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这位物理学界的巨匠,大家最初可能会想到他与翁帆的“爷孙恋”,但他真正的成就远不止这些。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无可估量,曾提出了多个重要理论,...
2025-10-21 1
提到广西柳州,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大概率是那碗酸臭鲜爽、能让全国人连夜下单的螺蛳粉。
但很少有人注意,这座偏安壮乡的三线工业城,不仅能把地方小吃做成百亿产业,还孵出了一个真正走进中国人生活的汽车品牌,那就是“车神”五菱。
从拉货的微型货车到年轻人的潮玩敞篷车,五菱总能精准踩中中国人的需求痛点。
那这个“万物皆可造”的品牌,到底凭什么成为国民心中的“神车”?为何大家对这款车总是掩盖不住的喜爱?
很多人以为五菱一开始就是造汽车的,其实它的起点比汽车早得多。
上世纪五十年代,五菱的前身还是柳州微型机械厂,那时候它就认准了一个理:人民需要什么,就先造什么。
当时新中国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国家缺汽油机,五菱就埋头钻研,造出了新中国第一台汽油机。
林业发展需要工具,它又捣鼓出第一台油锯;后来农业要搞机械化,别人觉得拖拉机难造,五菱硬是花了四年时间,把拖拉机从图纸变成了能下地干活的家伙。
现在回头看,那时候的五菱不像个企业,更像个“民生工具制造厂”——不追风口,不搞花架子,就盯着老百姓和国家最急需的东西干。
真正让五菱和普通人绑在一起的,是改革开放后的那波个体经济浪潮。
当时小商贩、个体户多了,大家急需一款能拉货、省油、还便宜的车,但市面上要么是进口的贵价货车,要么是不实用的轿车。
五菱没等市场成熟,直接从日本买了辆三菱小货车,硬生生拆成2000多个零件,工人拿着尺子一个个量、画图纸,用锤子敲、用手拼,居然真的造出了中国第一辆微型货车。
这款车一出来就火了,只要四五万块钱,能拉半吨货,还能坐人,上山下乡都不怕。
那时候你去城乡结合部的批发市场看看,十辆货车里有八辆是五菱。
有意思的是,很多个体老板的第一桶金,都是靠五菱货车拉出来的:早上拉蔬菜去菜市场,中午拉建材去工地,晚上还能接孩子放学。
别的车企在讲“驾驶体验”,五菱在解决“生存刚需”,这种扎根在柳州土壤里的“实在”,比任何营销都管用。
后来2002年,五菱和上汽、通用成立了合资公司,按说有了“大厂光环”,该往高端走了吧?
但五菱没忘本,继续盯着老百姓的需求改车:把车身加宽10公分,把底盘加固,给四五万的车装了后驱和高底盘。
所以现在别说乡村小路,连牛背山、珠峰大本营这种“越野圣地”,都能看到五菱的身影。
但任何车企都有衰弱的时候,日本的丰田、德国的宝马如今都经历着新能源转型的痛楚,那五菱现在如何生存呢?
前些年新能源汽车火起来的时候,市场上全是“内卷”:特斯拉拼续航,魏小理拼智能,BBA拼豪华。
大家都盯着大城市的中产市场,好像没人记得,还有很多人买车就是为了买菜、接娃、上下班代步。
这时候五菱又站了出来,推出了宏光MINIEV。
当时很多人不看好:续航只有100多公里,没有自动驾驶,连中控屏都很小,这不就是“高端老头乐”吗?
