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的船厂能造船。造得很多。美国也有船,很多是几十年前的,修修补补又要花很多钱。新船造得慢。这不光是数量,新东西和旧东西就是不一样。什么意思呢?...
2025-09-26 1
近年来,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不断上升,美国坐不住了。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频繁对华发难,试图拉拢亚太国家围堵中国。
于是美方派出高官四处游说,向中方发出一封“战书”。
王毅外长没有硬碰,而是用一套出人意料的方式,将这封战书稳稳接下。
7月初,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访问马来西亚,表面是例行公事,实则带着战略施压的任务而来。
因为鲁比奥手里带着特朗普政府的一套计划,意图拉拢东南亚国家,重组美国在亚太的影响力。
马来西亚只是第一站。
紧接着,美方还安排了多位官员前往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等国。
每到一地,鲁比奥都重申一个核心观点:美国需要这些国家在区域经济安全上“与美国保持一致”。
美方给出的说法是“合作共赢”,但具体要求往往是“调整对华经贸依赖”“限制与中国的合作领域”。
这种表达方式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美方对外战略中。
过去几年,美方在与多个盟友接触时,常常先用“扩大合作”来吸引对话,再转而提出一系列带有附加条件的要求。
这种“先招后压”的策略已成为美方的一种常规手段。
东南亚国家并非对外部施压没有警觉。多个国家已经明显对美国的这种话术产生了防备。
他们意识到,一旦接受美方的条件,在对华关系上就很难再保持自主性。
就在美方不断向东南亚加压的同时,中国这边采取了另一种节奏。
中国没有急着逐一回应鲁比奥的表态,也没有安排高官“逐点澄清”。
王毅外长的行动显得更加系统,也更加安静。他并未跟着美方节奏走,而是直接将外交重点放到了多边机制上。
7月10日,王毅出席了在马来西亚召开的东盟与中日韩外长会,也就是“10+3外长会”。会议期间,中国宣布与东盟的“10+1自贸区3.0版”谈判完成。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谈判成果。
这个自贸区的3.0版覆盖更广,规则更细,意味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进入新阶段。
不仅如此,中国还借“10+3”的多边框架,把日韩也拉进了制度性协商网络。这一变化直接打破了美国希望将东盟国家与中国“切割”的设想。
“10+3”机制一直以来都由中国推动,强调区域经济一体化。而这一次,中国用谈判成果向区域国家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合作是有结果的,机制是可依赖的。
相比之下,美方虽然频频发声,但没有拿出任何制度层面的方案。
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
亚太国家在看,一边是说做结合,一边是言多实少。站在哪边更有利,答案不难判断。
更重要的是,“10+3”机制不是一次性成果,而是一种持续的平台。
中国不是靠谈判一次性达成所有目标,而是通过机制日复一日地把各国利益维系在一起。
对东盟国家而言,这种制度的稳定性、可预期性,远比短期政治施压更有吸引力。
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对区域经济话语权的稳步掌控。
而美国,却显得有些脱节。
鲁比奥访问马来西亚的同时,媒体注意到,原本美方希望推动的“印太经济框架”在区域内迟迟得不到响应。
多个国家对其是否能带来实质性利益表示疑问。
因为这个框架看起来宏大,实际上缺乏制度支撑和具体执行机制。
在“10+3”会议期间,王毅还与日韩外长分别举行了双边会谈。
会谈谈到了供应链、安全、科技合作和自贸问题。
日韩虽然和美国是军事盟友,但经济上跟中国的关系更密不可分。
特别是韩国的半导体出口和日本的高端设备制造,都难以脱离中国市场。
因此,王毅强调“区域稳定、产业协同”得到了日韩代表的认同。
在东盟与日韩之间,中方已经构建起一个“以机制为基础、以成果为导向”的稳定合作网络。
而美方在这一过程中却显得越来越孤立。
再看加拿大。
王毅在与加方接触时直接指出,美方近几年频繁以关税战和市场壁垒打压加方。
2025年初,加拿大出口商已多次抱怨美国对木材、乳制品等加国产品加征关税。
不仅如此,特朗普还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要重新审视与加拿大的边界安排,甚至放出“并入美国领土”的言论。这让加拿大政府和民间舆论极度反感。
王毅会见加拿大外长阿南德
王毅在会谈中没有使用空泛语言,而是用具体的经济数据说明中加合作的潜力。
中方提出愿意与加拿大推动绿色能源、农业技术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构建互利互信的新伙伴关系。
相比美方“用完即弃”的逻辑,中方这种基于合作的关系定位显得更有吸引力。
这也引发了加拿大国内对是否应继续完全依赖美方的重新讨论。
事实上,这种离心力并非只在加拿大出现。
近年来,欧洲多个国家也因美方在供应链、高科技出口政策上的单边决定感到不满。
法国和德国多次在G7场合表达对美国经济政策的不满情绪。这些情绪在中方看来,是重塑全球合作格局的重要契机。
王毅这次出手,不光是接下美方的“战书”,更是顺势推动区域一体化,借局布势,一举两得。
“10+3”只是一个缩影。围绕它,中方正在推动的是更大范围的RCEP、数字经济协定、绿色投资框架等多边机制。
这些机制不会一蹴而就,但它们正在逐步构成中国主导下的区域经济新秩序。而美方试图通过拉拢个别国家、制造对立的方式破局,却越来越难奏效。
一种是靠制度设计、稳定合作来建立信任。一种是靠压力和威慑短期达成目标。
中方没有正面迎战,却用一套系统打法把主动权牢牢握在手里。
这才是王毅外长立下的大功——不是喊口号,而是动真格。
美方还在讲框架,中方已经开始合作;美方还在比声量,中方早就拿出了成果。
话术再多,最终还是要看谁能做成事。
相关文章
有人说中国的船厂能造船。造得很多。美国也有船,很多是几十年前的,修修补补又要花很多钱。新船造得慢。这不光是数量,新东西和旧东西就是不一样。什么意思呢?...
2025-09-26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再次强调,“铸...
2025-09-26 2
说起菲律宾和广东这两个地方,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地理位置都挺关键,一个是东南亚岛国,一个是中国南方门户。但如果你深挖一下,会发现它们在人口规模上也差不...
2025-09-26 2
“人生七十古来稀”,岁月无声,时光流转。男人步入古稀之后,背影渐斑白,眼神却更加深邃,仿佛历经风雨的老树,看尽了尘世繁华,也明了人心冷暖。年少时,纵情...
2025-09-26 4
5年巨亏356亿美元,波音能否起死回生?9月23日,美国众议院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会谈。这是2019年以来,该代表团对中国的首次访问。会...
2025-09-26 5
当地时间9月23日,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俞孔坚在巴西潘塔纳尔地区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据了解,俞孔坚此行是为了拍摄纪录片《海绵星球》。25日,...
2025-09-26 4
9月25日,四川成都特斯拉辗轧5岁女童案二审公开开庭,涉案司机张某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我无法预料到盲区有一个小孩蹲在行车道上,我认为这是一场意外...
2025-09-26 5
当地时间9月23日,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俞孔坚在巴西潘塔纳尔地区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据报道,俞孔坚乘坐的飞机于1958年制造,在维修保养方面...
2025-09-26 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