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英国一家三口来中国旅游,在广州被拒绝入境,直言中国太不友好了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01日 07:58 5 admin

文 | 青茶

前言

最近,一则英国博主一家三口在广州被拒入境的视频在外网上引发热议。

视频中,这家人满脸委屈,指责中国“不友好”,还把“被拒入境”拍成了泣诉短片。

然而真相是,他们早在去年就因违规使用免签被处罚,如今再度被拒,完全是自作自受。

免签不是“免责任”,规则也不是摆设。

任何国家都有权拒绝不守规矩的游客入境。这场看似的“被冤枉”,其实是特权心态的翻车。

到底是谁在无理取闹?

英国一家三口来中国旅游,在广州被拒绝入境,直言中国太不友好了

活该被拒

这场闹剧的主角,是一位英国旅行博主和他的家人。

过去几年,他靠着到各国拍摄旅行视频赚取流量。

自中国推出免签政策后,他也嗅到了“流量密码”,先后拍摄了多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短片,在外网上收获不少关注。

去年,他一家三口趁着中国对多国开放“144小时免签政策”,兴致勃勃地来到北京,拍摄中国城市风光、美食与人文。

英国一家三口来中国旅游,在广州被拒绝入境,直言中国太不友好了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政策明确规定,免签游客的行程范围仅限京津冀地区,不得随意跨省。

结果这位自诩“环球旅行家”的博主却私自坐上高铁,跑去了上海,还在视频中得意洋洋地晒出旅程。

这一行为显然已经超出免签许可范围,属于非法旅行

更令人无语的是,当被边检部门发现时,他却谎称“走错了方向”,甚至声称“迷路了”。

英国一家三口来中国旅游,在广州被拒绝入境,直言中国太不友好了

四个小时的高铁旅程都能“迷路”?这显然是在挑战监管的底线。

最终,他们因违规被罚款、记录在案。

按理说,作为有过入境违规记录的游客,理应吸取教训,未来更加谨慎,可这家人却依旧心存侥幸。

今年中国推出更大范围的免签便利,他们又一次蠢蠢欲动,提前订好了机票和酒店,计划“二刷中国”。

英国一家三口来中国旅游,在广州被拒绝入境,直言中国太不友好了

这一次的目的地换成了广州,行程中甚至包括要拍摄当地穆斯林社区和历史悠久的清真寺。

可惜,还没走出机场,就被边检人员告知:因此前违规,五年内不得使用免签政策。

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处理太“绝情”。但在国际旅行规则里,这是最正常不过的结果。

免签政策是一种“信任机制”,而他们上次的违规早已让这份信任破碎。

对任何国家而言,守规矩的游客永远受欢迎,而不尊重制度的人,哪怕来自“发达国家”,一样会被拒之门外。

英国一家三口来中国旅游,在广州被拒绝入境,直言中国太不友好了

规则在起作用

被拒后,这家人并没有反思,而是立刻拿起摄像机,把镜头对准自己。

视频中,妻子泪眼婆娑地说:“我感到很震惊,签证官根本不相信我们。”

她还抱怨说,明明丈夫和孩子的表格都被盖章通过,偏偏自己被拒签,“完全没有人情味”。

丈夫则声称,上次被罚时曾询问工作人员“会不会影响下次入境”,得到的回答是“不会”。

英国一家三口来中国旅游,在广州被拒绝入境,直言中国太不友好了

他们就凭着这句“不会”,坚信自己还能再次蹭免签进入中国。

可惜现实给了他们当头一棒。这一次,不仅没能通过,还被正式告知:五年内不得再享受免签。

他们的怒火也随之爆发。视频里充满了抱怨:“中国对我们太不友好了!”、“我们只是普通游客!”、“太严格了!”……可他们却刻意回避了自己“曾违规在先”的事实。

英国一家三口来中国旅游,在广州被拒绝入境,直言中国太不友好了

实际上,中国的边检系统会对所有入境人员的历史记录进行核查。

任何曾有违规、逾期、越界行为的外籍旅客,都会被标记为“风险入境者”。

这并非“歧视”,而是全球通行的安全管理机制

以英国为例,若外国旅客曾在英国逾期停留或非法打工,再次申请入境时也会被拒签,甚至被永久列入黑名单。

英国一家三口来中国旅游,在广州被拒绝入境,直言中国太不友好了

对比之下,中国的处理已经相当宽容,并未永久禁止入境,只是取消免签资格。

这不是“不友好”,而是依法执行

然而,这家人显然缺乏这种常识。他们把合理的边检管理曲解为“政治问题”,还在镜头前煽动情绪,用“震惊”“不信任”“不通融”等词汇博取同情。

可惜,这一次,他们的表演没有赢得掌声。

视频发出后,不少外国网友也看不下去。

英国一家三口来中国旅游,在广州被拒绝入境,直言中国太不友好了

一位英国网友留言:“你们违反规定在先,为什么不先反省自己?”

