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政坛出了件大事——高市早苗成了日本第104任首相,还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女首相。按说邻国新领导人上任,发个贺电道贺是基本的外交规矩,之前岸田文雄...
2025-10-26 1
文/白鸽
2025年10月10日,杭州娃哈哈集团总部的一则公告炸翻了商界——宗馥莉已于9月12日正式辞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及董事长等所有职务,且股东会和董事会全票批准,没有挽留 。这距离她上一次2024年7月的辞职风波刚过去一年多,同样是在杭州,同样以“股东质疑”为由头,但结局却天差地别。有人说这是长公主“弃城而去”,也有人说她是“被逼出局”,但很少有人真正看懂:这两次辞职的背后,藏着家族企业传承的死穴,更写满了资本博弈的残酷真相。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这两次辞职到底差在哪,又暴露了哪些更深的问题。
一、先把账本摆明白:两次辞职的核心差异清单
要聊区别,得先把两次事件的基本盘拎清楚。这可不是简单的“重复辞职”,从时间、职位到结果,每一个细节都透着本质的不同。
1. 性质:从“战术性逼宫”到“战略性退场”
2024年7月15日那次,宗馥莉的操作更像“敲山震虎”。当时她刚接棒父亲宗庆后半年,突然对外抛出一封《致娃哈哈集团全体员工的函》,说因为“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及部分股东质疑经营合理性”,要辞去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但明眼人都看出来,这根本不是真要走——她没走董事会流程,而是直接发公开信,本质就是把矛盾摆到台面上,逼着股东让步。果不其然,一周后的7月22日,娃哈哈就发声明说“经 股东友好协商,宗馥莉继续履行职责” 。这波“以退为进”,让她反而巩固了权力,之后还提拔了不少“宏胜系”自己人。
但2025年9月12日这次完全是另一回事。她不仅辞掉了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这些核心职务,还走完了股东会和董事会的全部法定程序,10月10日官方公告一锤定音,连法定代表人身份都完成了变更。更关键的是,这次没有“友好协商”,没有“挽留戏码”,娃哈哈直接任命了新总经理许思敏,董事长职位都空着也没留她的位置 。这哪里是逼宫,分明是“体面退场”,甚至有点“狼狈出局”的意思。
2. 导火索:同是“商标权”,但冲突烈度天差地别
两次辞职都绕不开“娃哈哈”这个价值900亿的商标,但第一次是“摩擦”,第二次是“宣战”后的惨败。
2024年那次,矛盾还停留在“授权争议”。宗馥莉想让自己控制的宏胜集团无偿使用娃哈哈商标,持股46%的杭州上城区国资股东不乐意,双方吵得不可开交 。当时宗庆后刚去世不久,国资还想维持稳定,所以在她“辞职逼宫”后就松了口,算是暂时搁置了争议。
但这次不一样,宗馥莉直接动了“抢商标”的念头。2025年2月,她悄悄试图把387件娃哈哈商标转移到宗家控制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被国资股东抓了现行才没成功。这可是触碰了国资的底线——娃哈哈集团现在最值钱的就剩这个商标了,2022年集团营收才14亿,净利润不到2000万,全靠商标撑着门面。国资这次没再退让,直接用《公司法》第43条否决了所有商标相关的提议,等于断了她的念想 。这已经不是协商问题了,是彻底谈崩。
3. 博弈对象:从“单一对手”到“四面楚歌”
第一次辞职时,宗馥莉的对手只有一个——杭州上城区国资股东。但到了第二次,她已经被架到了“全民公敌”的位置。
首先,国资股东从“观望者”变成了“强硬反对者”。第一次还愿意“友好协商”,这次直接支持董事会批准辞职,甚至成立专班审计她的经营行为,查了189家关联公司。其次,家族内部反目。2025年7月,宗庆后的三名美国籍私生子在香港高院起诉她,要求分割21亿美元信托资产,还冻结了她18亿美元的汇丰银行账户。这不仅让她资金吃紧,还动摇了她“唯一继承人”的合法性。更糟的是,叔叔宗泽后还趁机推出“娃小智”品牌抢市场,骂她“一手好牌打稀烂”。最后,内部人心涣散。15年的老� �工说她接手后“收入降了,福利没了”,经销商被强行转签“宏胜系”公司,老臣全被清退,新团队根本压不住场子 。
4. 后续动作:从“留任掌权”到“另立门户”
两次辞职的结局反差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辞职后,宗馥莉留任不说,还趁机清洗了管理层,把吴建林等老臣踢走,换上自己的“宏胜系”心腹 。当年娃哈哈营收还冲到了728亿,算是给了她撑场面的数据。
但这次辞职后,她直接转身搞起了新品牌“娃小宗”。2025年2月商标转移失败后,宏胜集团就赶紧申请了“娃小宗”商标,5月推出无糖茶,9月更是发通知说2026年起全面换用新品牌。这说明她早就做好了“跑路”的准备——既然拿不到娃哈哈商标,就干脆另起炉灶。可市场不买账,经销商集体抵制,连业内都觉得这名字“山寨感十足” 。
二、深扒底层逻辑:为什么第一次能赢,第二次必输?
