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04日 21:59 3 admin

中国一直在变强,军事力量的进步速度也非常快,其中还有些新型部队的出现。

2015年,全新的战略支援部队出现,它也被看作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然而在仅仅8年之后,战略支援部队却突然解散重组,这究竟是为何?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战略支援部队的诞生

2015年12月31日,在北京的八一大楼里,一面崭新的军旗被授予,一个前所未有的解放军军种就此诞生,那就是战略支援部队。

它的存在,不长不短,刚好八年。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这支部队的级别很高,是正战区级,与传统的陆、海、空以及火箭军并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五大军种。

它的出现,是当年那场深刻军改里的关键一步,可以说是承载了整个军队转型的希望。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支部队?因为时代变了。

军队的发展方向,正在从轰鸣的“机械化”转向无声的“信息化”。

过去,解放军内部搞情报的、搞技术侦察的、搞网络攻击的力量,七零八落地分散在各个军种和原来的总参部门下面。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这种分散的格局,很容易造成内耗和浪费。

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美军的海空军曾各搞一套卫星系统,最后发现功能重复,白白烧了大量的钱。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成立战略支援部队的设计初衷,就是要把这些力量集中起来,避免重复投资。

所以,这支新部队被形象地比喻成一个“大筐”,把原来散落在海、陆、空三军里的电子战、航天、网络等所有与信息化相关的新锐专业单位,通通装了进来。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这个思路的核心逻辑很简单: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

再看看看战略支援部队的标志,图案里有麦穗、五角星,还有象征着太空的卫星轨道和代表信息流的箭头,这几乎就是它使命的浓缩。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它的核心职能,分别对应着太空、网络、电子对抗和心理战。

而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后,确实很有成效,它深度参与了一系列国家级的重大项目,比如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还有高超音速武器的试验。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直到2019年的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它才第一次公开走进大众的视野,显得神秘而强大。

然而,这种把所有宝贝都装进一个筐里的“一体化”模式,时间一长,问题也慢慢暴露出来了。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突然撤销

2024年4月19日,战略支援部队的番号被正式撤销。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恰恰是它那个“一体化”的大框架,变得过于庞大和复杂了。

把航天、网络、电子战这些专业领域强制捆绑在一起,听起来很美,但现实操作起来却异常困难。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这些领域之间存在着极高的技术壁垒,它们的作战模式也完全不同。

比如,搞卫星的和搞网络攻防的,思维方式和技术需求可谓天差地别。这种庞杂的组织架构,导致内部协调的成本急剧升高。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一个命令下去,要跨越好几个专业领域,指挥链路又长又绕。同时,责任到底由谁来负,也成了一个模糊的问题,管理起来相当困难。

更要命的是,强制整合还可能稀释各个领域的专业深度,有陷入“样样通,样样不精”的风险。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部队内部不同的项目之间,甚至还出现了为了资源和预算相互竞争的情况,这与最初“集中力量”的目标,已经有些背道而驰。

当成立之初“避免重复建设”的那个目标基本达成之后,解放军对未来战争的理解,已经从“信息化”升级到了更高阶的“智能化战争”。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在这种新的战争形态下,简单的资源协同,已经远远不够用了,它需要的是各个领域的顶尖专业对抗。

曾经那些提供“支援”的力量,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成长为需要在各自战场独立担纲的“主战”力量。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一分为三的大筐

所以,这个曾经的“大筐”,到了必须被打破的时刻。拆分,是为了简化指挥链条,是为了让决策和执行的效率提到最高。

随着战略支援部队的番号被撤销,一个全新的格局出现了。

原来的“大筐”被一分为三,诞生了三支独立的兵种: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和信息支援部队。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这三支新部队的级别都是副战区级,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可见其地位之重要。同时,原战略支援部队的特色医学中心则转隶给了联勤保障部队。

这样一来,解放军就形成了“4大军种+4大独立兵种”的新结构,指挥体系变得更加扁平、高效。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这种精细化的专业部队划分,放眼全球,目前也只有中国和美国在这么做,其背后需要的是强大的硬件、软件和航天技术作为支撑。

军事航天部队,它的任务范围,通俗点说就是卡门线以上的那个“天”域。它负责太空作战与防御,直接对标的就是美国在2019年成立的太空军。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这支部队被看作是未来中国“空天军”的雏形或核心力量,目标是掌握太空这个制高点。

网络空间部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军”。它的任务很明确,就是负责网络空间的攻防和安全保卫。

在战时,它要能干扰甚至瘫痪敌方的指挥通信系统,用非对称的手段给对手致命一击。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信息支援部队的职责通俗易懂,就是为了收集信息。

它的手段包括情报采集分析、技术侦察、电子对抗和心理战等多种手段。

其中,电子对抗能力尤为关键。它能直接瘫痪敌方的雷达和通信设备,俗称“拔网线”,在看不见的电磁频谱里决定战斗的走向。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这次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打造一种全新的、适应未来战场的“新质战斗力”。

它标志着解放军的军事思想,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跨越:从过去的“平台中心战”,也就是比拼谁的飞机坦克更厉害,转向“网络信息体系战”,乃至更高阶的“智能化战争”。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在未来的战场中,胜负的关键可能不再是钢铁的碰撞,而是体系与体系、网络与网络、智能与智能的更高维度较量。

像电子战这样的“软杀伤”手段,可以在不费一枪一弹的情况下,让敌方耗资巨大的先进装备变成一堆废铁。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此前曾有传闻,美军航母在南海发生事故,就与潜在的电子干扰有关。无论真相如何,这都揭示了现代高技术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脆弱性。

像歼-16D这样的电子战飞机,正是执行此类任务的利器。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而信息支援部队的另一个使命,则是通过信息手段实施心理战,动摇敌方军心士气,更是将对抗从物理层面延伸到了认知层面,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

可以说,战略支援部队走过的这八年,是一次宝贵的探索。它成功地为解放军完成了新质作战力量的“原始积累”。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结语

如今,它的“裂变”,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它孕育出的三支新部队,更敏捷、更专业、杀伤力也更强。

战略支援部队成军仅8年,为何被撤销建制?一分为三后有何意义?

未来,这三支部队之间如何深度协同,比如信息支援部队分析出的数据如何秒传给网络空间部队用于攻击,将是决定解放军能否在未来无形战场上掌握主动权的关键,也是值得我们持续观察的看点。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解放军成立信息支援部队,撤战略支援部队番号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