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1日那天,南海天空下发生了一件事,让很多人到现在还觉得心塞。王伟是个海军航空兵飞行员,那天他开着歼-8II战斗机去拦截一架美国EP-3侦...
2025-08-16 0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阿拉斯加的会晤一旦开场,局面就不可能回到原点。
它可能是缓冲,也可能是导火索。
今天就把已知事实和关键分歧讲清楚,再看看可能的走向。
阿拉斯加在1867年以前是俄罗斯领土,卖给美国后成了战略要地。
这地方不仅靠近俄远东,也接近北极航道,是美俄都关心的地缘节点。
军事基地更强化了象征意味——美方要用这个场合展示力量背景,俄方则可以借机强调“回到当年的舞台”这种心理暗示。
双方这次会谈规模很小。
最初是两人面对面,各带一名翻译,随后才可能扩展到包括外长、国家安全顾问等人的小范围会议。
这种安排在外交上通常意味着先试探,再进入技术性探讨。
白宫内部消息称,这次会的时间不会太长,预计几个小时,特朗普之后会立即返回国内事务。
会谈的对外定位,特朗普说得很直白——不是签和平协议,而是“先听听对方愿不愿意为停火做事”。
他甚至自己给成败做了个概率评估:成功的可能性是75%,失败是25%。
这样的表述相当少见,因为大多数领导人在会前不会公开谈及失败的概率。
这既是给舆论降温,也是为自己留空间。
外界对这场会的解读分化明显。
部分美国媒体认为,这是一场“战略试探”,主要任务是为可能的第二轮美俄乌三方会晤打基础。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尚未被邀请,这个安排在基辅和欧洲引发担忧——担心美俄私下形成某种框架,然后再让乌克兰被动接受。
会前几天,安克雷奇市区有支持乌克兰的集会。
参与者高举标语,警告不能用乌克兰的领土换取和平。
这种民间抗议虽不会改变会议议程,却会形成舆论压力,让美方在会中有所顾忌。
从美俄双方的动作看,这次会有多重目标。
但议程顺序上,乌克兰停火仍是最核心的切入点。
普京在出发前称,美国“正在做出真诚努力结束战争”,这种表态在俄官方话语里很罕见。
特朗普则反复提到,如果对话失败,将对俄罗斯采取“非常严厉的后果”,包括制裁和经济限制。
这个组合,一软一硬,典型的谈判预热手法。
第一章到这里,我们能看清三个事实:
时间地点已定,议程顺序锁定,双方都在用“低承诺、高弹性”的策略为自己留回旋余地。
问题是,这样的铺垫能换来实质突破吗?
会前,美国释放的信号比较集中。
特朗普的目标是推动一个停火框架,但不是立即让乌克兰和俄罗斯签字,而是先建立意向,再谈细节。
这种分步策略有利于先达成政治姿态上的成果,方便向国内交代。
他还公开警告,如果谈判没有进展,美国将准备“严厉后果”,外界普遍解读为二级制裁、能源出口限制等经济手段。
在安全保障问题上,美国方面对外传递了一个模糊但有意思的概念——“非北约名义”的安全保证。
这意味着,美方可能在不触动北约条款的情况下,对乌克兰提供某种防御承诺。
这一设想有两个现实考量:
一是避免与俄罗斯的直接军事对抗升级;
二是保留外交灵活性,以免在未来的协议中束缚美方行动。
问题在于,这种保证能否被乌克兰接受?
缺少北约的集体防御条款,可信度和威慑力都会打折。
俄罗斯方面的核心诉求则更直接。
克里姆林宫反复强调,乌东四地——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已经并入俄罗斯,这是不可谈判的政治现实。
与此同时,俄方释放了愿意把“核军控”纳入会谈的信号。
这是一个经典的“议题绑架”手法:用核军控吸引美方兴趣,再在乌克兰问题上争取更多空间。
乌克兰的立场在会前已经公开。
泽连斯基和政府团队明确提出五项底线:
先是停火必须先行,其次是乌方必须参与任何谈判;
第三是领土问题只能由乌克兰决定;
第四是安全保证必须可靠并包含美方参与;
第五是如果会谈无果,必须加大对俄压力。
这些底线几乎堵死了以“冻结前线”换停火的可能性。
欧洲盟友在这一点上与乌克兰一致。
德国总理、法国总统等多次表态,乌克兰必须在谈判桌上;
任何停火安排都不能改变“领土不可通过武力变更”的原则。
这不仅是政治立场,也是法律约束,因为欧盟的对外政策在这一点上几乎没有回旋空间。
问题在于,美俄之间的“最低可接受条件”差距巨大。
美方如果坚持乌克兰参与和安全保证,俄方就会要求承认现有控制区;
俄方如果坚持领土问题不谈,乌克兰和欧洲就很难接受。
这样的结构,使得停火框架很可能只能以“阶段性措施”出现,比如先停止空袭、导弹打击,或者先交换战俘、人道走廊等。
特朗普本人在会前接受采访时暗示,可能会探索“分领域停火”的路径。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易于操作,不必一次性解决所有争议;
缺点是容易被利用成战术性喘息,让冲突方有机会调整和补充兵力。
市场和外交圈都明白,真正的风险在于“冻结前线”这个提法。
俄方多次暗示可以接受这种安排,美国内部部分声音也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止战方式。
但乌克兰和欧洲担心,这相当于默认俄罗斯的领土收益,为未来的再战埋下隐患。
在这样的盘面下,特朗普试图用制裁威胁保持谈判压力,普京则用核军控和地缘合作议题拓展谈判范围。
双方都在抢占道德高地,又都在为自己留退路。
这种博弈,你觉得能在几小时的阿拉斯加会谈中得到突破吗?
