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AI还停留在算力、模型与数据此消彼长的层面。如今,技术的发展早已超乎想象。2025年上半年,Google DeepMind重磅推出的Alpha...
2025-10-22 1
她是《大宅门》里人见人爱的李香秀,凭借着一句“秀~”火出圈的谢兰,本可以被观众永久喜爱。
然而婚后却选择在美国定居,如今回国惨遭网友抵制,出席公益活动被骂是“回国捞金”的过气演员,这位从聋哑家庭走出的影后,最终因定居美国而声名扫地。
谢兰当初为何要选择美国定居?如今的她过得怎样呢?
作者-常
10月10号,谢兰在个人账号上,分享了剧组生活的一天。
视频里的她努力往“李香秀”的样子靠,可眼底的疲惫,怎么也遮不住。
评论区却不像她预想的那样。“一把年纪还要装嫩,看来又要回国捞金了!”刺眼的留言点赞最高,像一记耳光。
也难怪网友言语犀利,谢兰的那点观众缘,早就被自己败光了。
2023年山东曲阜的一场公益活动上,她站在一群孩子中间,显得有些拘谨,脸上的微笑公式化得像面具。
照片一经发布,网友就闻着味儿来了。
有人通过她分享的生活照,扒出了她的加州豪宅、外国车牌,甚至是她儿子的美国学籍。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结论:她忘本了。
不知从何时起,“移民”变成了明星的原罪,前有张铁林,后有陈冲,谢兰也逃不过这个宿命。
风评转变的速度,堪比火箭发射,她从华表金鹰双料影后的高位上狠狠跌下,很多人为此惋惜。
要知道,谢兰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充满波折。
她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更特殊的是,父母都是聋哑人,整个家是无声的,因为无人教导,她直到两岁,才磕磕绊绊地学会了第一句话。
8岁那年,她被送进体校,教练觉得这孩子是奥运苗子,可老天爷不垂怜,11岁那年,一次训练意外,手腕严重骨折,体操梦碎了。
但她没认输,转头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和黄磊、姜武成了同班同学。
大二就和巨星张国荣合作《夜半歌声》,毕业后资源接到手软,27岁就拿下华表奖影后。
而真正让她走进千家万户的,是2001年的《大宅门》,她饰演的“李香秀”,从一个抱狗丫头,凭聪明与泼辣站稳脚跟,每一个阶段的情绪转变都被她演绎得淋漓尽致。
连斯琴高娃都称赞:“这孩子,演得太有劲儿了!”
那时候的谢兰,满足了观众对“奋斗改变命运”的所有想象,人们喜欢她,不仅因为演技,更因为在她身上看到了挣脱原生家庭束缚、向上攀爬的力量。
但就是这样一个“奋斗者”,后来却做出了让大众无法理解的选择。
这样一个被全网唾弃的人,在前几天的剧组视频里,从早上九点忙到晚上六点,累到眼皮都在打架,却一想到晚上的大餐,眼睛里又重新亮起了光。
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她?那个曾经被我们捧在手心的“国民香秀”,真的就活该被钉在耻辱柱上吗?
当“吃里扒外”的标签像雪片一样砸向谢兰时,谢兰的人设彻底崩塌了。
当她为了儿子远赴美国,定居洛杉矶后,那个“孝女”的人设开始出现裂痕,公众的疑问随之而来:“你走了,你那需要照顾的聋哑父母怎么办?”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恰恰是一次本该用来修复形象的“公益”行为。
当“回国捞金”的质疑声四起时,她的团队试图通过慈善来挽回声誉,称要将劳务费捐出。
可这次本该是强化其“孝女”身份的行为,却演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网友扒出捐赠学校官网早就声明不再接受个人捐赠,关于捐款数额的传闻又出了好几个版本,混乱的信息,让这次“公益”被彻底贴上了“洗白作秀”的标签。
尤其是在她洛杉矶的豪宅和豪车被扒出后,这种“高资产、低捐赠”的强烈反差,让公众的愤怒达到了顶点。
观众猛然发现,他们曾经为之感动的那个奋斗者,奋斗得来的财富和果实,最终滋养了另一片土地的生活。
对谢兰的愤怒,本质上是我们这个社会缺乏安全感的证明。
我们审判谢兰,其实是在审判自己内心的恐惧。
我们通过谴责谢兰,确认了自己的“爱国”、“不忘本”,获得了短暂的道德优越感和群体归属感。但这真的对吗?