另一位网友更直接:“你去试试看违反英国入境规定,会不会也被拒?”这几句话一针见血。

原本想博取“被歧视”的同情,却被自家观众当场打脸。

从舆论反应可以看出,世界各国的理性网友早已厌倦这种“选择性受害”的表演。

免签不是随意出入的通行证,而是一种以信任为基础的便利。

如果信任被滥用,收回便利就是最自然不过的结果。

英国一家三口来中国旅游,在广州被拒绝入境,直言中国太不友好了

免签不是任性通行证

最讽刺的是,被拒后的一家人并没有“安分”等待回程航班,而是再次违规。由于无法入境,他们只能在机场等待24小时的转机时间。

结果,这位所谓的旅行博主趁着贵宾室工作人员不注意,带着家人偷偷溜了进去,使用休息区和餐饮设施。

妻子在洗手间被查护照时,竟还抱怨工作人员“太没礼貌”,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又是一次违规行为。

后来,他们在机场商店闲逛、拍视频、吃印度咖喱鸡肉、睡在沙发上,一边吐槽“中国不友好”,一边继续用“被拒入境”的经历拍素材圈流量。

英国一家三口来中国旅游,在广州被拒绝入境,直言中国太不友好了

第二天离开后,他们立刻上传视频,用煽动性标题吸引点击,还故意剪掉自己违规的部分,营造出“我们被中国不公正对待”的假象。

但很快,真相被网友挖了出来:他们上次违规旅行、被罚款的记录在中国入境系统中清清楚楚。

许多外国网友看完视频后留言指出:“你们活该被拒!”、“成年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别拿别国的规则当儿戏。”

英国一家三口来中国旅游,在广州被拒绝入境,直言中国太不友好了

这些理性的声音让人看到,尽管个别外国人仍带着“傲慢的滤镜”看世界,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已经明白,规则是相互的,尊重是双向的。

事实上,中国的免签政策一直秉持“欢迎但有底线”的态度。

中国对多国旅客开放免签,是出于促进交流、便利商务和文化旅游的考虑。

而任何免签制度,都以“信任”作为前提。换句话说,国家给你便利,是相信你会遵守规则。

英国一家三口来中国旅游,在广州被拒绝入境,直言中国太不友好了

可一旦有人利用规则的漏洞占便宜、挑战边界,那这份信任自然会被收回。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做法和世界主流国家一致。

美国、加拿大、欧盟国家都有类似的规定,一旦旅客违反免签条件,将被列入拒签名单,并需多年后重新申请签证。

这样的制度不是针对谁,而是保护整体秩序与国家安全。

英国一家三口来中国旅游,在广州被拒绝入境,直言中国太不友好了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这件事提醒人们: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你多有名、多有钱,到了别人的国家,就要遵守别人的规则。

免签不是“通行证”,而是“信任证”。

中国的开放不是无限制的纵容,而是建立在公平、守信与尊重之上的合作。

倘若连最基本的边界都不懂,还要倒打一耙,那被拒绝的,不仅是入境,更是礼貌与尊严。

英国一家三口来中国旅游,在广州被拒绝入境,直言中国太不友好了

结语

这起“英国一家三口被拒入境”的事件,说到底并非外交问题,也不是文化冲突,而是一场被放大的“自我中心闹剧”

他们把违规当成冒险,把规则当成束缚,把被拒当成受害。可在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场旅行都不是独角戏。

一个真正懂得世界的旅行者,首先学会的不是拍摄技巧,而是尊重每一片土地的规则。

中国的拒绝,不是不友好,而是对秩序的坚守;而他们的愤怒,也正暴露了长期以来的特权思维,以为来自发达国家就可以得到豁免。

规则面前没有国界,也没有特权。免签的门为真诚守规的人敞开,而对自以为是的“旅行博主”,那扇门永远会关上。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