会谈桌上的核心议题是乌克兰停火。
美方希望先从停火切入,再铺开安全保证、战俘交换、人道通道等配套安排。
特朗普曾表示,不排除采取分阶段停火的方式,比如先停空袭,再逐步扩大到地面战斗。
这种分步方案的好处是易于落地,不必一次性解决所有分歧。
缺点是可能让冲突各方利用间隙调整部署。
俄方在停火问题上提出过“冻结前线”的思路。
意思是按照当前控制线停战,把局势锁定下来,这种方法在军事上能立即降温,但在政治上争议巨大。
乌克兰和欧洲普遍担心,这会固化领土变更,让俄罗斯保有战果。
安全保证是第二个焦点。
美方提出“非北约名义”的安全保证方案,避免直接触动北约的集体防御机制。
这种设计既想安抚乌克兰,又想减少与俄罗斯的直接对抗风险。
但因为缺少北约条款的硬约束,可信度一直遭到质疑。
俄方在会前多次释放核军控议题。
普京希望把战略武器限制谈判和乌克兰停火绑定在一起,吸引美方投入更多关注。
这种“议题交换”策略,既能增加俄方的谈判筹码,也能在国际舆论中展示自己在大国安全事务上的地位。
经济与制裁问题也是绕不开的话题。
特朗普在会前多次强调,如果谈判失败,美国会采取“非常严厉的后果”。
包括加大能源出口限制、实施二级制裁、扩大金融封锁等措施。
市场对此保持谨慎,能源价格和股市在会前波动加剧,但投资者普遍不认为一次会谈就能改变走势。
地缘合作议题被放在了次要位置,但仍有价值。
阿拉斯加和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航道安全、气候变化等议题,可能会被当作谈判的“附加条款”带进会场。
这些领域的合作,一旦达成共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美俄整体关系。
从这些议题来看,会谈并不只是“停火”一个口号。
它更像是多条平行轨道一起推进,哪条先跑通,就可能决定会后新闻标题的内容。
会前分析普遍认为,有三种主要走向。
第一种是双方可能在某些具体措施上达成一致,比如扩大战俘交换、建立人道走廊、暂停部分攻击行动。
这些举措虽然不能立即结束冲突,但能为下一步的三方会晤创造条件。
还有就无果而终,如果美方认为俄方不愿在核心议题上做出让步,就可能立即宣布加大制裁力度。
俄方也可能借此指责美方“不想谈”,继续保持高压军事行动。
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局势会维持高烈度冲突,欧洲援助节奏也会加快。
第三种是争议性停战,如果双方同意以现有前线作为临时停火线,将引发乌克兰和欧洲的强烈反弹。
支持者会认为这种方式能立刻止战,反对者会警告这是为未来冲突埋雷。
这种框架一旦被接受,执行就需要第三方监督机制和验证手段,否则很难维持。
舆论和民意也是一股变量。
阿拉斯加的抗议活动和美国国内的政治分歧,会影响特朗普在谈判中的操作空间。
一旦出现被解读为“让步”的条款,舆论可能迅速反转,增加国内压力。
这场会谈的影响不会局限在外交层面。
市场、盟友关系、国内政治都可能受到波及。
最终,它能否推动乌克兰战争走向缓和,还要看接下来能否顺利开启三方会谈,并落实停火框架的细节。
参考信源:
《希望“停火放在第一位”,坚称领土问题不让步,欧乌给美俄峰会提条件》·环球网·2025-08-14
《俄回应“普特会”涉领土问题:俄宪法已列明 谈判将完全基于国家利益》·光明网·2025-08-13
《特朗普会前与欧洲划定“红线”:不谈领土,只争取即时停火》·新浪财经·2025-08-14
《泽连斯基再强调:涉乌决策 乌克兰必须参与》·财联社·2025-08-15
相关文章
2001年4月1日那天,南海天空下发生了一件事,让很多人到现在还觉得心塞。王伟是个海军航空兵飞行员,那天他开着歼-8II战斗机去拦截一架美国EP-3侦...
2025-08-16 0
在娱乐圈这个大染缸里,吻戏似乎成了家常便饭。不少演员为了角色和剧情需要,对吻戏也是来者不拒。可偏偏有这么5位女星,特立独行,她们对外宣称从不拍吻戏。其...
2025-08-16 0
据环球网报道,凌晨时分,南海的浪涛拍打着仁爱礁的礁盘,发出沉闷的声响。远处,一艘锈迹斑斑的军舰像一头搁浅的巨鲸,在海面上投下模糊的影子。这就是菲律宾的...
2025-08-16 0
这段时间,世界各国也算看清楚特朗普的套路了,那就是美国现在越来越倾向于在啃不动中国的情况下,越来越拿欧洲开刀,拿日本,韩国,甚至包括印度这种跟美国实力...
2025-08-16 1
2025年8月11日晚上,特朗普总算在文件上签了字,把中美贸易关税的休战期又往后推了90天。原本定好的期限是8月12日,要是没动静,美方就得对中国商品...
2025-08-16 1
文|徐 来编辑|徐 来阿拉斯加的会晤一旦开场,局面就不可能回到原点。它可能是缓冲,也可能是导火索。今天就把已知事实和关键分歧讲清楚,再看看可能的走向。...
2025-08-16 1
每经编辑:杜宇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8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普京表示,过...
2025-08-16 0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最近南海那片儿可热闹了,菲律宾那边儿跟打了鸡血似的,一口气弄了35艘船,啥渔船、补给船、海警船全招呼上了,乌泱乌泱地往黄岩岛这边儿凑...
2025-08-16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