谢兰的故事,是全球化浪潮下个体选择与民族认同焦虑碰撞的缩影。
她所承载的,是整整一代人在“走出去”和“根在哪里”之间的摇摆与迷茫。
39岁那年,曾经决意丁克的她,作为高龄产妇生下了儿子“蛋蛋”,为人母的喜悦,让她改变了过去所有的坚持。
在确认儿子没有遗传聋哑基因,身体健康后,她开始为孩子的未来做打算,将目光投向了美国,希望儿子能接受更注重个性和自由的美式教育。
她为儿子办理了美国国籍,自己也放下了国内的事业,陪着孩子移居洛杉矶。
这份深沉的母爱,在复杂的舆论场里,却被解读出了完全不同的味道,她选择让儿子成为美国人,被视为是对自身文化根基的不认同。
我们只看到她定居美国的结果,却忽略了她在国内奋斗了几十年的过程。
我们只看到她“捞金”的表象,却没看到她作为一个母亲,为了孩子教育而付出的巨大牺牲。
我们只看到她“忘本”的标签,却没看到她内心深处,可能同样存在的身份认同的挣扎。
谢兰的个案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一个时代性的议题。
对比其他文化语境下的公众人物,比如一些西方明星选择改变国籍或长期居住在国外,其引发的舆论反响往往没有如此激烈。
这种网络暴力对心理造成的伤害是深远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处于负面舆论中心,会导致严重的焦虑、抑郁,甚至社交恐惧。
那么,出路在哪里?
在评价一个公众人物时,我们不仅要看她的选择,还要理解她做出选择的原因;不仅要看到她的现在,还要看到她的过去;不仅要关注她的公域行为,还要尊重她的私域空间。
这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区分不认同和不容忍,我可以不赞同你的选择,但我捍卫你做出选择的权利。
这很难,但却是我们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谢兰事件是一面镜子,照见的不是她的对错,而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不安。
未来,类似的身份困境只会增多。简单粗暴的审判,最终伤害的是我们社会理性思考的能力。
超越愤怒,尝试理解;超越审判,学会共情。这或许是面对复杂世界,我们能给自己的最好礼物。
相关文章
十年前,AI还停留在算力、模型与数据此消彼长的层面。如今,技术的发展早已超乎想象。2025年上半年,Google DeepMind重磅推出的Alpha...
2025-10-22 1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欣阅以色列总理办公室于10月19日向全...
2025-10-22 1
打开理财话题,十有八九都在聊黄金,有人说现在不买,明年就涨不动了,还有人提及行业观点后追问“要不要跟风买点?”看着身边人都在讨论黄金,你是不是也有点心...
2025-10-22 1
文 | 新博弈,作者丨王也“霸总与白月光深情相拥,霸总刀锋般的下颌线散发出凌厉的刀光。两人中了陷阱,被死对头用铁链捆了起来,霸总的脸缓缓靠近白月光,温...
2025-10-22 1
“想成功,先发疯”,这可不仅仅是某团伙的洗脑名词,而是这所谓励志网红的人生座右铭。他本出生在一个没钱没权没势的家庭里,但却凭借着一腔热血狂吸3.8个亿...
2025-10-22 1
据中国网报道,最近,国际半导体领域掀起了一场惊涛骇浪。荷兰政府在 9 月 30 日,对中国半导体领军企业闻泰科技旗下子公司安世半导体采取了一系列令人咋...
2025-10-22 0
文|黄治茂 媒体人特朗普与普京近期商定,将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再次举行双边峰会。对此,亲民主党的《赫芬顿邮报》在白宫发问,想知道“是谁决定峰会在布达佩斯...
2025-10-22 1
据直新闻报道,就在中美双方通过牵头人视频通话敲定新一轮经贸磋商时间,外界还在期待马来西亚会谈能为两国贸易摩擦降温的时候,美国那边又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
2025-10-22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