表面看是宗馥莉“操作失误”,但往深了挖,这是家族企业传承中“权力逻辑”和“市场逻辑”碰撞的必然结果。两次辞职的输赢,早就写在了她的决策里。
1. 误判了“权力的本质”:把“父亲的威望”当“自己的资本”
宗庆后在时,娃哈哈是“个人权威型企业”。老宗靠人格魅力和利益共享,把员工、经销商、股东绑在一起,就算宗家体外公司占了大部分利润,国资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宗馥莉错把这份“父亲的威望”当成了自己的资本,刚接班就搞“一刀切”改革。
2024年4月起,她强制6000名员工转签劳动合同到宏胜系,取消老员工“干股”分红,直接引发几十人起诉。接着又让14省经销商转签宏胜,把桶装水业务转移到自己的迅尔城通公司,给的结算价低到让原公司无利可图 。这些操作在老宗时代根本不可能发生——老宗知道“利益捆绑才是硬道理”,而宗馥莉迷信“制度权威”,觉得“我是董事长我说了算”。
第一次辞职时,大家还念着老宗的情面,国资也想给她机会。但一年下来,她不仅没建立自己的威望,反而把能得罪的人全得罪了。等第二次矛盾爆发,没人再愿意给她面子,这才是她必输的核心。
2. 踩错了“国资的红线”:把“集体资产”当“家族私产”
娃哈哈的股权结构是“雷区”,但宗馥莉偏要往里闯。国资持股46%,虽然没绝对控股权,但对商标等核心资产有“一票否决权” 。老宗在世时,靠“业绩换空间”,国资愿意放权;但宗馥莉接班后,不仅没保住业绩基本盘,反而一门心思把集体资产往自家搬。
2024年底,她想让宏胜系无偿用商标被否决后,不仅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关停18家非宏胜系工厂,同时新建全属宏胜的生产线,把娃哈哈的“血肉”往自己公司挪。最致命的是2025年2月的商标转移企图,这直接触发了国资的“合规警报”。上城区财政局成立专班,查她的关联交易、资金流向,连她的心腹严学峰都被纪委立案审查,虽然5天后� ��除,但这已经是明确的警告信号 。
第一次辞职,国资还能以“稳定”为由妥协;但第二次,宗馥莉的行为已经涉嫌损害国有资产,国资不可能再退让。这不是“博弈失败”,是她根本没搞懂“国资持股的底线在哪”。
3. 低估了“传承的难度”:把“接班”当成“夺权”
家族企业传承从来不是“换个董事长”这么简单,而是“利益再分配”和“文化再适应”的过程。宗馥莉却把传承当成了“夺权”,只想快速清除异己,没想过怎么建立共识。
她上台后,半年内换了6、7个中高层,把跟着老宗几十年的元老全踢出局,换上的全是30岁左右的“宏胜系”新人。这些新人没资历没威望,根本镇不住场子,导致陕西等多地工厂因“股东争议”停产 。更蠢的是,她在遗产纠纷中把父亲的老部下杜建英都推到了对立面,等于自断臂膀。
反观第一次辞职,她还能靠“舆论压力”逼股东让步;但到了第二次,内部没人支持,外部国资施压,家族又出内乱,她已经成了“孤家寡人”。辞职不是“主动选择”,而是“别无选择”——再不走,可能连宏胜系的基本盘都保不住。
三、争议焦点:宗馥莉是“出局者”还是“开拓者”?