但五菱心里门儿清:中国家庭的第二辆车,需要的不是“全能”,而是“够用”。
一个宝妈每天接娃上学,来回就10公里;一个上班族通勤,单程最多20公里;就算周末去周边逛逛,100多公里的续航也够了。
而且宏光MINIEV价格才3万多,停车方便,充电也便宜,完全戳中了“短途代步”的刚需。
更妙的是,五菱没把它做成“老头乐”,反而用呆萌的外观、多彩的颜色,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少女用来当通勤车,宝妈用来接娃,一线城市的白领都买来当“城市穿梭神器”。
这一下就把市场打开了:宏光MINIEV上市没多久,就成了全国乃至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甚至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小型纯电市场”。
之前大家总觉得低价纯电“不上档次”,是五菱用实际销量证明:不是需求不存在,而是没人愿意沉下心来做“小而美”的产品。
更难得的是,五菱没停在卖车层面,而是顺着需求往下挖。
年轻人觉得小型纯电还能更潮,它就推出了敞篷版,价格才10万出头,直接让“年轻人的第一辆敞篷车”从梦想变成现实。
国产汽车芯片紧缺,它不抱怨,反而采购了超过100万颗国产芯片,既解决了自己的供应链问题,还带动了国内芯片企业的发展。
用户需要更高品质的车型,它就推出全球银标品牌,从设计到工艺都升级,但价格依然保持“亲民”。
现在看新能源市场的格局,特斯拉、比亚迪在抢高端和主流市场,而五菱守住的,是最贴近普通人生活的“基本盘”。
如果只是造好车,五菱可能只是一个“受欢迎的车企”,但它能成为“国民神车”,关键在于它把“人民需要”从造车延伸到了更广阔的民生领域。
在口罩时期最严重的时候,全国医疗资源紧缺,五菱第一时间宣布“转产口罩”。
当时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一个造汽车的,怎么突然造口罩?但五菱只用了3天,就完成了从厂房改造、设备调试到第一批口罩下线的全过程,后来还免费给医护人员和老百姓捐口罩。
有人说这是“营销”,但仔细想想,当时口罩是救命的东西,要是只为了赚钱,完全可以涨价卖,但五菱没这么做,它只是把“人民需要”这句话,从汽车行业搬到了防疫一线。
还有柳州的螺蛳粉,前几年因为疫情成了“网红美食”,但产能跟不上,很多人抢不到。
五菱又出手了,利用自己的生产线和供应链优势,帮本地螺蛳粉企业升级设备、扩大产能,还推出了“五菱牌螺蛳粉”,让这碗地方小吃更快走进全国人的餐桌。
现在柳州螺蛳粉年产值突破百亿,背后也有五菱的一份力。
有人调侃“万物皆可五菱”,但这调侃里藏着认可,大家认可的不是五菱能造多少东西,而是它始终把自己当成“民生的一份子”,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企业。
五菱从微型货车做成国民神车,背后就藏着一个核心:不脱离民生,不忘记普通人的需求。
现在五菱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成为中国首个达到这个成绩的民族车企。
很多人问“五菱为什么能成为神车”,答案其实很简单:它从来没把自己当成“神车”,只是始终站在老百姓身边,做大家最需要的东西。
这种“实在”最能打动人心,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不需要那么多“高大上”,需要的只是“用得上、买得起、靠得住”的实在。
未来的汽车市场还会有很多变化,但只要五菱还抱着“人民需要什么就造什么”的初心,它就永远不会脱离老百姓的生活。
相关文章
杨振宁,这位物理学界的巨匠,大家最初可能会想到他与翁帆的“爷孙恋”,但他真正的成就远不止这些。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无可估量,曾提出了多个重要理论,...
2025-10-21 1
——北京陈炜律师致每一位正在黑暗中前行的朋友亲爱的冤友们: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冤假错案的律师,我深知你们经历的不仅是法律上的不公,更是对自我价值、社会信任...
2025-10-21 1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
2025-10-21 0
中美之间的这场经济摩擦,已经不是简单的你来我往了,它升级了,变成了一场牵涉产业链、牵动第三方、还夹杂着大量心理博弈的“复合战”,双方都开始从自己的“工...
2025-10-21 0
对于我国扩大稀土出口管制,新加坡媒体的评论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全球发起的关税战一度疏远长期盟友,并为中国提供向世界示好的机会。但北京在稀土出口问题上...
2025-10-21 1
毛主席为吴石烈士写的吊唁诗,当毛主席得知隐藏在宝岛上的密使吴石烈士牺牲后,挥笔写就一首诗,这首诗至今镌刻在北京西山无名烈士广场。 毛主席为个人写诗本就...
2025-10-21 1
高烧38度坚持飞完13小时,34岁空姐落地三小时后心跳归零,她原本只想攒假带妈妈看一次樱花 飞国际线的姐妹都知道,米兰回程是体力黑洞。 四天里要绕地球...
2025-10-21 1
娃哈哈与福耀,两位企二代的命运为何截然不同?同样是知名企业家,曹德旺的大儿子曹晖顺利接手福耀玻璃;平稳交班。而宗馥莉,在娃哈哈只当了378天董事长,便...
2025-10-21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