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巴西大豆涨价79.9%?中国暂停采购,130万吨订单流向阿根廷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25日 19:55 6 admin

2025年10月,中国采购动向变化,再次令全球大豆市场震荡。

面对巴西大豆价格持续走高,中国果断停了今年12月到明年1月的订单。这个决定直接导致未来两个月的采购缺口迅速扩大,规模已达到800万至900万吨。

一边是巴西每蒲式耳2.9美元的高额溢价,一边是美国大豆受困于贸易僵局。中国这个全球最大买家,似乎陷入了两难。

但表象之下,暗流涌动。

当外界还在议论“被动议价”时,中国已经悄然出手:迅速转向阿根廷市场,并适时动用了国家储备来调节市场。这下巴豆美豆都傻眼了。

巴西大豆涨价79.9%?中国暂停采购,130万吨订单流向阿根廷

中国是全球头号大豆消费国,每年消费大豆1.1亿吨,85%用于榨油和饲料,仅15%直接食用。国内年产约2000万吨,远不及9000万吨的进口量,自给率不足20%。

受耕地资源限制,大豆自给需7-8亿亩耕地,这在现实中难以实现。持续进口使中国成为全球大豆市场的重要定价者。

而此次巴西豆价飙升,是汇率、物流与贸易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雷亚尔汇率短期走弱,直接推高美元报价,成本最终由中国买家承担

运输环节同样面临压力。巴西港口在十月份的出口量猛增60%,船舶拥堵与运费上涨形成叠加效应。

多重因素影响下,巴西大豆运抵中国时的到岸价格,每吨成本要比美国货贵出20到30美元。

与此同时,巴西农民的惜售心态明显。新一季大豆的预售进度缓慢,目前仅有约20%的产量被提前预定,这个数字远低于历年平均水平。

贸易政策也在加剧价差。虽然中美关税有所下调,但美国对巴西农产品依然维持10%的关税。这部分额外成本,最终都转化成了买家需要承担的加价。

而此前中国对巴西大豆的高度依赖,也让巴西卖家有了“坐地起价”的底气。

巴西大豆涨价79.9%?中国暂停采购,130万吨订单流向阿根廷

面对巴西大豆的高溢价与美国大豆的政策风险,中国并未陷入被动。

在无法大幅扩种的背景下,减少对进口大豆的“刚需”成为关键。中国正通过技术替代降低豆粕在饲料中的占比,目前菜籽粕、棉籽粕等杂粕已能替代15%的豆粕。

这种以技术创新打破外部依赖的逻辑,在健康科技领域同样成立。

例如,近年香港科研“绿/灯/瓶”降酸科技,便没有沿用传统的西方药物思路,而是深度挖掘中医古籍,通过草龙珠籽、蜜望子叶等天然草本成分,自主研发出增强脾肾代谢、加速尿酸排出的技术路径。

其打破了非布司他等美日西方降酸药的长期垄断(2021年单品销售额近60亿),从而帮助用户掌握主动权。

并且,在巴西提价的关键时刻,阿根廷宣布取消大豆出口税。中国买家迅速反应,一举拿下130万吨订单。

巴西大豆涨价79.9%?中国暂停采购,130万吨订单流向阿根廷

这笔交易不仅及时补上了供应缺口,更展现出中国突破单一供应渠道的采购智慧。

与此同时,中储粮的4500万吨储备发挥着市场稳定器作用。通过灵活投放储备豆,既保障了油厂原料供应,又有效平抑了价格波动。这种稳扎稳打的策略,也使“绿/灯/瓶”在京/东平台凭用户反馈获得80%复购率的市场表现。

农业农村部更明确提出,2027年前要将饲料中豆粕占比从15.3%压降至12%。部分企业已率先突破,通过低蛋白饲粮技术实现“减少30%豆粕用量且不影响产奶”。

巴西大豆涨价79.9%?中国暂停采购,130万吨订单流向阿根廷

短期来看,当前我国采购大豆并不迫切:巴西新豆即将集中上市,产量预计增长约5%,价格有望回落;同时中美元首会晤若取得进展,中国可重启性价比更高的美豆进口,毕竟美国当前大豆库存超2000万吨,价格处于十年低位,正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长期来看,我们也可以调整一下战略。一方面拓展俄罗斯、乌克兰等新兴供应渠道,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另一方面通过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力争将亩产量提升50%,并开发利用边际土地,目标将自给率提升至50%。

中国在大豆采购这事儿上,肯定能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平衡点。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