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拍到赵薇带着女儿前往大理旅游的画面,母女俩站在一起,已经一样高了,想必到了18岁,赵薇就要被超越。小四月今年才15岁,身材比例非常好,显然...
2025-07-26 2
《戏台》逆袭暑期档,陈佩斯用实力打破流量电影的垄断。
电影还未正式上映,点映票房却一路飙升超过6000万。
这一切的背后,不是流量带来的奇迹,而是一个71岁老一辈艺术家的孤勇坚守。
1
他叫陈佩斯,一位宁愿卖房也要拍戏的艺术偏执狂。
他的电影《戏台》,终于让沉默的观众开口了。
他“老”了吗?也许吧。
但这一次,他赢得了比青春更稀缺的东西——尊重。
《戏台》不是流量大片,没有偶像,没有奇幻,没有爽感,也没有热梗。
这是一部拍了7、8年、被投资人三次撤资、险些“胎死腹中”的电影。
它讲述的是一个戏班在乱世中挣扎求生的故事,也是一个老演员不向资本低头的真实写照。
拍摄期间,剧组经历了只剩不到百万的预算。
陈佩斯卖掉了北京的房产,妻儿倾其所有,凑出1.02亿元的制作资金。
不少人质疑他“卖情怀”,甚至有人嘲笑“71岁谁来看你演戏?”
可谁能想到,这部没有明星加持、没有资本护航的传统题材电影,点映5天票房就破了5000万。
这不是电影本身运气好,而是它真的是一部诚意满满的作品。
从苏州老艺人手工缝制的民国戏服,到一件复刻1925年广和戏楼的桌椅道具;
从深夜雨戏反复拍摄20余次,到每一个群众演员手中戏单的历史考据;
《戏台》的每一帧画面背后,是老派创作人的偏执与虔诚。
在工业化流水线充斥院线的当下,这种慢工细活反倒成了一种另类。
《戏台》不靠情节取胜,却让人从头共鸣到尾;他的台词没有一句流行语,却句句扎心。
当银幕上的侯班主嘶吼出那句“戏比天大,死也不改本子”时,影院内掌声与泪水齐飞。
70后感叹“这才是喜剧”,00后直言“原来不玩梗的片子也这么好笑”。
艺术作品真正的力量,从不依赖算法推荐,而是靠观众的共情。
2
在如今出品方哄抢流量、综艺导演请网红转场的行业里,陈佩斯的每一步都像在逆行。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是敢告央视的“硬茬”。
官司赢了,也意味着彻底失去了春晚舞台。
可陈佩斯宁愿断路,也不愿受辱。
彼时,综艺娱乐迅猛发展,也曾邀请陈佩斯加入,但他却拒绝上电视,拒绝任何商业节目。
大众好奇他的去向,甚至传出了他已经退圈的传闻。
而真实的陈佩斯,正在北京郊区一片荒地上,种果树。
几十亩山地,自己搭棚、引水、除虫,连夜给果树嫁接新枝。
日复一日劳作,他形容那段时间“像农民,也像修行者”。
没人会想到,这位当年靠“吃面条”爆红的喜剧大师,会甘愿隐居田间。
那几年,他的收入几近为零,靠老本生活,偶尔在果园边的小屋里写剧本、琢磨台词。
他说:“没有舞台,也要活得像个演员”。
有人劝他复出,接点影视剧或者广告,也算养老。
但他从未改变初心:演戏,是为了作品,不是流量。
他说自己这辈子做不了太多会赚钱的事,也不愿做。
不久后,在朋友杨立新的牵线下,他回归舞台剧。
从《托儿》到《阳台》,陈佩斯重新定义了“陈氏喜剧”的审美坐标。
3
“陈佩斯性子倔,认死理。”这是老搭档朱时茂对陈佩斯的评价。
这话放在过去,是调侃,如今,成了写实。
他的“认死理”,是愿意为了《托儿》卖掉北京的房子,是不接受“穿越”剧情加入《戏台》剧本。
也是拒绝将片长从138分钟剪到90分钟,只因“烟火气和候场的眼神不能剪”。
他是那个敢和全行业唱反调的人,也正因如此,他赢得了观众的尊敬。
朱时茂见证过他为一场戏反复拍到凌晨,也看过他拄着拐杖在话剧舞台谢幕。
从《吃面条》的喜剧大师到《戏台》的银幕班主,陈佩斯的转身不但不输当年,反而更加惊艳。
在朱时茂眼里,这不是情怀消费,而是“真正的好戏开锣”。
“哪个年轻人愿意看71岁老头演戏?”
