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他曾任上海市委书记,主政上海40多年,官至正国级,享年69岁

抖音推荐 2025年08月20日 14:02 2 admin

黄菊:上海老弄堂走出来的掌舵人

他曾任上海市委书记,主政上海40多年,官至正国级,享年69岁

你说一个人能不能凭一腔热血,把一座城市搅活了?有人说做官是给自己留后路,可黄菊偏不,非要扛着压力,往上海这个老大城市里扎。他的故事,说近了,其实也有点像咱们每个人摔跟头、摸爬滚打的样子,憋着股劲要把一摊事干漂亮。

要说开始那会儿,谁能想到他能坐到咱上海“一把手”的位置?1938年,黄菊出生,那个年头,天还没亮。他小时候家里不宽裕,不过也不算真的穷到没饭吃。大院里小孩疯跑,他也混在其中。国歌还是新鲜事物,街头巷尾一阵阵红歌声。不用说,孩子脑子里,自然就种下了那种“国家要好起来”的想头。那会儿人都讲一句,家国情怀,从骨头缝里冒出来,就是止不住。

他曾任上海市委书记,主政上海40多年,官至正国级,享年69岁

但命运这东西,不会一味儿顺坡下。他少年自有志气,闹着要上进,进了学校里头,学业也不赖。不知是不是那时候的苦日子养出来的硬脾气,碰到啥难题,他都不绕路。四下张望,街头的石库门和弄堂,上海弄人的湿意和人情味,都成了他长大后用来打交道的本事。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说是风云变幻也不为过。大大小小的官员换了几拨,有的走,有的留。上海这地儿,老底子积攒下来的毛病也满地鸡毛——马路狭窄、公交挤得人喘不上气,下雨天外头一片汪洋,连孩子都怨气冲天。讲真,搁谁身上,都会头疼。

他曾任上海市委书记,主政上海40多年,官至正国级,享年69岁

黄菊到任那天,天还没亮透。他不是那种一来就开大会、喊口号的人,先是让人把那些石库门、棚户区的路瞧一遍。后来有人传,说老黄总在清早偷偷自己下小区,就跟老百姓搅合在一起,看人怎么挤公交车,菜市场有啥缺斤少两,甚至被小贩拉着唠好半天——你要真心把这城市当自己家,事自然就扎实了。

可上海不是吹吹打打能弄好的。大到世博园区规划,小到弄堂口的垃圾箱,全是老大难。他第一件大事,就是咬牙搞地铁。九十年代初,做地铁是要冒风险的,动不动就有人抱怨钱花哪儿了,有没用?还有人眼皮底下拆迁,扯皮拉筋,谁都不肯让步。有些老人说自己一辈子住弄堂不愿搬,黄菊那会亲自跑去和人唠家常,讲未来,讲下一代咋有奔头。背后多少泪水和埋怨,也没人真能数得清。但最终,不论胳膊腿磨出多少泡,上海地铁第一条终于挖出来了。城市的骨架,就这么慢慢长开了。

再后来外资进来,厂子遍地开。那阵子,“打工潮”和“下岗”搅成一锅粥。有人说朝气蓬勃,有人说人心浮动。黄菊会临时消失一阵,请书记们到老厂房,听工人们狠狠地抱怨。有人骂他盖楼毁老上海,他就在街边抽闷烟,说城市要活得像个人,就不能一直回头看,得往前扑。可他心里也清楚,一刀切不是办法,有些伤害,终究还是落在了人的身上。

有一次,在一个拆迁户家,老太太拉着黄菊哭,说这里住了一辈子,抬头就是过去的青砖黄瓦。黄菊安慰了许久,话不多,也不煽情,当天下午回来时还给老太太带了小点心。巡着这些小事,能看出他的软处。上海的面貌换新,他也常记挂那些被逼着“换风景”的人。

你要说他铁腕吧,也没错。他干起活来雷厉风行,“办不成就不回家”是办公室的老笑话。可主任脾气再硬,深夜站在黄浦江边,也会偷偷发愁——一座城市怎么才算照顾到所有人,这个算题谁也解不完。他偶尔会和朋友私下说,城市的本事,不在于有多高的楼,而是在慌乱和变化里,让老百姓有点安稳和希望。这个道理,他花了半辈子琢磨。

但人的一生哪有永远的掌声?到了后来,多少赞扬、遗憾、争议一齐上桌。黄菊去北京做更高官的时候,上海人还有点不舍——有人暗暗说,“这人是真把咱这地方当回事儿的。”可世界没准头,没几年,他就因病告别了舞台。最终,上海还在疯长,地铁越来越密,外滩灯火不灭。可你说,他留下的那些——是江边的风,还是地铁声里的温度?也说不好。

我们总说,一个人改变一座城,这话大了。但是那些细枝末节、夜里叹气、与老百姓攀谈的碎片,都像是放在老橱柜的玻璃碗里,偶尔碰一下,就晃出一点记忆来。黄菊大概也没想自己能“永垂不朽”,不过是想,做点实在事,让家乡、让上海,在风雨过后都还有盼头。

现在想想,那些被折腾咬牙坚持的人,和那些在大步流星里丢掉老东西的人,大家都是这座城市里的一页。黄菊只是较真了一点,把每一页都翻得仔仔细细。

以后还会有别的黄菊吗?或者,城市还会有多少个这样的转身?说不清。但夜里坐在黄浦江边,看地铁灯火一盏盏亮起来,倒真能体会一句老话:风雨里有人撑伞,城市里有人点灯。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