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搜文章正文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抖音热搜 2025年08月09日 23:57 4 admin

驻扎上海20年、员工规模近10万的昌硕科技代工厂宣布整体迁离,消息一出,大家都说这不就是第二个富士康吗?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对此,有人担忧,我们“世界工厂”的招牌是不是要保不住了?事实是怎样呢?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巨头迁离

昌硕科技在2004年落户上海浦东康桥工业区,投资高达120亿,主要生产苹果的笔记本和手机产品。高峰时期工厂的员工接近10万人,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工厂里几乎24小时不打烊,流水线上的工人每天能给1200部苹果手机打螺丝。然而,2023年以后,这样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

2019年,苹果削减订单,将部分供应链逐步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印度和越南,据数据显示,中国工人的平均月薪已从20年前的1500元涨到了近7000元。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而在越南和印度,工人的工资却仅是中国的一两千元,差距悬殊,这下苹果“算账”的算盘响得足够清晰:哪里成本低,订单就流向哪里。

昌硕作为苹果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硬生生被逼到了抉择的关口,留在上海,昂贵的人工成本会让昌硕失去竞争力,顺应苹果的要求,把产能外迁,说实话也无可奈何。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于是,昌硕开始先将部分生产转移到了昆山,而后更是直接挺进印度和越南。对于一家代工巨头来说,这一步“既纠结,也无奈”,本质原因就是,制造业对成本的极端敏感没有人能忽视。

工人一夜失业,家庭生计悬而未决

工厂搬迁的消息传出后,工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震惊和愤怒,当年,他们选择昌硕,是因为这里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流水线上的工作虽然单调,但收入不菲,旺季加上加班费,一个月收入可以轻松过万。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然而,昌硕传出将被收购整编的同时,工人们收到的却是另一份“公告”——要么转签去昆山工作的新合同,要么选择失业。

这些年来昌硕招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把一家人都带到了上海,如今这一“搬厂决定”,意味着可能得打包回乡,“年龄大了、学历低了,各地好工作越来越难找”。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7月,近千名工人开始抗议工厂在迁移中的不公平待遇,并发起罢工要求“补偿合理化”,在大家的坚持下,最终昌硕才答应支付了“N+1”的补偿金,算是给了工人一些安慰。但对于那些被忽然失业的工人而言,他们的生活轨迹已经被彻底改变,或彻底打乱。

世界工厂动摇了?

随着昌硕的大规模迁移,许多话题开始浮出水面:世界工厂是不是“保不住”了?中国制造的地位真的会被印度和越南取代吗?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表面来看,印度和越南的确有着难以忽略的优势,比如更低的劳动力成本,还有市场对“外迁”的极大支持,但冷静分析,我们会发现,这种“迁流”只是一时的,并不能改变中国制造的根基地位。

中国的工业配套效率几乎无敌,以昌硕为例,它需要一颗螺丝或某个电子零模块时,可能从昆山周围一条街上就能找到供应商完成配套。这样的集群效应,印度和越南显然无法比拟。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中国拥有海量熟练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能高效地完成高端制造的整体流程,并有足够的人才支撑技术迭代。从工人的专业化训练到生产设备的精准调试,中国制造的“技术含量”远超全球大多数地方。

尽管一些低成本产业可能暂时外迁,但中国依旧稳稳守住了“产业链高地”,从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升级的角度来说,这很可能是一场“痛苦的必然”,更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机会。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中国制造的新未来

低附加值产业外流,会带来阵痛,尤其短期内显现得尤为明显,对于昌硕迁离的10万工人来说,这是失业的恐慌,对于无数依赖代工企业发展的城市来说,这是经济总量在短时间里的直接下滑。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不过许多工人虽然失业,但逐渐选择去学习新的技能,比如数控编程、新能源技术和设备维护等等,这些过去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如今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热门岗位。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职业技能培训报名人数同比增长35%,那些曾在流水线上打螺丝的工人,也逐步融入了新能源车企、制造设备厂商的生产线。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与此同时,以比亚迪、华为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崛起,成为中国制造向高水平迈进的新标杆,比亚迪电动车渗透全球76个国家;华为自主研发的芯片和鸿蒙系统在全球市场占比一再攀升。

从这些例子来看,中国的制造业版图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曾经低成本、劳密型的“代工标签”正在被高端制造、高附加值产业取代。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这种“面孔的更新”,正是中国制造坚持转型升级的结果,也是数十年来积攒出的工业体系优势。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