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卖光109座万达广场,为何仍救不了王健林?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28日 21:55 5 admin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卖光109座万达广场,为何仍救不了王健林?

文|祝小同

据中新社消息,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等被限制高消费,限制消费令发布日期为2025年9月26日。

案件流程显示,相关案号为(2025)甘01执恢249号,执行法院为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标的1.86亿,立案日期为2025年7月16日,被执行人包括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万达文旅置业有限公司、武汉楚河汉街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

卖光109座万达广场,为何仍救不了王健林?

限高令背后:76 亿被执行金额与股权冻结连环锁

这条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的限制消费令,将王健林与万达集团再次推向风口浪尖。这纸禁令看似源于1.86亿元的强制执行案件,实则是万达债务危机的具象化爆发——截至当月,万达累计被执行金额已超76亿元,仅8月就新增24亿元强执标的,10条被执行人信息如同债务冰山的可见棱角。

比直接债务更致命的是股权冻结形成的“连环锁”。天眼查数据显示,万达集团现存47条股权冻结记录,覆盖万达商管、文化产业等核心板块,仅9月初就有94亿元股权被北京金融法院冻结三年。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每笔冻结几乎对应到期未偿债务,而2023年珠海万达商管上市失败触发的380亿元对赌回购义务,正是危机的引爆点。雪上加霜的是,融创、苏宁提起的145亿元仲裁追偿,进一步压缩了万达的腾挪空间。

卖光109座万达广场,为何仍救不了王健林?

资产变现:三年卖109座广场仍难填缺口

解开债务死结的钥匙,被王健林系在了资产出售上。从2023年到2025年9月,万达累计出售109座万达广场,其中2025年5月以500亿元打包抛售48座一二线核心广场的交易,创下其史上最大规模资产处置纪录。除核心商业资产外,万达还变卖了万达电影控股权、海外文旅项目等,仅减持万达电影就回笼78亿元资金。

但“断臂求生”未能换来柳暗花明。截至2024年9月末,万达商管短期债务超400亿元,账上现金仅151亿元;2025年到期债务再达400亿元,现金缺口仍有284亿元。更严峻的是变现逻辑的悖论:腾讯、京东等投资方虽通过“以股抵债”加码,却不愿直接注入现金;而苏宁、融创等因自身困境选择仲裁讨债,折射出债权人阵营的深度分化。核心资产流失同时削弱了万达的“造血能力”——自持广场从400座缩水至300座左右,租金收入下滑进一步加剧流动性危机。

卖光109座万达广场,为何仍救不了王健林?

商业版图:从“中心所在”到轻资产转型阵痛

限高令下的窘迫,与昔日“万达所至,中心所在”的豪迈形成刺眼对比。八年时间,万达商业版图经历了颠覆性收缩:2017年637亿元出售文旅酒店项目的“世纪交易”开启瘦身,如今自持商业地产比重降至历史新低,轻资产模式成为无奈选择。

版图重构的代价尤为沉重。万达商管作为核心运营平台,因上市屡败丧失控制权,太盟等投资方以600亿元重组资金获得60%股权,王健林持股比例跌至40%。曾经的文化支柱万达电影,也因股权减持失去实际控制;文旅板块更显颓势,8月王健林现身新疆招商却遇市场冷遇。即便仍运营522座万达广场,但413座自持广场的租金收入,已难以支撑千亿元债务体量。

卖光109座万达广场,为何仍救不了王健林?

结语:高杠杆时代的落幕注脚

71岁的王健林仍在挣扎,其财富从千亿级缩水至588亿元,跌出富豪榜前50位。但与其他房企不同,他未选择资产转移或债务甩锅,而是以持续变卖资产回应责任,这是大家比较认可的,也是网友罕见给予正面评价的原因。

万达的困境本质是房地产高杠杆时代的终结注脚。当“三道红线”收紧融资通道,以短期债务支撑长期商业地产回报的模式必然崩塌。那张轻飘飘的限高令,不仅锁住了前首富的出行自由,更定格了一个行业野蛮生长时代的落幕——唯有抛弃赌徒心态,回归经营本质,才是企业穿越周期的真正答案。

王健林的“冰封时刻”,或许正是中国商业从狂飙突进到精耕细作转型的注脚。在这个意义上,解读王健林与万达,就是解读一个时代的商业逻辑变迁。融冰之时未至,春天还需等待。(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