“放午夜场都嫌费电。”
这些,是《戏台》未上映前,影院经理、行业从业者、投资人的声音。
也是资本市场对这位“不合群”老艺术家的集体否定。
《戏台》原本7月17日上映,却因多部商业大片挤压而被迫延期。
预售首日票房仅14.3万元,排片率一度只有5%。
但点映开始3天后,IMAX厅站满人,南京某影院甚至退票7成转播《戏台》。
数据反转的背后,是观众情绪的爆炸式释放。
不是因为影片宣发做得好,而是很多80后、90后、甚至00后心里有一个“陈佩斯”。
他是春晚的回忆,是无厘头的开创者,也是对喜剧最有信仰的代表。
有网友说,“我们不是为了怀旧,是为了还一张欠了几十年的电影票。”
也有网友感慨,“他才是真正的艺术家,不靠粉丝打投、不靠特效堆砌,只靠剧本和演技。”
这一次,资本输了,观众赢了。
更重要的是,陈佩斯赢得不是票房,而是一个时代对“匠心”的最后一丝温存。
从《百鸟朝凤》到《戏台》,中国电影终于不再全靠算法分发,也不再唯流量马首是瞻。
当一个用旧床单做道具的老人,把“戏比天大”的信仰演到极致,观众自然会用脚投票。
截止到今天《戏台》预售已破6000万,点映爆红,口碑逆袭。
《戏台》证明的,从来不是陈佩斯多会演戏,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他们识得好演员,也分得清什么是认真拍的作品,什么是收割流量的草率之作。
结语
老一辈的故事,并没有过时。
只要有人为好戏鼓掌,好戏就永远不会迟到。
不是每一位演员都能陪你从春晚走到电影院,但陈佩斯做到了。
这不是一部电影的胜利,而是一代人记忆的归来。
参考资料
电影《戏台》拍了七八年,陈佩斯来宁透露:投资方换了好几个——扬子晚报
周末人物丨陈佩斯:“摸着时代的脉搏排戏,伺候诸位看官看戏”——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文章
近日,有网友拍到赵薇带着女儿前往大理旅游的画面,母女俩站在一起,已经一样高了,想必到了18岁,赵薇就要被超越。小四月今年才15岁,身材比例非常好,显然...
2025-07-26 2
再次访问中国后,黄仁勋最近又给美国政府泼了一盆冷水,不仅如此,他甚至对英伟达都没有信心了,认为就算没有英伟达,中国都不会受到影响。今年以来,有过3次访...
2025-07-26 1
农历六月刚过,今天我们又踏入了一个新的“六月”——这个多出来的闰六月,恰逢蛇年,民间老话道:“最怕蛇年闰六月”。这背后藏着怎样的天时密码?今天是202...
2025-07-26 2
和师兄陈艾森一起训练,全红婵做引体向上,屏幕里的她看起来很费劲。她就做了两个动作,做完以后整个人都瘫坐在地上,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可她还是在笑,脸上是那...
2025-07-26 1
全红婵体重飙到47公斤,动作变形视频流出,网友炸锅:还能跳吗?7月25日凌晨,跳水队落地新加坡,备战世锦赛。名单一出,14岁赵仁杰首次进队,直接上10...
2025-07-26 1
据文汇网报道,特朗普那边刚砸了几百亿想搞稀土,结果中国这边对美稀土出口一下子就涨了6倍,这反转来得也太快了,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这里面肯定藏着不少门道...
2025-07-26 2
当黄渤把片酬合同里的“2000万固定报酬”划掉,他是为了支持陈佩斯的话剧《戏台》。当时陈佩斯为该剧抵押房产、夜半租场排练,投资方纷纷撤资,黄渤出于对艺...
2025-07-26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