设备的尝试。这说明,即便厂商愿意承担高成本,消费者也未必愿意买单。

千元机仍有 LCD 屏,高端旗舰却难寻踪迹,原因何在?

真实的用户需求,并不如声音那么大

可能有人认为,3600份请愿问卷已经能说明问题,但如果放在整个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来看,这个数字就显得非常有限。

根据2024年市场数据,中国智能手机年出货量接近3亿台,3600份问卷所代表的用户群体,难以支撑起一条高端产品线的商业逻辑。

在这次“LCD自救运动”中,TCL短暂表达过兴趣,考虑基于旧款P10机型定制换芯+换屏的LCD版本,但提出一个前提:预定量至少要达到5000台,并且用户需直接在官网付款,不能通过众筹

最终,LCD用户群体内部出现分歧,有人质疑定价,有人担心售后,还有人反对使用旧机型改款。这些内耗导致项目流产。

这也暴露另一个问题:LCD用户虽有情怀,但缺乏统一需求和明确购买力。

千元机仍有 LCD 屏,高端旗舰却难寻踪迹,原因何在?

换屏市场,是护眼还是经济账?

在官方渠道无望后,一部分用户转向了“魔改”市场——在闲鱼上,有商家提供将OLED旗舰机换成LCD屏的服务。大部分商家坦言,换屏的主要动力是费用问题。

以小米14为例,原装OLED屏幕的维修价格可能高达1200元,而一块国产LCD屏幕成本仅需几百元。

更换后虽然功能受限,比如屏下指纹无法使用、分辨率下降,但对一些追求低成本维修的用户来说,这是一笔划算的交易。

但这也说明,护眼并非核心目的。商家只是利用“护眼”作为营销话术,实质上是通过技术改造提供一个低价维修选项。“护眼”在这里成了附加值,而非主因。

千元机仍有 LCD 屏,高端旗舰却难寻踪迹,原因何在?

OLED的进步,正在削弱LCD的优势

多年来,OLED频闪和烧屏问题一直被视为其短板。部分频闪敏感用户在使用OLED屏幕时可能会出现眼睛疲劳、头晕等不适反应。

但技术并不是静止的。比如小米推出“绿洲护眼”技术,荣耀和vivo也相继推出“明眸护眼”、“视觉舒适性算法”,通过软硬件结合,减少用户眼部负担。

这些改进让OLED屏幕的护眼性能不断提升,不少曾经选择LCD的用户,也逐渐接受了改良后的OLED屏幕体验。从这一点来看,LCD曾经的“护眼”优势,正在被技术进步所抹平。

千元机仍有 LCD 屏,高端旗舰却难寻踪迹,原因何在?

LCD屏幕不是不能用,而是不再适合旗舰市场的定位

厂商不是不愿意听用户的声音,而是在现实的商业环境中做出了最优选择。高端产品要追求的是综合性能、外观设计和技术创新,而不只是某一项特性。

如果未来有新技术能在护眼、成本、结构上同时超越OLED,那时候可能会有新的屏幕形态取而代之。

但至少在当下,LCD注定是一条越走越窄的路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