现在舆论分成两派:一派骂她“刚愎自用,毁了娃哈哈”,另一派说她“敢闯敢拼,只是生不逢时”。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都没说到根子上。
正方:她是“改革失败者”,一手好牌打稀烂
持这个观点的人,核心论据有三个:
第一,破坏了稳定的利益格局。娃哈哈能活几十年,靠的是“老臣+老经销商”的稳定生态,宗馥莉的激进改革直接打碎了这个生态,导致内部动荡、渠道流失 。叔叔宗泽后说她“刚愎自用”,其实是点透了问题——改革需要循序渐进,不是“连根拔起”。
第二,搞错了核心矛盾。娃哈哈的问题是“品牌老化”“创新不足”,但她却把精力放在“抢资产”上,没推出一款能打的新产品,反而靠转移业务“薅集团羊毛” 。2025年推出的“娃小宗”无糖茶,连年轻人都觉得“没新意”,根本打不过农夫山泉、元气森林。
第三,输了人心。员工收入降了,经销商利润薄了,股东利益受损了,她自己却一门心思壮大宏胜系,这种“利己主义”让她彻底失去了信任。有内部员工说“宁愿国资接管,也不想跟着她干”,这话已经说明一切。
反方:她是“规则挑战者”,只是败给了时代惯性
也有人为宗馥莉叫屈,觉得她的失败是“现代企业制度撞上传统家族企业的墙”:
首先,她的改革方向没错。娃哈哈确实需要“去家族化”“年轻化”,宗馥莉清退老臣、推行绩效制度,本质是想把企业往现代公司改,只是方法太急 。老宗的“家长制管理”在互联网时代早就过时了,只是没人敢改,宗馥莉敢改,至少有勇气。
其次,她的“另立门户”是无奈之举。既然国资死死攥着商标不放,继续留在娃哈哈只能内耗,不如带着宏胜系单干。“娃小宗”虽然开局不顺,但至少保留了发展的可能性,总比困在原地强 。
最后,她败给了“历史遗留问题”。娃哈哈的股权结构本身就有问题,国资和家族的矛盾早有伏笔,只是在她手上爆发了。换谁来接班,都得面对商标权、体外公司这些烂摊子,她只是“背锅侠”而已。
我的观点:她既不是“失败者”也不是“开拓者”,只是“没准备好的继承者”
宗馥莉的问题,不是“太激进”也不是“太保守”,而是“能力配不上野心,准备跟不上位置”。她想做“女王”,但连“公主”的功课都没做好:
- 她懂“现代管理”,但不懂“人情世故”——企业改革从来不是“制度压倒一切”,尤其是在中国的家族企业里,利益要让,情面要给,可她偏要“硬来”;
- 她懂“资本运作”,但不懂“风险控制”——转移商标、关联交易这些操作,明眼人都知道会触怒国资,她却觉得“能搞定”,把风险当机会;
- 她懂“品牌建设”,但不懂“用户需求”——搞“娃小宗”只想着“蹭娃哈哈的热度”,却没研究年轻人想要什么,注定是“换汤不换药”。
说白了,她只学到了西方企业管理的“术”,没学到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道”。老宗留下的不是一个“现成的帝国”,而是一个“需要平衡的棋局”,她却把棋局当成了“战场”,最后只能落得“满盘皆输”。
四、终极启示:家族企业传承,到底该传什么?
