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不作死就不会死!作者/南海看云街头醉酒闹事的事儿,大家平时多少都听过见过。有人觉得喝多了失控没大事,吵两句、耍点横,没人会真较真,是不是这样说是...
2025-09-24 1
驻扎上海20年、员工规模近10万的昌硕科技代工厂宣布整体迁离,这引发网友热议,“难道是第二个富士康”?
对此,有人担忧,我们“世界工厂”的招牌是不是要保不住了?
还有人指出:近十万个岗位,背后就是近十万个家庭的生计,这可怎么办?
上海昌硕,这个名字在普通人听来也许有些陌生,但对于上海浦东乃至整个中国制造业来说,它曾是庞大的存在。
2004年,昌硕科技落户上海康桥工业区,投资规模达120亿元,主要承接苹果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产品的组装业务。
近十万人在这里工作生活,就像一个小镇,甚至一座小城。由于其业务模式与规模与富士康相似,也被当地人称为“小富士康”。
现在,这个“镇子”要迁徙,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担忧和猜测:“是不是被经济环境逼走的?”“中国的制造业是不是要空心化了?”
昌硕的这次“出走”,实际上是向外迈了一大步,直奔印度等东南亚国家而去。
当然,它也是身不由己,毕竟作为苹果公司供应链的一环,说到底也得听人家的安排。
近年来,全球经贸环境波诡云谲,特别是中美之间的科技博弈,让苹果不得不考虑分散风险,避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印度凭借其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市场潜力,成了苹果眼中的下一个热土。
苹果的目标很明确,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印度生产的iPhone比例提升到四分之一以上。
作为苹果的“御用代工厂”,昌硕面临的选择题简单粗暴:是跟着苹果去印度建厂,保住未来的订单。还是留在原地,眼睁睁看着订单流向竞争对手?
对于一个严重依赖单一客户的代工企业来说,客户的战略转移就是自己必须遵守的军令。不跟上,就可能被踢出这个价值万亿的供应链体系。
所以,我们看到昌硕前往印度招兵买马,建立新的生产线,就像当年的富士康一样。
如果只看到昌硕向外走,那就只看到了故事的一半。昌硕的另一部分,则从上海浦东,迁往了邻近的昆山。
这一步,则是一次彻头彻尾的、主动的成本与战略考量。
二十年前,昌硕落户上海时,上海的土地和人力成本还具有相当的优势。但如今的上海,早已是中国金融、科技和创新的高地,寸土寸金。
对于昌硕这类利润主要来自“辛苦钱”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来说,上海高昂的运营成本已经成了一座沉重的大山。
而昆山,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它紧邻上海,交通便利,能够无缝承接上海的产业辐射和物流网络。更重要的是,昆山的土地、用工和综合运营成本,相比上海要低得多。
对于昌硕而言,从浦东搬到昆山,不是“离开中国”,而是“在中国内部,找到了一个性价比更高的地方”。
其次,这也是一次双向奔赴。今天的上海,正在努力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它更希望吸引的是芯片研发、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这类高附加值的产业,而不是几十万人的组装工厂。
某种程度上,昌硕的“搬离”,也契合了上海自身的城市发展规划。所以,昌硕向昆山的这一步,是企业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主动选择,也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梯度转移的自然结果。
它恰恰说明,中国制造业的内部生态正在发生深刻而健康的变化。
看懂了昌硕的这两步棋,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最初的那些担忧,就会有新的感悟。
十万人的饭碗,确实受到了冲击。对于每一个身处其中的普通员工来说,工厂的搬迁就是生活中的一场地震,未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是真实存在的。
这是产业转型过程中,我们必须正视和承受的阵痛。毕竟,任何宏大的叙事,都不能掩盖个体面临的具体困难。
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就此动摇了吗?恰恰相反,这或许正是“世界工厂”升级的标志。
过去,我们的优势是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我们靠汗水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现在,这条老路已经越走越窄。
一些低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链转移出去,是市场规律的必然。这并不是“垮了”,而是“瘦身健体”,为更高端的产业腾出空间。
真正的关键在于,旧的走了,新的有没有来?答案是肯定的。
就在我们为代工厂外迁而忧心忡忡时,另一幅画面正在徐徐展开: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国产新能源汽车,正浩浩荡荡地驶向全球七十多个国家。
我们自己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了出口的“新三样”,短短几个月出口额就高达数千亿。
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在重压之下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一部手机的国产化率已经高得惊人。
这些新兴产业,正在创造出大量新的、技术含量更高、薪资待遇也更优厚的岗位。它们的崛起,需要的不再是单纯的流水线工人,而是有知识、有技能的产业技术人才。
因此,昌硕的故事,就像是中国经济转型期的一个剖面。它有阵痛,有失落,但更多的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我们不必为一家代工厂的“远走”而过度悲观,也不必为另一家工厂的“内迁”而沾沾自喜。
真正的自信,来源于我们自身产业升级的坚定步伐。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没有哪个企业是永恒的中心,也没有哪个模式能一成不变。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网2023-06-28《制造业转移出中国?中国制造业转向高附加值是必然趋势》
相关文章
题记:不作死就不会死!作者/南海看云街头醉酒闹事的事儿,大家平时多少都听过见过。有人觉得喝多了失控没大事,吵两句、耍点横,没人会真较真,是不是这样说是...
2025-09-24 1
双城论坛的最后时刻,蒋万安发文表示将延期台北上海双城论坛的最后时刻,台北市府突然扔出重磅消息,表示日前原定25至27日,由市长蒋万安亲率访团出席,日前...
2025-09-24 5
9月22日,“2025年北京绿色发展论坛暨绿色产业博览会”在北京盛大开幕。中国民生银行受邀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作为金融机构代表在博览会精彩亮相。本次论坛...
2025-09-24 5
爱否科技2025-09-23 22:16:17今天早些时间,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带来了真我 GT8 Pro 的外观图,展示了该机的背面设计。不同于主流的...
2025-09-24 5
9 月 10 日凌晨,苹果发布了 iPhone 17 系列的四款新机,并同步推出了新一代 A19 芯片。 在发布会前,外界对 A19 的期待主要集中在...
2025-09-24 7
9月23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飞行服务队派出一架“挑战者605”型固定翼飞机,飞到台风“桦加沙”中心附近空域,收集天气数据。为了收集更准确的台风数据和...
2025-09-24 7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规范》,将于明年3月8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工作有了明确、统一的计量审查规范指引,将有力...
2025-09-24 7
9月23日,全国首例“性侵工伤认定”案当事人崔丽丽与前公司的劳动争议案在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当日中午,红星新闻记者从崔丽丽处了解到,历经3个...
2025-09-24 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