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三天就掉秤”的梦又碎了。2024年3月,北京白领林晚照着网红7天轻断食食谱打卡,第四天在地铁口眼前一黑,被120拉走。 医生一句“电解质紊乱”把...
2025-10-21 0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10月18日发布消息,为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专门设立杨振宁先生缅怀室,于2025年10月18日至24日期间,接受校内师生及社会相关人士吊唁。
排队前往缅怀室进行吊唁
10月19日上午,红星新闻记者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门外看到,缅怀吊唁人员已经排了数十米长的队伍,现场有清华大学安保人员维持秩序,吊唁者走完整个吊唁流程需20分钟左右。
杨振宁缅怀室设在高研院119室
吊唁者走完吊唁流程需20分钟左右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10月18日发布消息,杨振宁先生缅怀室设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办公楼119室,校内师生及社会相关人士可于2025年10月18日至24日期间前往吊唁。缅怀室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到晚上9点。校外人士需报备进校,报备通过后,将收到确认短信。
19日上午11点左右,红星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吊唁人员已经排起了数十米长的队伍,并有安保人员维持秩序。排队进入办公楼前往119室吊唁时需刷身份证确认身份,在119室门前可以领取鲜花并在签字簿上签名,墙壁上张贴了关于杨振宁先生的生平介绍。
缅怀人员分组进入119室后可敬献鲜花,并向杨振宁先生遗像三鞠躬,吊唁仪式庄重肃穆。
从排队起算,吊唁者整个吊唁流程约需二十分钟左右,吊唁结束后可自行领取《杨振宁先生生平》介绍。
该生平介绍在最后写道:杨振宁的一生跨越两个世纪,连接中西文化,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是心怀国家的永恒回响。“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他的治学态度,也是他的人生态度,他将自己的人生比喻为“一个圆”,从清华园出发,历经了世界舞台,最终归根故土。正如他钟爱的杜甫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杨振宁的百年人生是一部闪耀在人类群星中的千古文章。杨振宁先生永垂不朽!
有人专程从外地赶来吊唁
一老师回忆:先生平易近人,很随和
在现场,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吊唁人群中既有清华大学在校师生,也有社会各界人士,有耄耋老人专门从外地赶来,也有父母带着孩子排队进行吊唁。
排队等待吊唁的人群
一位来自东北的老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是某高校退休人员,得知杨振宁先生去世后,专门从东北赶过来进行吊唁。
这位老先生表示,其于2010年左右在中国美术馆的一次画展上与杨振宁先生有过接触,对杨先生的印象是:干净整洁、平易近人、温文尔雅,有大师风范,令人敬仰。
张先生和妻儿一起来参观清华大学,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我们在清华大学参观过程中,得知这里有缅怀杨振宁先生的纪念活动,于是便前往吊唁。杨振宁先生作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回国之后为国家做了很多贡献,对年轻人具有教育意义,希望能够用杨振宁先生的事迹激励孩子。”
在清华大学师生的吊唁群体中,一位方姓老师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是教围棋的老师,与杨振宁先生见过数面,这次专程前来吊唁。
方先生表示:“杨振宁先生早年和父亲学过围棋,一直对围棋比较关注,对围棋领域有贡献,早年推荐著名棋手吴清源成为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博士,该事对围棋界影响较大。同时,杨振宁先生自身也参与围棋活动,我和杨振宁先生在活动中见过几次面,虽然交流不多,但杨振宁先生给人的印象很平易近人,合影、交流等都很随和。”
在吊唁人群中,有不少人选择默默进行吊唁。一位来自天津的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默默表达对于杨振宁先生的缅怀之情就够了。”
红星新闻
相关文章
“饿三天就掉秤”的梦又碎了。2024年3月,北京白领林晚照着网红7天轻断食食谱打卡,第四天在地铁口眼前一黑,被120拉走。 医生一句“电解质紊乱”把...
2025-10-21 0
地坛不是景点,是史铁生给自己开的“处方药”。 2023 年,北京文学研究中心把这张“处方”翻出来重新化验,发现剂量对 25—40 岁焦虑人群最有效—...
2025-10-21 0
60岁还在拼步数排行榜,有人半夜被120拖走,膝盖和心脏一起报废。 这不是吓唬。过去一年,北京急救中心接到60岁以上运动猝死报警260例,比三年前翻一...
2025-10-21 0
在众多央视主持人中,李梓萌始终被人看作最勤勉的人,一年能出镜158次,甚至她的脸还被称作为“国脸”。然而,就这样努力的人却被网友反映推销假冒伪劣,深陷...
2025-10-21 0
1976年1月8日上午,周恩来生命的最后时刻,首都医科院长廊里的空气近乎凝固。各种电话铃的间歇声在各个会议室内跳跃,有人低声哭泣,也有人只是不知所措地...
2025-10-21 0
作者|黄楠编辑|袁斯来近日,全球奢侈科技品牌BUTTONS推出新款产品“BUTTONS SOLEMATE智能体超级影音机器人”,这也是其首款搭载特斯联...
2025-10-21 0
荒野之国。南方周末记者 陈鹏 摄一只蜈蚣的寿命可达数年,一件“人体蜈蚣”艺术装置的寿命只有一个多月。因为被批评造型恐怖、画风诡异,坐落于云南丽江的旅游...
2025-10-21 0
杨振宁,这位物理学界的巨匠,大家最初可能会想到他与翁帆的“爷孙恋”,但他真正的成就远不止这些。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无可估量,曾提出了多个重要理论,...
2025-10-21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