宗馥莉的两次辞职,给所有家族企业敲了警钟。传承从来不是“传职位”“传资产”,而是“传平衡的艺术”“传共赢的逻辑”。这几点教训,比娃哈哈的营收数据更值钱。
1. 先“续力”再“改革”:别把“前人的根基”当“改革的祭品”
宗庆后留给宗馥莉的最大财富,不是500亿营收,而是“员工、经销商、股东的信任”。但她刚接班就把这份信任当成了“改革的祭品”,上来就清老臣、换渠道,等于自断根基。
真正聪明的继承者,应该先“续力”——用1-2年时间熟悉业务、巩固关系,让大家认可“你的能力”,再慢慢推改革。就像方太的茅忠群,接棒后先做了5年“副手”,摸清情况后才推数字化改革,既保住了老员工的积极性,又实现了企业升级。
2. 先“懂规则”再“破规则”:别把“红线”当成“虚线”
娃哈哈的国资持股、商标归属这些“规则”,不是宗馥莉能随便打破的。老宗在世时,不是“没看到问题”,而是“懂得在规则内做事”,靠业绩换空间,靠沟通求共识。
宗馥莉的错,是把“规则”当成了“障碍”,总想用“权力”强行突破。结果呢?商标没拿到,还引来了审计和调查。家族企业传承,首先要搞懂“哪些线不能碰”——国资的底线、员工的底线、市场的底线,守住这些线,才能谈发展。
3. 先“找共识”再“做决策”:别把“个人意志”当“企业战略”
娃哈哈的核心矛盾,不是“国资和家族的矛盾”,而是“宗馥莉的个人意志和集体利益的矛盾”。她想把“宏胜系”做大,这本没错,但错在“让娃哈哈为宏胜系买单”,损害了其他股东和员工的利益。
真正的传承,是“找到多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比如万向集团的鲁伟鼎,接棒后没把“万向系”的资产往自己口袋里挪,反而推动集团上市,让员工和股东都能分一杯羹,自然没人反对他。
4. 先“传文化”再“传品牌”:别把“商标”当“品牌的全部”
“娃哈哈”这三个字之所以值钱,不是因为商标注册证,而是因为“30年积累的用户情感”。宗馥莉只想要“商标的使用权”,却没想要“品牌的情感权”,最后只能搞出“娃小宗”这种“形似神不似”的替代品。
品牌的核心是“信任”,不是“名字”。如果宗馥莉接棒后,能踏踏实实做几款创新产品,比如针对年轻人的健康饮料,让大家觉得“娃哈哈还是那个懂我的品牌”,就算最后没拿到商标,也能靠“新品牌”打开市场。可惜,她把“商标”当成了“品牌的全部”,本末倒置。
结尾:宗馥莉的“退场”,该谁来“接盘”?
2025年10月10日,娃哈哈任命了新总经理许思敏,但董事长职位至今空缺 。这个空缺,不仅是娃哈哈的“权力真空”,更是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集体迷茫”——当“创一代”老去,“接班一代”接不住,企业该往哪走?
宗馥莉的两次辞职,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年轻人的野心,也照出了传承的困境;照出了资本的残酷,也照出了规则的重要。她离开了娃哈哈,但中国还有成千上万的“宗馥莉”正在准备接棒。
或许有一天,当“接班一代”懂得“平衡比激进更重要”“共识比权力更值钱”“信任比资产更珍贵”时,宗馥莉今天的“失败”,才会真正变成“有用的教训”。而现在,我们只能看着杭州娃哈哈总部的那栋大楼,等着下一个“答案”——毕竟,这个陪伴了我们30年的品牌,没人希望它就这么“栽了”。#宗馥莉辞职#
相关文章
最近日本政坛出了件大事——高市早苗成了日本第104任首相,还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女首相。按说邻国新领导人上任,发个贺电道贺是基本的外交规矩,之前岸田文雄...
2025-10-26 1
“腰围又涨了,裤子又勒了,可健身房远、私教贵、跑步伤膝盖”——11月12日,北京体育大学联合小米发布“靠墙减脂套装”,把一面墙+一条弹力带+49元传感...
2025-10-26 0
文/白鸽 2025年10月10日,杭州娃哈哈集团总部的一则公告炸翻了商界——宗馥莉已于9月12日正式辞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及董事长等所有职务,且股东...
2025-10-26 5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题: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二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新华社评论员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十五五...
2025-10-26 2
“通过!”10月2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二层宴会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的声音响彻全场,掌声如潮。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
2025-10-26 5
10分钟把大腿瘦掉2.8厘米,人民日报把这套“懒人瑜伽”推上热搜,北京中医药大学立刻甩出30人实验数据,膀胱经血流量提升18%,腰臀比直接掉0.03,...
2025-10-26 2
从年头到年尾,以大s骤然过世为开端,到如今连续十几年吃烂水果,大s的生活真的是越扒越有。近日有台媒爆料,大s连续十几年一直只吃腐烂的水果。看到这条消息...
2025-10-26 7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中国在国际大豆市场上的每一次动作都牵动着全球农业格局,最近几个月因关税争端,中国暂停了对美国大豆的采购,将目光转向巴西。巴西...
2025-10-26 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